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父亲是一个教师,一个偏僻乡村的小学教师。<br> 他三十多年没有换过学校,一辈子都在生他养他的小山村里任教。我家离学校有三四里路,都是崎岖的山路,他每天三趟(遇到冬季上晚自习,又得多跑一趟),早上五六点起床,晚上七八点回家,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那时还不会骑自行车,只是靠两条腿走路。几十年,他走的山路有十多万公里,算来绕地球也有三圈了。<br> 父亲更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从不会与人争吵,遇到对自己不公的事也总爱息事宁人,而对别人的请求却是来者不拒。每年春节,村里人都会来找他写对联,而他每到这个时候,都会自己掏钱买来毛笔墨水,专门在家等候着。对来的每一个人都热情招待,还亲手裁纸,写好、晾干,给人收好送去。他不知什么时候学会了理发,说是理发,其实就是推个平头,农村里上了年龄的人不讲究,就都来找他帮忙,他总是乐此不疲。我那时聪明的很,对他这种行为颇为不以为然,总觉得他懦弱无能,胆小怕事,和孔乙己一样的迂腐,只有在显露本领时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因此对他多次要给我理发的要求,我总以他手艺不高、太过土气为由,每次都回绝了他。</h3> <h3> 父亲是高中毕业后回村当教师的,那时还叫民办教师,是不算国家正式职工的。从六九年参加工作,到二零零年转正,这民师他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先是在村里的初中任教,后来初中撤了,就教小学。从初中到小学,地理、化学,语文、数学他都教过。他的学生,大的和他的年纪相仿,小的也有刚入学不久的娃娃,全村没有被他教过的家庭是很少的。百无一用是书生,眼见着自己的学生一个个长大了、挣钱了、当老板了,当回村遇见他半尊敬半嘲笑地喊老师好的时候,他却从不在乎别人的目光,依然在自己的讲台上耕耘着。<br> 民师的生活是清苦的。那时家里人多,我们姊妹四个都在上学,奶奶也年事已高,轮流在叔伯家伺候,他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之中,那时全家的收入只是他一个人的民师工资。从最初的只挣工分,到后来的三五元、三四十元,直到转正前的一二百元,他领了三十多年。可能因为我是姊妹中最小的一个、父母亲都偏向我的缘故,在我成长的记忆中,从没感觉到生活的困苦,只是现在回想起来,才体会了父亲的不易。<br> 父亲对孩子都是宽容的。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未打过我们姊妹几个,有时母亲脾气急躁骂我们几句,父亲也常是帮着我们说话。上小学的时候,电视里正热播电视剧《霍元甲》,我和几个小伙伴也常常学着电视里舞枪弄棒。有次我们又每人拿着一根木棍在房顶上玩,一不小心,一脚踩空,从房顶上摔了下来,眼角正磕在一块废弃的砖头块上,血流满面,被送到医院昏睡几天才醒。后来才知道,是父亲背着我一路小跑送到医院的。当时看到我流血的样子父母都吓得半死,伤好后每次说起都是:“真是万幸啊,要是磕住眼睛,那可就残了,将来说媳妇也难啊。”<br> 八九年,我初中毕业,参加了中招考试。因平时在校成绩尚可,自视甚高,便觉无虞,可结果却因几分名落孙山。若要继续上学,需交三千七百多元的学费。三千七百元,对于一个月收入只有百十元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那段日子,父亲奔走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天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头上更见稀疏,额上皱纹愈来越深。后来在亲戚的帮助下,父亲砍树卖粮,又借东家跑西家,几百元几十元的借,终于凑够了入学的费用,在开学的日子,亲自背着厚厚的包裹把我送到学校。就这样父亲靠着东挪西凑供我上完了三年师范,其间的艰辛可想而知。<br> 参加工作以后,远离父母,星期假日偶尔回家一次,与父亲的话更是稀少。他生活的艰辛从不愿对我们谈及,好多事都是从母亲和邻居的口中得知。有一年教师节,我评上了市优秀教师,名字在县教育电视台上播出。对这个荣誉,我并未特别在意,也没有告诉父亲。等到回家时,母亲告诉我,说父亲在电视上看到了我的名字,兴奋得几天都没有好好睡觉,逢人都说:“我家雪峰得市模范,还上电视了。”<br> 九七年,家乡大旱,一连几年庄稼都几乎颗粒无收,人畜用水更是困难,全村人都指望着沟边一口几乎干涸的水泉,每天全村人排队到井边刮水,等那一两个小时才能流出的一担浑浊的水。那天夜里,父亲在井边等水,不小心掉进两米多深的水泉中,跌的浑身是伤,可他硬是一个人在漆黑的夜里摸爬出来,把水担回了家。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我仿佛看到父亲佝偻着瘦小的身子,扳着石块慢慢爬行的身影,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br></h3> <p class="ql-block"> 二〇〇〇年春节,父亲转正了,成了国家正式职工,他领了正式教师的第一个月工资,那时正好我女儿满月,父亲说:“现在有钱了,就给孩子好好做个满月吧。”于是请了人,买菜杀鸡,还特地买了几条鲜活的鱼,摆了好几桌,请邻居们都来家享用了一番。</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家里的光景好了很多,装了电话,换了彩电,买了洗衣机,可父亲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早年在县城高中求学,因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日久形成胃病。年轻时倒不明显,随着年岁增大,病痛时常发作,常是没有食欲,对于肉食更是没有胃口,只爱吃些清淡的素食。逢年过节带回的一些食物,他都大多不动。早些年作了胆囊切除手术,现在仍有诸病缠身。〇三年父亲退休在家,儿女们都不在身边,他一生没有什么嗜好,不爱运动,也不打牌,也不喜应酬,内心寂寥之情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随着女儿长大,我逐渐体会了为人父的不易,也慢慢知道了父亲一辈子的艰辛,深深理解了“父爱如山”的含义。每次回家,看着父亲日渐瘦弱的身体,都不免一阵心酸和愧疚。唯有珍惜每次相聚的时光,在心里一次次的祈愿父亲永远健康平安,安度晚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