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这是一个历经风雨的千年老镇,这里曾经聚集四万多人,晋商云集。只是为了一块砖茶,导致一个小镇兴旺,从此名扬俄罗斯,茶马古道由此而生。</h3><h3> 由于侵华日军的轰炸,导致这个小镇毁于一旦,从此衰落。</h3><h3> 建国后重新振兴茶产业,再次川字牌砖茶成了俄罗斯的桌上饮品。</h3><h3> 主要销往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西北地区和蒙古、格鲁吉亚、俄罗斯、英国等国家。</h3> <h3> 自唐太和年间皇诏普种山茶起,本地就开始培植、加工茶叶。宋代曾一度以砖茶作为通货与蒙古进行茶马交易。羊楼洞茶马古道始于宋,繁荣于明清。明嘉靖初,制茶业已相当发达,集镇随之而兴。极盛时有茶庄200余家,人口近4万。古镇有5条主要街道,百余家商旅店铺。"洞茶"远销边疆和海外,羊楼洞誉称"小汉口"。</h3> <h3> 羊楼洞是青砖茶的原产地,已有两百多年的生产历史。羊楼洞商人雷中万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开办"羊楼洞茶庄",后又将"羊楼洞茶庄"更名为"洞庄茶号"。茶号设在羊楼古镇庙场街中段,厂房设在观音泉下60米处,以羊楼洞茶为原料,引观音泉水制作。因观音菩萨座驾为莲花,故所产砖茶"以莲花为案,以洞庄二字为识",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有"砖茶之源,百年洞庄''之说。古诗:羊楼古巷青石幽,洞庄百年木楼秋,千载修得茶香绕,观音泉韵洗风流。便是描写的羊楼洞著名的观音泉与洞庄砖茶史。它以老青茶为原料,经蒸汽高温压制而成,汤色澄红清亮,浓酽馨香,味道纯正,回甘隽永。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其具有的化腻健胃,降脂瘦身,御寒提神,杀菌止泻等独特功效为其它茶类所不及。主要销往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西北地区和蒙古、格鲁吉亚、俄罗斯、英国等国家。</h3> <h3> 羊楼洞古镇在中国茶业发展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三百年前,万里茶路沿途的国家把羊楼洞作为对中国茶的理解。这片面积不足0.7平方公里的土地,汇集了来自各俄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各个国家的精英商贾,行成了一个人口逾四万的"中国大茶市"。</h3> <h3> 镇区现存一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主街宽4米,长2200米,伴有数条丁字小巷。古街建筑面积0.7平方公里。街面全部以青石铺设。历代运茶的"鸡公车"将石板碾成寸余深槽。东西松峰港上多为吊脚木楼,有3座长条石桥贯通港东。街道随松峰港曲折逶迤,别具一格。街东南松峰山下,有观音名泉,水质清澈甘醇,是历代精制名茶的水源。</h3><h3> 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可称为中国制茶业发展的历史缩影,1996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10年12月,羊楼洞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h3> <h3> 这里居住不少八九十岁的老人,还有两位百岁老人健在。</h3> <h3> 这里每天有不少的游客。</h3> <h3> 也有不少的摄影爱好者来拍照。</h3> <h3> 由一台照相机引出的一段故事。</h3> <h3> 一位红衣女孩惊醒了沉睡的石板街。</h3> <h3> 一对武汉来的老人,丈夫七十岁,腿脚不是很好,对这里十分感兴趣。</h3> <h3> 这是本土的旗袍秀,一群来自赤壁的旗袍爱好者,相聚在石板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