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2017.6.18

尔多思

<h3>  父亲节,从未认真对待。但是今天朋友圈频率最高的单词就是"父亲",不知怎么忽然想起九泉之下的父亲了。所以下午从外面回家后就想起做一个东西来纪念一下自己的父亲,也祝福天下的父亲,也是对父亲节的一个应景吧。</h3> <h3>  著名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问世时曾引发热议,一时间好评如潮,那满脸黝黑的脸上沟壑纵横,皮肤粗糙的大手端着粗磁大碗,一双诚挚的眼睛茫然注视着前方,也许正打量着不期而遇的儿子?惊喜抑或是有点不知所措?要不就是那颗饱经磨难的心灵早已难以激起任何漪涟,但从他那眼神里透出的依然是浓浓的慈祥。《父亲》这幅作品浓缩了中国农民,也是中国父亲的形象,当然也有少数人攻击这幅画是"污辱了中国农民",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止我对这幅画的崇敬--因为他诠释了父亲的伟大。</h3> <h3>  "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床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 吴冠中(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h3> <h3>  "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贾平凹</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起他父亲:"是村子里最慈祥和善的老人。与我们记忆中的他判若两人。其实,自从有了孙子辈后,他的威风就没有了。用我母亲的话说就是:虎老了,不威人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母亲私下里对我们兄弟说:你爹早就后悔了,说那些年搞阶级斗争,咱家是中农,是人家贫下中农的团结对象,他在外边混事,忍气吞声,夹着尾巴做人,生怕孩子在外边闯了祸,所以对你们没个好脸。母亲当然没说父亲要我们原谅的话,但我们听出了这个意思。</p><p class="ql-block">  但高密东北乡的许多人说,我们老管家之所以出了一群大学生、研究生,全仗着我父亲的严厉。如果没有父亲的严厉,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还真是不好说。"</p><p class="ql-block"> </p> <h3>  冰心说: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h3> <h3>  我总是觉得有太多的爱仿佛是母亲给的,我也和无数的男人一样,认为母爱是最伟大的。这世界上都是讲阴阳平衡的,唯有母爱和父爱的结合在一起才觉得爱是圆满的充实的。父爱可能没有母爱那么温暖柔和,但它又怎能缺失?一个正常的家庭必须是父母之爱兼具,不可或缺。</h3><h3> 父爱是我前进路上脚下无形的铺垫;父爱是我遭受挫折时背后的铁墙;父爱是防止我犯错的一把严厉戒尺。只有父爱的沉默才能使母爱更加美丽温馨。</h3><h3>  </h3> <h3>  国际著名华裔大导演李安在回忆自己父亲曾经对自己从事导演持反对意见,只到拍了几部反响不错的片子,他的父亲才逐渐认同他这个职业,并预言凭他的天赋可以在50岁左右拿到奥斯卡奖项。李安没有辜负父亲的重托,在46岁那年就提前拿到了奥斯卡奖项。就在父子关系逐渐和缓的那些年,李安接连拍摄了"父亲三部曲"来表达对父亲深沉的敬畏和爱,也是在电影里表达对父亲的愧疚和敬意。</h3><h3> 李安在49岁时,突然觉得自己江郎才尽,身心俱疲,他曾对父亲表达了退隐之意。那时的父亲年岁已老,性情柔和了很多,他没有批评李安的草率决定,而是当即写下一幅字以勉励自己的儿子:入山不必太深,下笔不必太浓,顶起钢盔继续往前冲。李安说自己所以成就如此:他一生的内心勾结都是和父亲完成的。</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出身在东北一个家境还算优渥的旗人家庭,"9.18事变"后,不甘做"亡国奴",毅然投笔从戎,踏上反抗日寇的道路。他离开我们已经四十三年多了,这么多年来他老人家一直在冥冥之中关注着他的子孙后代们。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每个父亲,总是在历练孩子中体现那种爱。它可以叫做保护,可以叫做锻炼,可以叫做关心…我敬爱的父亲,他总是用平和的口吻,用严格的要求鞭策着我。即使我在他的眼中看到一丝的严厉,亦能体会父亲的用心良苦。他说过,子不教,父之过。他喜欢用军人的作风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如今我们也和父亲一样把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献给了军队的建设事业。</p> <h3>  "我羡慕天下所有的父亲,割麦打谷的父亲,提笼架鸟的父亲,无酒不欢的父亲,嬉笑怒骂的父亲……父亲在,我们还能仰望天空;父亲走了,我们只能抚慰大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