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 /></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古代医家已经把激发感传,促进气至病所作为提高针刺疗效的一种积极手段。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近30年来,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的研究也表明,针刺疗效与感传显著程度密切相关,感传愈显著,针刺疗效也愈好。能否找到一种高效激发经络感传的方法,以达到临床更有效治疗疾病的目的?</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采用什么手段来激发感传,是用针还是用灸?其实针和灸各有利弊。用针刺激发感传,业界人士做得比较多,有很多成果可以借鉴,但临床有部分病人怕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种疗法的适用人群;而用灸法激发感传,虽然治疗对象几乎可以不受限制,但研究缺少理论支持。长期以来,灸疗学仅要求施灸过程中的经穴产生局部的热感和皮肤的红晕,并不强调产生感传活动。</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发明了灸疗学和艾灸疗法,它通过艾热刺激人体体表穴位达到调控内脏功能从而防病治病的目的。这一发明可以说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的健康和繁衍作出的非常了不起的贡献。然而近年来,中医临床出现了重针轻灸,甚至弃灸的现象,其原因是:艾灸治疗比较麻烦,一对一的治疗大大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不像针刺,在留针的过程中,又可以治疗下一个病人。另外,艾灸治疗会产生烟雾,这也可能是限制其临床运用的一个原因。尽管这些不便确实存在,根据临床经验,还是始终相信,灸疗确实具有针刺不及的效果,也充分说明了,</u></i><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艾灸这一古老的技术即使在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仍将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正因为如此,选择了从灸法入手,激发经络感传。如果研究结果能像期待的那样,艾灸穴位确实能像针刺一样激发感传,气至病所,那就意味着艾灸的疗效极具挖掘潜力,小小艾条将有可能开辟人体机能调控的一片新天地。 课题研究始于1988年。一开始在临床施灸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现代科学、现代医学无法解释的奇异的生命现象。</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一是透热,灸热从经穴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二是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三是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达病所;</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四是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甚热。</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五是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甚热;</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六还有其他非热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最后一种现象是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缓解,施灸部位产生的热、胀、痛等感觉发生深透远传,所到之处,病症随之缓解。比如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导,多年肩痛立即缓解;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传导,多年腰部困重紧痛感立即缓解;施灸三阴交,热流向下腹部传导,几次治疗后盆腔积液明显改善;悬灸右天枢穴,热流直透腹腔,几次治疗后,多年紊乱的肠功能明显改善。</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以这些现象为向导,进一步寻找规律,又经过了5年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以下突破: 首先,人体在病理状态下,体表的某些经穴会发生"敏化",其中"热敏化"是一类新的敏化态类型,"热敏化"经穴对艾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使病人产生透热、扩热等临床反应,且极易激发灸性感传活动。这些发现是古代医书不曾描述,现代研究没有报道过的。其次,我们还发现,在"热敏化"态经穴上施灸,治疗肌筋膜炎、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哮喘、胸痹、胃肠功能紊乱、面瘫等20余种疾病,临床疗效明显提高。</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出如下三个结论:</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1)人体经穴存在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状态,人体发生疾病时能使体表经穴发生敏化,处在敏化态的经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经穴特异性的"小刺激大反应"。</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2)经穴"热"敏化是经穴敏化的一种新类型,"热"敏化穴的最佳刺激为艾灸热刺激,也是灸疗的最佳选穴,疗效远优于常规静息态经穴的针灸疗法。</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3)"热"敏化态经穴在艾热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感传(70%的出现率)乃至气至病所,达到速效、特效、高效和长效目的。灸至要,仍然是气至而有效。</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在新的灸疗理论指导下,进而在继承基础上创新了一系列灸疗新技术,比如开通经络温灸疗法、无痛瘢痕灸疗法、多觉型敏化热力灸疗法等,当然目前操作方法最为方便,大家也最为推崇的还是艾艾贴。</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艾艾贴开通经络温灸疗法是采用艾条温和灸方法刺激体表特殊反应点,激发经络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使气至病所,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一项全新的艾灸疗法。它源于传统灸疗学,但在灸态、灸位、灸法、灸量上又不同于传统灸疗方法。它在灸疗过程中能诱发产生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其他非热觉及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缓解等一系列奇异的生命现象,并且能高效率地(70%的出现率,传统灸疗学仅有20%的出现率)激发感传,气至病所。很多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或者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采用开通经络温灸疗法,常能几次即愈。我们临床验证,对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肌筋膜炎、颈椎病、腰椎病、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胃肠动力障碍、性功能障碍、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中风、眼科疾病等6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能明显提高疗效。</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曾治疗过一位膝关节退行性变老年女性患者。她于6年前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左膝关节酸痛不适。几天前,因天气寒冷,疼痛加剧,活动后疼痛加剧,吃过中药,做过热敷,进行过针刺治疗,症状均无明显改善。各项检查提示为退行性病变。于是我们采用"艾艾贴开通经络艾灸疗法"为她治疗。于内膝眼外侧找到"热敏点",施灸时患者感左膝关节酸胀,并有热麻感自施灸点沿足太阴脾经路线缓慢下行,直至内踝处,持续8分钟左右逐渐消退,14分钟后结束艾灸20分钟后感传消失。治疗结束后患者立即诉疼痛大减,活动改善。第2天患者复诊,仍用此法治疗,在阴陵泉穴附近找到"热敏点",施灸时患者觉左膝关节热胀舒适,持续10分钟左右后灸感消失。治疗结束后患者诉症状好转明显,遂嘱其自行艾灸内外膝眼,每次2组,每日2次。第7天复诊时患者诉疼痛消失,外膝眼处仍有轻微压痛,负重时有轻微疼痛。嘱其再行灸疗3天后,诸症消失。</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再说一下无痛瘢痕灸。大家都知道,瘢痕灸是古代应用较广的一种灸法。它又叫化脓灸,但在疾病的防治中确有良效,尤其是针、药治疗效果不佳的顽疾,经瘢痕灸后,往往能顿起沉疴。然而,由于瘢痕灸有疼痛、留瘢痕等缺点,目前临床上使用不多,甚至舍弃不用,这对于有显著疗效的瘢痕灸疗法来说真是一种遗憾。</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因此,寻找一种无痛的瘢痕灸方法是突破瘢痕灸临床应用瓶颈的一个关键。</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在多年临床中发现,要做到瘢痕灸无痛,关键是要找好灸位。</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根据历代医生近20年的临床总结,在疾病状态下,人体体表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新类型的疾病反应点,这种反应点对艾灸的热刺激有着特殊的反应形式,表现出喜热、耐热、透热等特征。根据这种疾病反应点的特性,将它称为"透热点"。通常情况下,对此类"透热点"施灸时,患者感觉非常舒适,不会因为艾灸热力而感觉疼痛。而且对此类反应点进行艾灸,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提高。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施行瘢痕灸后,施术部位会发泡和渗流黄水,大概要20几天才会愈合,但破溃的地方,无论患者多么不注意卫生,都不会发生感染。</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明无痛瘢痕灸的疗效。我有一次雪天骑车不慎摔倒,导致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因气候寒冷未作任何治疗。8个月后,天气已经暖和,我便用无痛瘢痕灸治疗。在肩髃、肩髎及臑会穴附近找到"透热点",采用隔姜艾柱灸法分别3次(隔日1次)在上述3个穴位施行瘢痕灸。每次灸时均感觉热力注向肩关节,热胀舒适,约持续20分钟后,热力穿透现象消失。每次艾灸后局部均出现直径约为1cm左右的水泡。第1次灸后活动肩关节,即觉疼痛减轻。其后水泡破溃,渗流黄水,15天后灸疮愈合,症状消失,至今没有复发。</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些新方法创造出的良好疗效,激励我们不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我们准备进一步确定优势病种,探索新的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灸疗学,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一种成熟的操作简便,安全无创,速效高效,成本低廉的防病治病手段。</u></i></h3><h3 style="text-align: left;"><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其实现在大多数人是能够接受艾艾贴的,艾艾贴就是悬灸好瘢痕灸的结合。艾艾贴的时间对于一个穴位的承受能力也是恰到好处,太短达不到艾灸的效果,太长对于穴位来说,又未免有些超负荷刺激!艾灸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一种治疗!不能急于求成的! 无论多么严重的病,你都要记住一句话,那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来如山倒 病去如抽丝,有时效果也是需要坚持的!</u></i><i><u style="color: rgb(237, 35, 8);"> </u><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 </b></span></i></h3><h3><i><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 </b></span></i></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