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新课程经历了初期的迷茫后,当我们从注重形式步入更加关注内容,关注实效时,我们的课堂实现了更深意义的本质回归。6月16日,我校开展了“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h3> <h3> 数学教师贺志强执教《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h3> <h3> 学生读表格,获得信息,让学生体会数据是会说话的。</h3> <h3> 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h3> <h3>培养了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h3> <h3> 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br></h3><div><br></div><div><br></div> <h3><br></h3><div> 贺老师的教学活动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并且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形式与有效有机结合。</div><div> 教学方法灵活,呈现形式多样。综合运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师还注意利用生动的课件、图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的情景。</div><div><br></div><div><br></div> <h3> 随后,数学教研组老师在魏永霞主任的主持下,对这节课做出研讨评价。大家根据自己的观课角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发言,将磨课研修的全过程尽然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h3> <h3>贺老师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说课,反思。</h3> <h3> 张海燕老师指出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但却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br></h3><div><br></div><div> </div> <h3> 张美玲老师提到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突破常规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的上课方式。 </h3> <h3> 杨艳芳老师感受到这节课练习充分,充分体现了课堂结构上是“学”与“练”的结合体。</h3> <h3> 孙录老师提出了这节课具有生活化,熟悉化,真实化,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h3> <h3> 韩果俊老师幽默而有深意的见解博得大家的掌声。</h3> <h3> 刘鹏主任提出要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放在更主要的位置,不但看教师教的如何,更关注的是学生学的如何,在学习中的态度、情感,与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主动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h3><div><br></div><div><br></div> <h3> 数学教师刘乃齐、李玉珍、赵建美,钱树权对这节课从自身的理解上深刻诠释了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的感悟和收获。在活动中,大家有共识,有争论,有建议,有创新。常态的课堂教学绽放出生命的活力!</h3><div> </div><div><br></div> <h3> 最后,张校长做了总结,为我们答疑解惑,指明方向。张校长指出:贺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共性需求和个体需求适度调整教学,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设计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即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具体地说,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贺老师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在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上,而是着眼于让学生感受统计问题的产生,体验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老师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充分利用情景图,让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其次,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在自己的体验过程中了解填写统计表的格式,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猜测推理的能力。总之,这节课真正体现了“双赢”的主旨: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教得开心、愉悦!</h3> <h3> “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行”,我们坚信,有校领导的正确指引,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有效教学必将根植于常态课堂,我们的“常态课堂”之路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长!</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