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偶感

弘玉

<h3> 学画画一直是我儿时的梦想,记得小时候在老家,躺在土坡的草地上,放眼望着远处朦胧的山峦,云蒸霞蔚,山山相连。仰望无边的苍穹,大团大团的白云在空中不时地变幻,时而万马奔腾,时而花儿朵朵,看什么像什么,使得幼小好奇的心灵埋下向往的种子,什么时候能把它们画下来?</h3><h3> 光阴荏苒几十年过去了,我也从懵懵懂懂的孩提时代步入花甲行列。可是画画的梦想一直没有放弃。七十年代曾去文化宫报名,因工作原因而放弃;八十年代也曾想参加书画函授大学,也是工作原因而放弃。也买了一些书,包括一些工具,自己也比葫芦画瓢,可是终究不得法,认为自己不是画画的那块料而完全放弃,甚至把一些书也送给别人。一直到退休,没有动过笔,一次也没有画过。老伴看到我退休不愿再去工作,就劝我学画画,我说我不是那块料,就没有心思参加,也不想滥竽充数混"画家"。一年后,老伴又一次说起,为了不想听唠叨,就报名参加老年大学山水班和画鸟班。一个学期下来,感受颇多。山水班杨老师丹青浸染,笔墨老辣,传统画施教严谨,笔笔到位,毫不马虎。花鸟班王孝哲老师,谈笑诙谐,技法纯熟,或竹或鸡,游刃有余。</h3><h3> 山水画从最基本的石头、树学起,而花鸟画则是从最简单的兰、竹、梅入手。两位老师由简到繁,循循善诱,一步一个脚印。用最大众化的语言,最形象化的表述,讲解中国画的基本理念。理论点到为止,重点是实际操作,使得学员便于理解,易于消化,更快掌握。两位老师课堂上把自己的几十年经验和盘托出,甚至在具体的笔墨上的运笔方法也毫不保留,使我们深受教诲。 &nbsp;</h3><h3> 特别是山水班的互助沙龙非常有益,老学员带新学员,互相指点,各位老师为新学员现场改画指正。孙群主还专门用雪地皴现场作雪景,并展示一些小品,很有启发。</h3><h3> 我个人在这一学期中,收获颇丰。从不敢下笔到上手涂鸦,尽管不成样子,但还是有一些进步。我想:只要努力坚持画下去,多临摹老师们的作品,在画中与大师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潜移默化接受老师们的指教,那么退休后的无聊生活将会丰富多彩。我不祈求画得有多大成就,只是对中国文化有一个美好追求,融入大自然,来笔墨我的业余生活,实现儿时的梦想。用黄宾虹老先生的话说,就是"妙合自然趣,人工费剪裁。昔年游览地,都上画中来。"</h3><h3> </h3><h3><br /></h3> <h3> &nbsp;</h3><h3><br /></h3><h3>从画石头开始<br /></h3> <h3><br /></h3><h3><br /></h3><h3><br /></h3><h3>学画兰花</h3> <h3><br /></h3><h3><br /></h3><h3>学画梅花</h3> <h3><br /></h3><h3><br /></h3><h3><br /></h3><h3>学画石头</h3> <h3> </h3><h3><br /></h3><h3>第一幅山水画</h3> <h3><br /></h3><h3><br /></h3><h3>学画小鸡</h3> <h3><br /></h3><h3><br /></h3><h3>学画树</h3> <h3><br /></h3><h3><br /></h3><h3> 学画竹子</h3> <h3><br /></h3><h3><br /></h3><h3> 临摹芥子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