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h3><h3>说的是贵州这个地方的气候、地貌和经济情况。贵州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就连在一米以内都找不到平整的地面,可见地面崎岖。</h3><h3>“天无三日晴”,贵州高原地面崎岖不平,空气受到抬升、搅动、阻塞、磨擦,冷暖空气接触机会多,形成贵州的多阴雨天。<br></h3><h3>这贵州的“三三三”俗语让我们遇上两个不足为奇。去织金的行车充分感受“地无三尺平”,而今天行车,主要是体验“天无三日晴”了。</h3> <h3>莉莉感冒好一些,主驾。锦霞的感冒未好,需要休息,所以坐副驾和司机说话防止打瞌睡的任务落到我头上了。</h3><div>我们六人,除了雅雅,先后感冒。现在,英雄气足,一身病无的就是我和雅雅俩了。</div><div><br></div> <h3>遇上雨雾天,莉莉说,真烦人。因为能见度低,开车安全系数加大。我很乐观,五个小时车程不会都下雨吧?如果真的下了5小时的雨,那么明天去梵净山就一定是晴天了。</h3> <h3>遇见的第二座桥,忘了它的名字。</h3><h3>遇见的第一座桥是红枫湖桥。因为我们的心情和状态都没调整过来,就这么一驾而过。</h3> <h3>说话间我们已经穿了好几个隧道,发现车出隧道口的时候特别美,仿佛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那种感觉。</h3> <h3>沿途我不断的请教莉莉开车方面的问题。我的驾驶证拿了好多年,学的是手动挡,现在流行的是自动波,所以有些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需要莉莉重新帮我恢复记忆,还有好多不清楚的问题,莉莉也帮我解答。莉莉是一个很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有问必答。有好几次回答我的问题,差点儿就没听到导航的指引,她的精神就这样调整过来了。</h3> <h3>沿途雨雾弥漫,山色空蒙,黔贵大地仿佛变成了一幅巨大的流动的水墨画。</h3> <h3>莉莉感冒驾车,路上不停的喝白开水,连带着腰背疼。在服务区休息的时候,我发明了热水瓶滚动式的疗法:用刚灌的热水瓶给莉莉脊背按摩。</h3> <h3>高岩隧道。</h3><h3>第一次注意到隧道的名字。还有一个隧道叫做雷打岩隧道,隔远看不清,我说成是雪打岩隧道,真的是雪打岩隧道的名字,该有多好听啊。红顶商人胡雪岩叫胡雪岩,取得是雪的洁白柔绵加上岩石的刚劲坚毅,刚柔相济,方是成功之道。</h3> <h3>青山不墨千秋画,碧水无弦万古琴。</h3> <h3>大家完全忘掉了疲劳。在车里沉沉的睡眠过后,又活跃起来。</h3> <h3>雨势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一会儿晴一会雨。大的时候雨会滴滴嗒嗒的打在车窗上,而小的时候,雨就变成了珠珠点点,打在车窗上的声音也就变成了千万条春蚕蠕动着蚕首咀嚼桑叶。那种声音,萌萌的,细细的,柔柔的,齐齐的,只要你没有患有虫虫密集恐惧症,你会觉得这些声音细碎得像小花瀑布,十分温柔动听。。</h3> <h3>大家被眼前飘过的烟雨山景迷住了,一会儿一个“啊!好美呀!”的感叹;一会儿,“我们住进了仙境”的自得。大家车窗两边往外看,心已入定梵净山。</h3> <h3>车不停地在隧道和桥梁中穿行。突然发现每个隧道有不一样的名字。贵州的地名很好听,高速公路上地名也不断的在变化。夏云、高峰山,石阡、铜仁……这些名字非常好听。</h3><h3>开始喜欢研究隧道的名字。</h3><div>唐代的柳宗元写有《黔之驴》的寓言,那么今天我们也可以写一个《黔之隧》,我忽发奇想。</div> <h3>我的想法得到了大家一致的鼓励。</h3><h3>我开始拍照隧道系列。第一个:核桃树隧道。</h3> <h3>潘家湾隧道</h3> <h3>从隧道里出来,往往就是一座桥梁。</h3><h3>莉莉说,这很正常啊,隧道是穿山而过的,山和山之间一定是要有桥梁来架接的。</h3><h3>而我的答案是:山峰是地壳运动耸立隆回的结果,而峡谷河沟则是地壳的褶皱凹面所在,恰如正弦波,山脉和峡谷就是波峰和波谷的连续不断的关系。</h3><h3>发现莉莉的思维是空间延长线</h3><h3>我的思维是垂直上下的波动的正弦波。</h3><h3>我们说着,错过了拍一个隧道的名字。</h3> <h3>佛顶山隧道。</h3><h3>我集中注意力,守得云开见日出,拍下了佛顶山隧道。发现这个隧道的名字和其他隧道不一样,是某个名人的手写体。很有艺术的韵味。佛顶山三字极富于想象力,给人心理宁静禅悦的感觉。</h3><h3>离梵净山觉得更近了。</h3> <h3>杨家关隧道。</h3><h3>其实拍隧道挺难的,要集中注意力,早做准备。要避开那些标志的遮挡,车速又很快,一不注意就错过了隧道名。出隧道更难拍,因为是强烈的反光,必须到某一个合适的距离按快门,隧道口的景色映才会显现在手机屏幕上。</h3> <h3>这样才能拍出陶渊明的那种“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那种意境。</h3> <h3>铜锣洞隧道。</h3> <h3>官庄隧道。</h3> <h3>甘溪隧道群。</h3><h3>甘溪隧道2号</h3> <h3>甘溪隧道1号</h3> <h3>中坝隧道。</h3><h3>贵州的山都造成了隧道多桥梁多。</h3><h3>这在以前就是行路难。黔道之难,同样难于上青天。今天交通的发达,隧道和桥梁让贵州旅游畅行无阻。</h3><h3><br></h3> <h3>凡事要从两面去看。</h3><div>贵州高原创造了绝佳的生态旅游胜地:多山、多瀑布、多峡谷、多溶洞、多溪流、多动植物。这才成为“人类的最后一片净土”“人类疲惫心灵的栖息地”。</div><div>而贵州的“天无三日晴”,带来的并不仅仅是雨雾泥泞的行车不便,还造就了贵州的冬暖夏凉,植被丰茂,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负氧离子多,成为避暑胜地和自然生态宝库。</div><div>“人无三分银”。贵州人早已克服了耕地少带来的贫穷,而把贵州奇特的山川地貌物种矿产变成旅游和经济资源加以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div><div>这也是我们到贵州来旅游的原因。</div><div>贵州以后会变成“世界避暑胜地”、“多彩旅游之乡”、“财富盈余之州”。</div><div><br></div><div><br></div> <h3>梁家屯隧道</h3> <h3>两路口隧道</h3> <h3>大青山隧道</h3> <h3>剑竹口隧道</h3> <h3>又错过了一个隧道口。</h3> <h3>梵净山山三个字出现在面前了,一路的风雨烟景,青山绿水。</h3> <h3>醉美梵净山。</h3> <h3>高速出口—梵净山东。</h3> <h3>这边有一个亚木沟,我们逛两个多小时。亚木沟号称是贵州最美的沟,沟里风景美不可言,名不虚传。单篇再另做游记。</h3> <h3>从亚木沟出来,沿途是一条绵延三五里的荷塘之路,我们忍不住停下车,在路边拍摄荷花之美。要知道在安顺老三带我们看起上下九溪的荷塘的时候,荷花一朵都没开呢。</h3><h3>我们留下的遗憾,这次狠狠的弥补了一下。</h3> <h3>清风阵阵,荷香满溢。</h3> <h3>沿途的弯弯翠绿凤尾竹笼罩之下的村舍格外优美。</h3> <h3>终于来到了我们的终点老兵部落。</h3><h3>莉莉有和锦霞都有军人情结,莉莉的父亲就是军人,锦霞的父母原来也在空飞制造部门工作,锦霞自己原来就是军企子弟学校的老师。所以她们选择了老兵退伍军人主营的住宿宾馆。</h3> <h3>宾馆内部果然肃整有序、朴素整洁。</h3> <h3>穿过重重道道的隧道桥梁,经过风风雨雨的颠簸洗礼,我们终于平安抵达梵净山脚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