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童年记忆里的老爸

王老师的专栏

<h3> </h3><h3>父亲读书不少,是那个时候少有的文化人。但由于时代的原因,他曾放下笔杆子20多年,期间种过地,养过鸡,烧过酒,喂过猪……卷着裤腿田间耕作的样子,让人几乎忘记了他还是个知识分子。但这也使得父亲在行事、说话风格上,又有些劳动人民的质朴和幽默。</h3><h3><br /></h3><h3>记得五岁时,父亲负责养鸡,我便常被她带到鸡场玩耍。常有淘气的大公鸡却经常来挑衅五岁的我:横着脚过来,低着头,炸着毛,瞪着我,嘴里还发出短促的咯咯声,吓得我哭着飞跑,公鸡便得了势般追击,并煽动翅膀跳起来啄我!</h3><h3> </h3><h3>每到这时,父亲就赶紧过来把我拉到身后,然后像个孩子似的与大公鸡"决斗"起来。</h3><h3>只见父亲一脚踢出去,公鸡灵活滴跳起来躲过,再踢出去,再跳起来。踢的没踢上,啄的也没啄上,但彼此周而复始,乐此不疲。</h3><h3>有时,父亲会张开双臂做出匍匐冲击状,吓得公鸡横着后退,然后父亲仰天大笑,孩子般地开心起来。现在想起来,还很有画面感呢!哈哈~</h3><h3>这可能也是那个单调的岁月里,难得的自我寻乐吧!</h3><h3><br /></h3><h3>在我们的教育问题上,父亲一直极其重视,即使是在读书无用论的年月,父亲也从未放松对我们的教育,且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h3><h3><br /></h3><h3>譬如,在上小学前,每到全家围着一起吃饭的时候,父亲便会让我和大我两岁的哥哥边吃边做口算,为了增加形象性,他常常放下碗筷,用双手的指头变换来让我们快速口算:这是几?这个呢?加这个呢?再看这个?……<br /></h3><h3>回答对了,自然皆大欢喜,回答错了,且不成器地一错再错,那吃饭立刻就能就变成体罚现场,紧张得人须得眼快,脑块,嘴快,生怕稍不留意就挨了耳刮子。😃</h3><h3><br /></h3><h3>好不容易看场电影,不管是《南征北战》,还是《地道战》,正看得开心,他会冷不丁地问:你看这台词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吓得我们看电影都借故躲开,不愿和他一起坐。😜</h3><h3><br /></h3><h3>但我们这点小伎俩哪能逃过他的手心,你逃过了电影观看时的即时问答,却逃不掉第二天的饭桌提问:</h3><h3>《烈火中永生》主题思想是什么?谁来说说?</h3><h3>《小兵张嘎》里,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谁来概括一下?</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大闹天宫》出自哪一部名著?作者是谁?</h3><h3>……</h3><h3>不想挨训的赶紧举手!😃</h3><h3><br /></h3><h3>后来落实政策,父亲终于回归了正业,成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二十多年底层务农的经历让他的课很接地气,语言既有文采又有农民式的幽默,深受学生欢迎,并成为很多同学的作文《我的老师》中的男主角😀</h3><h3><br /></h3><h3>而我们,那些曾经让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日常训练,成就了我们三兄妹文科的基础,并全部以语文的高分通过高考,跳出了"农门"。</h3><h3><br /></h3><h3>直到今天,父亲每每说起我们的成长,都会无不自豪地说:"怎么样?你们今天的成绩都是我教育得好吧?"</h3><h3><br /></h3><h3>对啊!对啊!可敬、可爱的老爸!</h3><h3>没有你,哪有我,没有你,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温暖,没有温暖,哪有幸福!?</h3><h3><br /></h3><h3>哦,老爸又该说了:请回答,上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h3><h3>哈哈哈~</h3><h3><br /></h3><h3>值此父亲节之际,想起孩提时点滴往事,看着年逾八十、乐观健康的老爸,倍感温馨幸福。</h3><h3><br /></h3><h3>祝我的老爸节日快乐!永远健康快乐!</h3><h3> </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2017年6月17日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