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亲点滴

自作聪明(美篇号800868)

<p class="ql-block">回忆父亲点滴我父亲是他晚辈们的启蒙老师,就像他为每个子孙过生日点亮蜡烛一样,他点亮我们的心灵,点亮我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热情。我儿子两岁半时被父亲带到北京最初接触了数字和文字的启蒙,每天接送姐姐到王府井小学读书后,祖孙俩就到故宫东侧的东皇城根停车场识数,不同车型牌照上的不同数字印入儿子的大脑,走在路上各条道路胡同的名称也潜移默化地嵌入儿子的心中,将教育有效置于娱乐之中,就是父亲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我们兄妹三人上学时,正经历一段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阶段,但父亲的教诲让我们没有随波逐流,从小学到大学我们一直担任两个班干部职务,就是班长和学习委员。1973年,哥哥工作六年后考大学,我考高中,妹妹考初中的各六门课程,除了我历史成绩为93分外,三人所有课程的成绩都是满分100分,尽管当年发生了张铁生白卷事件引起轩然大波,但复旦大学物理系还是明确地通知哥哥,我们肯定录取你,之后安排哥哥为激光专业班班长。我也在工作八年后以800考生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天津商业大学,1983年时叫天津商学院,我也做了班长。当然哥哥是我们兄妹三人中最优秀的,因为他有发明专利,由此在十八国成员参加的国际激光技术交流会上演讲,并受到国家领导人邓小平 方毅亲切接见。有人传说我们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现在看来我们的父母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真的不亚于教授,特别是和现在那些不注重素质教育的教授相比,毫不逊色!父亲1923年出生在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城,自幼独立好学,十四岁到北京米栈学徒,每天工作后都坚持写毛笔字大仿,来津后自学成才,历任财会股长科长厂长,经历风风雨雨,临退休迎来改革开放,上老年大学学习计划工程学等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母亲也是,由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参加识字班,到自己能读报,最后成了街道居委会的赤脚医生,能注射药液,也能扎针灸,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这就是我们的父母留给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不是只有教授头衔的人可以与之相媲美的。值此父亲节之际,谨以此文聊表思念......图九是1988年家庭春晚上,父亲朗读毛主席诗词《七律.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p> <p class="ql-block">1987年初,天津北安道周转房中儿子两岁生日</p> <h3>邻居女儿和我儿子是同学,评论说,爷爷一看就是一个老领导。赵哗小时真可爱</h3><h3><br></h3><div>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div> <h3>北京天安门</h3> <h3>同学同事邻居好友纷纷表示</h3><h3><br></h3><h3>父爱如山,子女楷模!</h3><div> 父爱伟大,值得敬念!</div><div><br></div><div>北京雍和宫</div> <h3>天津北宁公园</h3> <h3>妹妹的回忆</h3><h3><br></h3><h3><br></h3><h3>今天是父亲节,子欲孝而亲不待,回忆起儿时的点点滴滴,泪洒心田。</h3><div>在很多人的记忆里,父亲是一切的骄傲和仰望,是心目中伟岸如山的英雄。</div><div><br></div><div>父亲,是那个与母亲真心相爱,给了你生命的人;父亲,是那个当你玩累了,可以爬在他的背上安然熟睡的人;父亲,是那个在你人生的道路上,以温暖和煦的关爱与你一路相伴同行的人……</div><div>父亲的熏陶和影响是骨子里的。我们除了对他的依赖,更多的是保持着一份敬畏。</div><div><br></div><div> 我的父亲虽然没有伟岸的身躯,却有着非凡的聪明和智慧。他把自己身上最好的东西都遗传给了我们,一生严于律己,对子女更是严格要求。父亲一直教导我们做事要仔细认真,做人要正直善良。</div><div>父亲名钦,家族里叔伯们各取金属元素之一单字名。解放后参加工作,父亲给自己起了一个罡直不阿的名字“光正”。名如其人,我的父亲就是一生光明磊落的人。</div><div>父亲3岁丧父母,8岁在老祖宗(我的曾祖母)的关怀下与6岁的母亲订婚,14岁随四叔(我的四爷)到北京的粮栈学徒,21岁在北京和母亲完婚。1952年在姑姑的推荐下来天津工作。</div><div>小时候常听父亲说,因为家道中落,他经常饿着肚子去上学,而且成绩优秀。 假期里,他们到离县城八里开外的冠山上,找石碑去拓帖,然后回家后去模仿练习。在北京学徒时,为了练习算盘的指法,数九寒天,他们站在院子里打算盘。正是练就的童子功,父亲在后来从事的财会工作中,在那个没有计算机的年代里,简直就是神算盘。</div><div>父亲还是一个非常能接受新技术的人,当时他们和天津红星工厂合作,完成了第一台手摇计算器。记得有一次父亲歇病假,红星工厂的人抱着硕大的机器到家里来和父亲研究修改方案。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手摇计算器。</div><div>记得小时候回老家,因为住了半年多的时间,自己的口音都变了。父亲去火车站接我们,还雇了辆三轮车(就是人力脚蹬的,车夫在前面蹬,后面的宽大座位可以坐两个人,脚踏板上还可以放大行李,相当于现在打车)。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坐在三轮车上,父亲骑着自行车跟在旁边对我说:你就要上小学啦,要赶紧把口音改过来。父亲一点一点地纠正我的发音,还买来识字卡片教我认字,用黄豆练习算术。不到2个月的时间,我顺利地考上了当时本区的重点小学。我没有去过幼儿园,在班里年龄最小,却一路领先,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好景不长,文革开始啦,我们都停课了。父亲要求我和二哥每天用毛笔写一篇大字,还教我们打算盘,练习口算。正是父亲为我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以致我们复课后能够轻松地提高学习质量。我和二哥都是小有名气的尖子生。上初中时,我还参加了学校的数学竞赛,并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div><div>母亲去世的早,父亲既是严父,又是‘’慈母‘’。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身后永远站着支持我的父亲。然而,我们由于忙工作,带孩子等等借口,没有照顾好父亲的晚年。</div><div>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是父亲;经历最多风雨的是父亲;得到最少传颂的也是父亲。</div><div><br></div><div>有一种爱,是无言的</div><div>有一种爱,是默默的</div><div>有一种爱,是深沉的</div><div>也许对于这种爱和关心</div><div>我们心中感谢的话语</div><div>从未说出口,但是</div><div>关于它的记忆,却清晰如初</div><div>爸爸,我永远爱您!</div><div>今天是父亲节,我们年逾花甲的子女们,深深地怀念天堂里的父母,一定以父亲为楷模……</div> <h3>北京故宫保和殿</h3> <h3>我夫人说,父爱如山,我和父亲共同生活十二年,父亲教育后代的恩情儿媳永世难忘!</h3> <h3>1988年的家庭春晚上父亲朗读毛主席诗词《七律.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h3> <h3>妹妹说,我是家中的老三,照片中较小的男孩是父亲的外孙,他在小学六年级时写了一篇作文,详细描述了姥爷从小对他的影响,过生日送地球仪等等……被收到二十一世纪小学优秀作文选。</h3> <h3>北京北海公园</h3> <h3>北京王府井哥哥家中</h3> <h3>天津西南角我家中</h3> <h3>妹妹的同学说,看到这些照片,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话说20多年前,我在广开大街和伯父相遇,我自报家门,虽然和伯父只见过这么一面,但给我留下了很好的感觉,打心里真的很敬仰他老人家……今天看到这些照片心里不是滋味……他老人家的优良品质感染和影响了下一代人……斯人已逝,品德留芳……好人永远在我的心中……</h3><div><br></div><div>二哥写的文章转发到我的兄弟姐妹群里了……喜欢收藏了</div> <h3>北京北海公园地下龙宫口</h3> <h3>哥哥说了我和妹妹不曾知道的事情,父亲节回忆父亲点滴,父辈留给我们的拚博精神是巨大财富,胜过任何金山。我们在父亲艰苦扑素的生活下快乐地生活长大。1958年号召干部下乡,父亲积极报名参加去了双街子乡,为此我还到天津广播电台做了录音,专门广播宣传此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