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故园名士</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特约刊出(排名不分先后):</font></h3><h3><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ed2308"><br></font><font color="#ed2308">淇县作家协会<br></font><font color="#ed2308">淇县地方史志办公室<br></font><font color="#ed2308">淇县朝歌古都学会<br></font><font color="#ed2308">朝歌文化研究会</font></h3><h3><font color="#ed2308">淇县国学研究会</font></h3><h3><font color="#ed2308">淇县女娲文化研究会</font></h3><h3><font color="#ed2308">淇园工作室</font><br><font color="#ed2308">《印象朝歌》编辑部</font><br><font color="#ed2308">《淇县大事月报》编辑部</font><br><font color="#ed2308">《淇县之窗》网站</font><br><font color="#ed2308">《今曰朝歌》栏目组</font></h3><h3><font color="#ed2308">淇县朝歌(民族)民俗博物馆</font></h3><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h1><font color="#b04fbb"><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韩峰先生天生是当作家的料。<br>据说,上天要让谁当作家,必会给他一个跌宕起伏的人生。韩峰当然也逃脱不了“谶语”。他的祖籍是河北省邯郸,幼年随南下工作的父亲来到这个小城。读中学时遇到文革,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在广阔的天地里接受再教育,紧接着,又投身到火红的军营里锻造,转业后,先后在机关当职员当干部,亲身经历了那些“多事之秋”,虽说他们那代人是不幸的,但对于韩峰个人来说又是幸运的,是上天赐予他的一笔宝贵财富。</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大凡作家都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还有一点浪漫,有人将其归纳为多情善感,有人将其概括为才子风流。韩峰先生也不例外,他曾经写过《远去的笛声》和《想念笛子》两篇散文,很能说明问题。</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韩峰先生与生俱来有一种情结,独爱笛子,而且不是一般的爱,笛子已经长在了他的心里。爱笛子必须有资本,要精通韵律,要有天赋,还要把它弄熟弄精。韩峰先生无师自通,他的单吐、双吐、三吐、滑音花舌等多种吹奏技巧玩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在小城乃至豫北首屈一指,这都是他从一本叫《笛子吹奏法》的书籍中自学来的,是下过苦功的,以至于他的笛子独奏曲诸如《扬鞭催马运粮忙》《我是一个兵》《陕北好》等最终成为宣传队每次演出的保留节目。</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整个中学时期,英俊少年一往情深,他的笛子吹奏出了极嘹亮的穿透心房的强音,当年那个笛子横吹魅力四射的翩翩少年的光鲜形象,也永远地定格在了众目聚焦的舞台上。笛子从此伴随了他的一生,时而婉转,时而高亢,时而低吟,时而浅唱,他与笛子融在了一起,每一个音符里都潜藏着他的乡愁,他的爱恋,他的光辉梦想。</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重返知青农场</font></h1><h1><font color="#39b54a"><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热爱音乐的人总是理想主义者。少年的韩峰怀揣一个红色的军旅梦,高一时适逢征兵,接兵部队首长听了他的笛子独奏很想将他带走,可惜他不是政策规定的应届毕业生,等到高中毕业,政策却又改为必须上山下乡两年方可入伍,他又与梦想擦肩而过。在穷乡僻壤的广阔天地里,他和同学们又成立了文艺宣传队,笛子伴随着他送走了一年零八个月的风风雨雨黑夜黎明,带兵人终于把他带进了向往已久的军营,遗憾的是,他这批兵很快改为归地方公安局领导的武警,他的笛子难以发挥作用,与他梦想的到师部歌舞团发展的理想大相径庭,但不管怎样说,笛子毕竟展露了头角,征服了军营。</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三十年后再相会</font></h1><h1><font color="#39b54a"><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热爱音乐的人品质总是高尚的。韩峰心中始终有一个英雄梦,在学校,他学过雷锋,好事做过一火车,他学过欧阳海,随时准备冲上列车道轨为推开惊马而英勇献身,他学过草原英雄小姐妹,风雨夜到学校关过窗户。当知青时,他学过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打过危险的井眼,冒着生命危险上山采石放炮,轻伤不下火线。在部队,他学过王杰,为掩护战友,随时准备扑向兹兹响着即将爆炸的手榴弹,他学过罗盛教,跳水救过落水儿童,虽然英雄梦终未实现,但这样的人生无怨无悔,充满阳光。</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韩峰作品集</font></h1><h1><font color="#39b54a"><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当作家除了具备天赋,还必须勤奋,韩峰如一头老牛,默默耕耘在文学的田野里。他先后出版了《韩峰剧作选》、《韩峰小小说集》、《情感涟漪》、《旅途不寂寞》四本文集,尤其可贵的是,临近退休的这几年,进入创作旺盛期,厚积薄发,在他身上形成了一个艺术井喷,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地毯式轰炸”,剧本、小说、散文、诗歌等体裁实现了全覆盖,并有多篇作品获国奖、部奖、省奖,也逐步形成了自己沉稳、朴实、清新的独特文风。著名散文家、评论家王剑冰先生几年前曾预测,韩峰的爆发应该还在后面,一定会有一个惊人的大爆发,因为他的积淀太深太厚,就像深处的岩浆,一直在积聚,一旦爆发,其势必猛必烈。现在看来,王先生的话是多么精准。</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韩峰先生作为一个文化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不跟风,不唯上,不媚俗。在我们小城,活跃着一批为纣王平反的学者,面对这个浪潮,一个人如果三缄其口,保持中立,可能会四面讨好,反之,如果发出一点“杂音”,必然会遭致群起而攻之,说不准还会被扣上一顶“叛徒”的帽子。韩峰先生没有绕开漩涡走,也没有避实就虚,而是率先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客观理性地介入了这场学术之争。还有一回事,更凸显了韩先生的勇气。前些年小城召开一次座谈会,邀请了一二十位本地的专家学者,议题是讨论小城旅游战略的事情。其实会前已经聘请北京的一个权威机构作了评估与规划,会议是听听大家的意见,走走程序而已。会上要求每人得发言,韩峰先生是头一炮,对北京的这份不切合实际的规划坦诚地发表了自已的见解。韩先生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也因他定下了基调,给大伙儿壮了胆,往下的发言几乎都不拐弯抹角,大家畅欲言,坦诚相见,会议气氛既热烈又诚恳。</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其实这还不算最“过分的”,读韩先生的作品方知道他的棱角够分明的,是这样,当年他的第一本文集出版之后,小城召开一个小型会议,还邀请了一个领导到会讲话。韩先生心里很激动,拿出一本新书,在扉页上写上“请某某某领导雅正”的话,把书放在了这位官员面前,不料,这位领导连看一眼也懒得看,随手就撂到一旁,会议结束后,官员拍屁股走人,新书被晾在一边。韩先生看着新书,感到像是被别人遗弃的自己的孩子一样,心疼极了,走上前去,刺啦一声撕掉了扉页,团了团摔在地上,发誓从此之后再也不会给这位领导赠书了,他也终于明白,大概这位领导喜欢的是红包,而不是这些文字……</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r>正如王剑冰先生所言:“韩峰已不止限于一个县的才子,而是豫北大地上的优秀作家,是古城朝歌的一个品牌。”</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