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我们回来啦!

浓郁50

<h1><b><span style="font-size: 16px;">2017年6月17日,仪征中学77届高二(5)班同学期待已久的高中毕业四十年聚会终于在仪征中学新校区举行,大家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美好时光。请允许我代表仪征中学77届高二(5)班全体同学,感谢恩师的辛勤栽培,感谢为筹备聚会而忙碌奔波的筹备组同学,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本次聚会的朋友。</span><br></b></h1><h1><b> 追忆当年,心潮难平,我们是“特殊”的一届。</b></h1> <h1><b>我们于1967年9月文革开始读小学,经过5年半一边学习一边“忆苦思甜”、争当“红小兵”闹革命的历程,于1973年3月升入初中,当时正是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狠抓教育期间,我们参加了停止多年的“仪征市中小学毕业统考”才能升入初中。</b></h1> <h1><b>在实验小学听贫苦农民做忆苦思甜报告,同学们挖荠菜,吃荠菜玉米糊忆苦饭。</b></h1> <h1><b>小学文艺宣传队汇报演出</b></h1> <h3>批林批孔</h3> <h1><b>初中阶段经历了两年半,由于江青反击“右倾翻案风”,刚刚萌芽的中学正常教学工作几乎夭折。我们又开始边上课边反击“右倾翻案风”,边“学工学农”,边拆卸坐落在仪征中学的仪征重点文物“奎光楼”、砍老校区几十年的“白果树”建一座不能开会使用的“大礼堂”。<br>75年9月,我们升入了高中,边上课边挖绿肥草,物理课上学绘制电路图和“三机一泵”、在操场上学开“手扶拖拉机”,去仪征曹山“仪中小农场”劳动,过仪征江边摆渡到“十二圩”农村割麦子插秧,“防震抗震”我们在教室外的空地上上课,77年文革结束时我们高中毕业。没有高考,没有赠言,没有道别,大家悻悻而散,够得上插队年龄的同学茫茫然奔赴广阔天地——滚泥巴、炼红心。</b></h1> <h1><b>我们高中毕业啦</b></h1> <h1><b>同学们互留照片留念</b></h1> <h1><b>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高考制度恢复了,知识能改变命运,我们中的部分同学开始通过各种途径读书学习,成绩优秀的通过补习功课参加高考或上电大,我们是不幸的一届,最美好的十年读书光阴伴随着十年动乱,使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失去了继续读书深造的机会</b></h1> <h1><b>高考报名现场</b></h1> <h1><b>仪征中学许多老教师给参加高考的考生免费补习教室里挤满了各个年龄段的考生</b></h1> <h1><b>考生步入考场</b></h1> <h1><b>部分同学参军</b></h1> <h3>欢送参军的同学</h3> <h1><b>我们又是坚强成熟的一届,四十年劳作苦干,练就了我们面对生活走向社会的信心与勇气,在困境中我们顽强挺立,磨难和挫折教育了我们。我们更成熟、更坚毅。我们凭自己的忠实之心,坚实之基,务实之态,在各条战线奋力拼搏,默默奉献,为社会、为家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b></h1> <h1><b>聚会前夕,同学代表赴扬州看望班主任王孝乾恩师,和老师</b></h1> <h1>在王老师家小院合影</h1> <h1><b>恩师给我们题字勉励</b></h1> <h1><b>母校欢迎我们回家</b></h1> <h1><b>高中毕业四十年返母校新校区,在五楼会议室共叙同学情谊</b></h1> <h1><b>全体同学在母校教学楼前合影留念</b></h1> <h1><b>好友们在母校合影留念</b></h1> <h1>晚上在顺水楼聚餐,再叙同学情谊</h1> <h1><b>我们是饱含深情的一届。<br> 母校情深,恩师义重,学友谊笃,永志不忘。<br> 校风纯正,治学严谨,学风浓厚,关爱师生,催人奋进。<br>  老师,精心传授,诲人不倦,呕心沥血,师德高尚,教书育人。<br>  学友共读二年,友谊凝结厚重。互相关心,共同进步,情同兄弟姐妹。<br>今天,大家团聚在一起,追叙昔日校园的欢乐,师生的厚谊,同学的友情,共叙分别后的经历和感受。<br>母校西迁了,年轻了,我们怀念母校。<br>  恩师年迈了,苍老了,我们惦念恩师。<br>  学友长大了,奔六了,我们思念学友。<br>  四十年过了,少人了,我们想念永远离去的老师和同学。<br>  同窗情、校园谊,情谊浓。我们为情谊而来,为情谊而聚,为情谊而呼唤。愿我们的情谊长存,不断升华。</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