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照片献给现代父母们,教育下一代,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

jiang

<h3>农民的日子,日而作,日落而息的真实写照</h3> <h3><br></h3><h3>扬麦的确是一个难以掌握的技术,一个真正的庄稼汉是必须掌握的。</h3><h3><br></h3> <h3>那时候看着大人把麦秸一层层堆起来,觉得好厉害。小时候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现在可能再也见不到了</h3> <h3>从高处鸟瞰麦场上顶着烈日辛苦劳作的人们,这些场景勾起多少70后童年的美好回忆从高处鸟瞰麦场上顶着烈日辛苦劳作的人们,这些场景勾起多少70后童年的美好回忆</h3> <h3></h3><div>勤劳的农村人,淳朴的脾性,自给自足的人生态度,这么多的袋子,有一半还要养活不干活的城里人,交公粮。</div> <h3>这一系列生动的场面,将成为过去30年中国农民夏忙辛勤劳作的活化石</h3> <h3></h3><div>扬麦场景,那时候经常等风来。更多的时候只有等到起风的时候才能扬麦子。</div> <h3>从高处鸟瞰麦场上顶着烈日辛苦劳作的人们,这些场景勾起多少70后童年的美好回忆</h3> <h3></h3><div>农村的日子,就是从白天到黑夜不停劳作的生活。</div><div><br></div> <h3>那时候最怕的就是帮大人张口袋,一股土腥味,还是忍着一麻袋一麻袋的往里灌。</h3> <h3>曾记得先辈们高超的割麦技术,又快又多,麦茬又短又平,这是现代收割机割的麦茬,跟猪拱的一样。</h3> <h3>年龄越大的人扬场水平越高,尘土和柴屑飞走了,麦粒堆积的很干净。</h3> <h3>晚上装起来,白天又倒出来晒,一遍又一遍的暴晒,一直到全部晒干,每一粒小麦蕴含着农村人的汗水与辛劳。</h3> <h3>只有年迈的老人借择韭菜的机会在大树底下做暂时休息。<br></h3> <h3>早上把割回来的麦子散落到场里,先让太阳暴晒,然后一遍一遍的翻,等到下午太阳把麦秆晒干了,再让拖拉机一遍一遍碾,直到麦粒与麦杆脱离。</h3> <h3>趁天还没黑,大家争分夺秒的把晒干的麦子装进口袋,夏天的雨水说来就来。</h3> <h3></h3><div>早上把割回来的麦子散落到场里,先让太阳暴晒,然后一遍一遍的翻,等到下午太阳把麦秆晒干了,再让拖拉机一遍一遍碾,直到麦粒与麦杆脱离。</div> <h3>晒麦子,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大场了,好还念以前的大场,晚上小朋友一起玩游戏</h3> <h3></h3><div>小孩子无忧无虑的坐在口袋上,或者躺在麦堆上,尽情的玩耍</div> <h3>晒麦子,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大场了,好还念以前的大场,晚上小朋友一起玩游戏</h3> <h3>干农活也需要团队协作,有时候几家人一起协作,密切合作一起干活,汗水与快乐一起飞扬。</h3> <h3>年龄越大的人扬场水平越高,尘土和柴屑飞走了,麦粒堆积的很干净。</h3> <h3>这一袋袋沉甸甸的麦子,是农民朋友一年的辛苦换来的劳动成果,还要有一半交公粮。</h3> <h3>晚上装起来,白天又倒出来晒,一遍又一遍的暴晒,一直到全部晒干,每一粒小麦蕴含着农村人的汗水与辛劳。</h3> <h3>现在老家已经看不见这样的土坯房了,对于城里人来说,这已经成为了艺术了</h3> <h3>盛夏抢粮,老人, 孩子全民参与。</h3> <h3></h3><div>早上把割回来的麦子散落到场里,先让太阳暴晒,然后一遍一遍的翻,等到下午太阳把麦秆晒干了,再让拖拉机一遍一遍碾,直到麦粒与麦杆脱离。</div> <h3>那时候有的轮不到机器碾麦子,就得用自家的牲口拉着碾子碾麦子了,岁数大的人一边吆喝牲口卖力,一边嘴里哼哼唱着乡调以解劳累。</h3> <h3></h3><div>小孩子无忧无虑的坐在口袋上,或者躺在麦堆上,尽情的玩耍</div> <h3>没有机器收割都是每家每户赶太阳还没出来就下地收麦子啦!</h3> <h3>有的麦子由于天气原因风吹雨打导致倒伏一篇,就要及时给立起来要不就会生芽了。</h3> <h3>一人一天要是成手孟收一亩半左右的麦子。</h3> <h3>看到自己家的麦子今年沉甸甸、金黄黄喜获丰收,是老百姓最高兴最满足的心情。</h3> <h3>五月麦收季节,清晨总是伴着布谷鸟的叫声醒来。“麦割、麦割”,一声声,一阵阵,伴着这急切的呼唤声,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童年的打麦场。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