<h5><b><font color="#167efb">"刘某说"系列文章(第74期20170620)</font></b></h5><h1><b>尿毒症小常识之——突然"发生"还是突然"发现"</b></h1><h5>刘志红,刘章锁及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肾脏病科普丛书《正确看待尿毒症》编委</h5> <h3><b><font color="#ed2308">刘某说:</font></b></h3><h3><b>这是一个追求健康的时代,这是一个顾不上健康的时代;</b></h3><h3><b>这是一套普通的科普,这是一套不普通的科普;</b></h3><h3><b>这是为患病的人写的,这是为未病的人写的。</b></h3><h3><b>。。。。。。</b></h3><h3><b>假如我们能了解肾,了解肾脏病,那么就可以改变一些东西,从而使事物朝着有利于我们健康的方向发展。</b></h3> <h3> 本周,肾科刘医生一连接诊了两位患者。一位是40多岁的公司经理张先生,近半年来感到乏力,以为工作太累所致。可休息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好转,甚至出现双下肢水肿,爬楼后心慌、气喘,不得已到医院就诊。经检查,他的血肌酐值接近900微摩/ 升! 另一位是60多岁的李大妈,近 2个月来恶心、呕吐、食欲差,以为是胃炎,服用一些"保胃药"后未见效。子女带她到消化科就诊,做了胃镜,诊断为" 浅表性胃炎",继续以" 保胃药"治疗 1 个月,仍然无好转。今天消化科复诊,查血肌酐值接近800微摩/ 升,转至肾科就诊。两位患者都被诊断为"尿毒症"!两位患者及其家人很受打击,百思不得其解:好好的怎么就突然得了" 尿毒症"?</h3> <h1><b><font color="#39b54a">尿毒症:慢性肾脏病第5期</font></b></h1><h3> 尿毒症,即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行性发展,造成肾结构损害和纤维化,肾功能进行性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在慢性肾衰竭发生早期,由于肾功能代偿,机体内毒素潴留较少,患者可以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也不容易被发现。当肾损害达到一定程度,肾功能无法代偿时,机体内毒素潴留,同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便会引起轻重不等的一系列症状,如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抽筋、体力下降、气短、水肿、夜尿增多或尿量减少等。严重者还会出现精神症状,患者烦躁、睡眠差、胡言乱语、嗜睡,甚至昏迷,个别患者还可能心搏骤停。</h3> <h3> 根据美国国家肾脏病基金会( NKF) 1999 年制定的 K / DOQI 指南( 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 ,尿毒症为慢性肾脏病第 5 期(CKD 5 期),此时患者肾小球滤过率( GFR) 小于 15 毫升/ 分或已经透析治疗。</h3> <h1><b><font color="#39b54a">尿毒症:多器官系统功能失调</font></b></h1><h3> 肾就像是 24 小时工作的"清洗工厂",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 它不停地滤洗血液,排出身体里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形成尿液。此外,肾还可以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调控血压和水盐代谢、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等。正是因为肾具有这些重要作用,一旦肾无法正常工作,不能把身体里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去,这些代谢废物无处可去,就会在身体里蓄积起来,严重危害健康。当慢性肾脏病发展到尿毒阶段时,可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贫血、动脉硬化、心力衰竭、肾性骨病、皮肤瘙痒、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尿毒症脑病等,其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h3><h3> </h3> <h3> 尿毒症时这些脏器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几乎可同时出现,也可能以某一脏器功能受损为突出表现,如许多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 误以为"胃炎"而到消化科就诊,有些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而到皮肤科就诊,有些仅感觉乏力误认为贫血而补血治疗, 从而耽误了尿毒症的诊治。</h3><h3>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尿毒症的临床表现既有多样性,又具有非特异性的特点,当出现上述某一症状,且处理后无明显好转时,要及时去肾科就诊,明确有无肾衰竭。</h3> <h1><b><font color="#39b54a">尿毒症:隐蔽的杀手</font></b></h1><h3> 人体有两个肾,每个肾约有 100 万个肾单位。肾单位是肾产生尿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正常情况下,这 100 万个肾单位也" 排班",大家轮流工作、休息,一半的肾单位上岗工作即可维持人体的基本需要。如果由于某些疾病,部分肾单位受损,其余部分则会加班加点地工作,从而保证人体的需要。当残余的肾单位减少到 20%左右时,患者仍然可能没有不适感觉。</h3><h3> 此外,肾是由内脏神经支配的,而且神经主要分布在肾的包膜上,因为不是躯体神经所支配,所以疼痛的感觉不敏锐。只有当病变从局部向外周发展侵犯到肾包膜时,才会有疼痛的感觉。所以,疾病在侵入肾时人体并没有什么感觉,肾自己在悄悄地与疾病做斗争,强忍着不发出痛苦的" 呻吟"声。由于没有疼痛,往往使人们麻痹大意,以为不痛就不会有什么大病。肾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发生纤维化,直到病变由肾局部累及大部分肾时,或导致肾的功能出现障碍,表现出水中毒、氮质血症等肾功能不全时,人们这才意识到肾有病了。</h3><h3>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患者的肾受损是个缓慢的过程,部分患者也能逐渐适应这种改变而没有明显不适的感觉,仅仅有乏力、体力下降、食欲下降等表现。但是,尿毒症所致的心、脑、血管、骨髓等许多器官的损害都在逐渐加重、无声无息地发展,等到临床出现明显不适时,可能已经造成脏器功能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尿毒症这个隐蔽的无声杀手。</h3><h3><br /></h3><h3> 综上所述,部分尿毒症患者常常没有明显的感觉,容易忽视。加上一些肾脏病进展缓慢,患者逐渐耐受了,导致很多患者直到尿毒症期, 出现了并发症以后,才到医院诊治,发现患有尿毒症。还有一些尿毒症患者的症状以肾外表现为主,有的像张先生一样,表现为乏力,常被误认为是劳累所致;有的像李大妈一样,以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为表现,易被当作胃肠道疾病来治疗。上述肾外表现往往容易掩盖肾本身的病变,导致患者选错科、看错病,以致治标不治本,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因此,<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对于疑似肾脏病,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体检,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及肾B 超的检查,有助于发现尿毒症。</b></h3><h3><br /></h3><h3><font> </font><font color="#39b54a" style="font-weight: bold;">总之,尿毒症不是突然" 发生"的,而是突然" 发现" 的。多留意尿毒症的"蛛丝马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肾疾病,是防治尿毒症的关键。</font></h3> <h5>全文引自刘志红院士主编、刘章锁教授执行主编、全国各地教授共同执笔所著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科普系列丛书,请引用或转载时注明出处!</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