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游 寻花洛阳城 问柳开封府之问柳

山居亭主

<h3>  河南,有两大千古帝都,东都洛阳和东京汴梁,汴梁即开封。两座城市都在黄河岸边,都有两条名河流经,洛阳有洛河和洢河,开封有汴水和泗水。开封与洛阳又有不同,洛阳在黄河上游,基本无水患之虞,而开封地处平原,在地上悬河黄河的边上,历史上曾屡遭没顶水灾。由于地势低洼平坦,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水泽遍布,水岸绿柳成萌,开封也成为中国北方一个难得的水城。</h3><h3> 古人选择河流纵横的地方建立都城,我猜想是否有着这样一些因素: 一是方便城市大规模用水,农业用水,人畜饮水; 二是方便漕运,畅达交通; 三是战时可取河流护城之效,抵御外敌入侵云云。</h3><h3> 洛阳我去过几次,而开封却从未涉足。和朋友到开封游玩,是在邯郸一家"开封第一楼"连锁包子铺里约定的。</h3><h3> 提起开封,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那位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包拯包大人,一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满满的正能量。搜索记忆中有限的关于开封的信息,能够想到的是,这里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是国都,魏国的都城,与邯郸有关的"窃符救赵"、"围魏救赵"的故事就发生在那个时候。</h3><h3> 在去往开封的路上,仼由思绪天马行空,胡乱飞扬。遥想那首"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诗,虽然表达的是宋人对亡国偏安的忧忿,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让人感到,那金粉之地、温柔之乡的杭州,也难以与汴州比肩,试想,北宋时,开封该是一个怎样的繁华所在,有着怎样的花红柳绿,怎样的风情万种……进而,脑子里竟然萦绕着一些"重大"的历史课题,比如,为什么中原王朝自宋定都开封以后,国都就再也没有西迁; 再比如,宋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即所谓"汴京富丽天下无",却无力抵挡辽、金等"小国"的侵扰……</h3><h3> 来到帝都,自然要看看皇城。待到了宋皇宫所在地的龙亭公园,方知宋朝的皇宫早已被黄河泥沙掩埋,深达七八米。龙亭公园现今的古建,是在后世一个王府的基础上改建的。</h3> <h3>  龙亭公园三面环水,进出公园的主干道将水泽一分为二,东称潘家湖,西称杨家湖,杨指杨业,潘指潘美,据说历史上确有其人。而小说戏曲《杨家将》中将杨、潘塑造成正反主角,颂杨贬潘,一传千年。潘杨两家虽然互为政敌,但于朝廷,则潘杨一文一武,皆股肱之臣,让其同朝为官,既是治国之文武之道,更是君王的驭臣之术,臣子斗得越狠,越需要靠山,皇权也就越稳固。</h3> <h3>  紧挨着龙亭公园的是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是一个典型的采用商业开发模式、参照《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场景、运用古人建造园林建筑的营造法、完全新建的一个现代主题公园。因为商业运作,这个项目还没有完工就已为人们所熟知,而今已成为游客到开封的必游景点。</h3><h3> 在清明上河园的入口,树立着张择端的雕像。</h3> <h3>  历史上有关张择端的记载很少,只传他是宋时一位宫廷画家。他之所以伟大,不是沾了"宫廷"的缘故,而是他给世人留下了一幅空前的惊世巨制一一《清明上河图》。此图在我们一般人眼里,也就是一幅古代城镇风景画,而在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文学艺术家眼里,则看到了东京汴梁的城建规划、城市设施、城市建筑、城市交通、城市商贸、城市人文、城市文明等,是可以从历史、社会、人文、艺术和经济等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去解析欣赏的、公认的一幅北宋社会生活的真实画卷,是一幅原生态的东京市井百态图。</h3><h3> 清明上河园依汴水而建,两岸垂柳依依,水中枝影婆娑。园中最高的仿古建筑叫拂云阁,从园子的任何角度,几乎都能看见她的丽影。</h3> <h3>  清明上河图中一个经典的场景是汴河桥,桥上车水马龙,桥边商贩樵夫闲杂人等穿流不息,桥下大小船只收帆竞渡,好不热闹。清明上河园里的汴河桥似有其形,而桥的外表被涂抹成了正红色,很抢眼,但在一个"古"园子里,似乎显得太过时尚,与四围的环境不那么协调。</h3> <h3>  过了一道仿古城门,是民俗街。这其实是一条出售旅游商品和特色小吃的小型商业街,街上的铺子挂着宋式的招牌和幌子,街上摆放着一些表现宋人生活场景的雕塑和仿宋物件,有几个着宋装的小贩在街间穿梭叫卖。我在这里买了一幅《清明上河图》仿品,仿品并不精细,权作游园的记念。街上最吸引人的是一个抛绣球的现场实景演示,绣楼下拥满了人,那位抢到绣球的俊男,获得了好大一片喝彩……</h3> <h3>  晚霞辉映着静静的汴河,"东京码头"也不再忙乱,不再喧嚣……园子里晚上有一场所谓表现宋人生活和歌舞的大型实景表演。同伴们都累了,提不起兴趣,没有看。</h3> <h3>  过去的一天,我们一行先是看了半旧半新的龙亭,后又看了无所谓真假的清明上河园,因都在水泽边上游玩,风景也不错,心情是很愉快的。今天旅伴们盘算着要逛一逛有说道的老地方,看一看实实在在的老物件,也不枉古城一游,于是我们来到了相国寺。传说相国寺曾是"窃符救赵"的战国四公子之信陵君魏无忌的府邸,五代时建寺,称建国寺,唐睿宗为纪念自己由相王荣登皇帝宝座,赐名该寺相国寺,并亲敕"大相国寺"匾额悬于山门。</h3> <h3>  在相国寺建筑群中轴线的正中,耸立着一幢很特别的建筑,也是整个寺院最高的建筑,叫八角琉璃殿,殿正中供奉着一尊千手千眼四面观音雕像,据说这尊观音是由一根巨大的银杏木独木雕刻而成的(不让拍照)。</h3> <h3>  在相国寺佛殿两边的厢房,有许多佛教书藉、佛事用品、各种旅游商品出售,其中不乏利用现代艺术手法创作的佛像和各式佛教艺术品。</h3> <h3>  开封市区东北角的城边上,矗立着一座高耸入云的古塔,称铁塔。该塔塔体为八角形,共十三层,高五十多米,为砖塔,因通体砌着褐色琉璃,呈铁红色,民间称之铁塔。此塔建于北宋年间,原是一座寺庙的镇寺宝塔,后经地震、洪灾、战乱等天灾人祸,寺庙早已不见踪迹,惟塔巍然屹立,千年不倒。塔内置木制旋梯,可登塔十二层,近瞰开封全城,遥览黄河东流。可惜的是,我们去时,塔内木旋梯正在维修,无缘登塔。不过,有时看景不如听景,"听景"也是很享受的…</h3> <h3>  离开开封时,又经水泽,又见岸柳。在这个看似歌舞升平的时代,人们看到柳,时常会想起"春风又绿江南岸"、"二月春风似剪刀"这种赞颂时光美好的佳句,而古人往往用柳来寄托离愁别绪,"青青一树伤心色","客舍青青柳色新"无不如此。到不是告别开封有什么舍不下,只是觉得,时下的城镇,颇有些象宋时的汴杭,繁华有余,市井浮躁,奢靡无度……别操心了,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