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艺随笔】作者 吴宗泉</h3><div><br></div><div>南通京剧如何能乘势而上?</div><div> —由江东京剧团成立引起的思考。</div><div> </div><div><br></div><div>日前,我市崇川区江东京剧团宣告成立。江海京韵又添佳话,可喜可贺!笔者有幸应邀躬逢其盛,也引起一些思考来。现不揣浅陋,有感而发,实话实说。</div><div>南通民间京剧活动源远流长。据资料记载,上世纪50年代和本世纪初,就先后成立过两家业余京剧团,很是活跃辉煌。后受“大气候”等种种因素影响,偃旗息鼓了。近些年来,票界新人迭出,佳绩频传,伶工学社复建开放,江海京韵回暖升温,日渐红火。江东京剧团破土而出,的确是南通京剧转机走向复兴的又一标识。江海京剧文化,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黄金期。</div><div>如何把握住机遇,乘势而上?坦陈两点浅见,</div><div>要加强扶持力度。</div><div>京剧,是南通民众喜爱的主要剧种,薪火传承。在市京剧团“改制”后,江海京韵依然生生不息。应该看到作为南通京剧“半壁江山”的票界,这么多年来可贵的坚守和奉献。全市戏迷票友们,常年不惜自行出资,参加票房活动。近年来兴起彩唱热,负担更重。据戏迷感叹,现在要“彩唱”一次,走上本地舞台,即使自备数千元的服饰,也还得花销好几百元,令人望而却步。江东京剧社近两年排了几出绝响多年的大戏,都因在观众集中的闹市区,付不起数千上万的场租而舍近求远;半年多人力物力投入,只“公益演出”一场就忍痛罢休。</div><div>毋庸讳言,活动经费短缺,已成了南通票界的一大困惑,制约了南通京剧的传播发展。尽管这些年来,全市各级文化部门,也曾为戏迷活动提供过方便,但经费的扶助,与实际需求,与周边兄弟市相比,均显不足。</div><div>国务院办公厅曾下发过《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近日,中宣部、财政部等四家单位又联合印发相关文件,期盼市有关领导部门,付诸实施。特别在经费方面,可否借鉴“他山之石”,比如财政专项拨款,用足惠民公益演出的立项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引导社会赞助等等,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为票界排忧解难,加强对南通京剧艺术的扶持。</div><div>第二,要凝心聚力共襄大计。</div><div>延绵不断的南通京剧,不仅熏陶出遍布城乡各地的一批批新老戏迷,也培养了一批出类拔萃的票友。目前南通已有50多家京剧票房,近些年来,在央视亮相、全国京剧大赛中获奖的票友就有20多名,均居全省前列。南通票友实力雄厚,已名闻遐迩。</div><div> 但是,人才济济的南通票界,也存在着明显的症结:长期来一直各自为战,处于群龙无首的松散状态。近年来,全省大部分市已成立统领全市的票友协会、省票工委分会,我们京剧大户南通仍望尘莫及。江海大地多而散的各地票社,虽活动自由灵活,但毕竟势单力薄,多为“同好聚首,自娱自乐”,无法组织上档次活动,相互沟通难免不畅,也埋没了人才。已不适应当前南通京剧发展的格局,落后于全省形势。 </div><div>南通京剧,也是张謇先生毕生操劳的一项家乡文化工程,既愉悦自身,又惠及社会。</div><div>期待市文化部门,将组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引导戏迷们形成共识,参照省票工委关于“要建立和健全各地票友组织,充实领导班子,并注意各票房参与的代表性和广泛性”的年初工作要求,促成此事,以增强全市戏迷票友队伍的凝聚力,全市一盘棋,统一部署,协调运转,优化组合,和谐共振,加快繁荣复兴江海京韵。</div><div> </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