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唐代诗人高骈诗云:“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六月叠翠,荷风送香,风景如画。这个季节正是植物繁茂的绿景生长期,昭示着大自然的至美。</h1> <h1> 银川南大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静谧秀美的塞上回乡——纳家户。这条窄窄的街道接纳着灿烂的阳光,承载着绿色的生命,街道西头是纳家户小学。</h1> <h1>纳家户小学精致而美丽,彰显传统文化和回乡文化兼容并蓄的魅力。杨馨凤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成长在课堂”之古诗文教学专题研修——纳家户小学站6月12日开讲了。</h1> <h1>经过前期的古诗文教学方法的研修,教材解读,教学方案的设计,工作室成员再一次开展了一场诗情画意的古诗文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br> </h1> <h1> 今天做课的教师有金风区嘉园小学的名师潘惠珍,她精彩呈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0.杨氏之子》。潘老师注重学习古文方法的渗透,并运用猜一猜、找一找、读一读、演一演等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小古文的意思。</h1> <h1> 第二节课是来自灵武东塔学校的周爱玲老师,她展示的课堂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师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诵出节奏,诵出韵味,课堂余音袅袅,韵味悠长。</h1> <h1> 第三节课是来自西夏区华西小学的名师胡双强做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胡老师引导学生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体悟诗人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h1> <h1>来了新老师,孩子们好专注啊,满满的收获!</h1> <h1> 三节课展示后是大家交流研讨环节。工作室主持人杨馨凤针对三位老师的教学进行点评小结。如何使古诗词教学更有效,首先,古诗文语言凝练,因此教学中要注重收集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借助媒体技术,直观的丰富学生的感受。处此之外,古诗文语言精美押韵,要反复吟诵。谈到小学的古诗文教学,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诵读,感受文字的优美,慢慢地就可以体会古诗文的涵义了。”古诗文教学的理解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并且注重实效。</h1> <h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日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一首古诗,不但使他们明白咏的是什么,更要借此培养他们的情绪,甚至指导自己的行为思想。”愿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共品古诗词文中的诗情画意,合力打造诗意课堂。</h1> <h1> 本次活动收获颇丰,在上次华西小学古诗文教学专题研修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古诗文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做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磨炼自己,提升古诗文教学的素养。因此,名师只有扎根在课堂的沃土,才有在专业成长中有质的飞越。<br> </h1> <h1> 六月,我们一起前行,成就人生,演绎一首永不后悔的欢歌。</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