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亲

海之诗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在病中的笔迹,虽然字体不再流畅有力,但是父親对我们的嘱咐字字重千斤。父亲一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热爱艺术,孜孜不倦,不断追求,品德高尚,乐善好施,疼爱子女,言传身教,注重对子女的培养教育,始终要求子女像毛主席所说: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应永远记住父亲的教导,无愧于父亲的嘱咐。</p> <h3>父亲在向年轻一代传授技艺。</h3> <h3>父亲66岁那年,我们兄弟姐妹给他过寿。看父亲脸上流露出幸福与甜蜜的表情。</h3> <h3>父亲66岁过寿那天全家人的合影</h3> <h3>父亲与母亲在戏马台</h3> <h3>父亲在1989年秋查出病情,直到1993年元旦离去,享年73岁。在这三年时间中,做了二次手术,忍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但他始终咬牙坚持,只要稍好一些,他就看书学习,或是设计雕刻。虽疾病缠身,日渐羸弱,然一息尚存,必孜孜不倦,日夜不舍。</h3> <h3>父亲做化疗时,护士把化疗药液输漏,使父亲的胳膊被化疗药烧伤溃烂,这使他非常气愤,他说,我胳博伤了怎么干活。这是他去南京看胳博。</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的墓志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孙惠友谱名敦運,丰县常堤口西村人也,一九二零年生。 </p><p class="ql-block"> 余自幼家贫,少年失祜,衣食维艰。就读村学,四年而辍,幸蒙恩师教诲,知识日长。勤奋学习,砺经磨志,宣传抗日,抵制私货,志在报国,为生活计,十七岁受顾锦章布莊。胼手胝足,劳碌奔波,直至解放。 </p><p class="ql-block"> 余自知功崇唯志,业广唯勤。丈夫之志,穷当益坚。抗战胜利后,自学文化,研究汉印,开设石圃印社,致力于印章之生涯。一九五二年,首创国内有机玻璃印章内刻花工艺,图案生动,艺术新奇。中年未始专攻玉雕,技术堪称精湛,尤擅匜爵,多次被邀参加省工美评展团,后又创玻璃磨花新工艺并推向民间。博得全国同行之爱戴。求艺弟子数百人。玻璃磨花工艺亦被广东弟子编入中国制镜刻花大全一书。余进桑榆之年,常怀老骥之志,烈士之心,并继续钻研玉雕考古雕刻史,雕刻精品以求传世。虽重疾缠身,日渐羸弱,然一息尚存,必孜孜不倦,日夜不舍。集质、形、艺、神诸美于作品。为余毕生所求。手稿有《玉雕工艺新编》、《珠宝玉器染制集锦》以传家。亦将葫芦雕刻传统技艺授之儿孙。 </p><p class="ql-block"> 君子不恤年之将衰,而忧志之有倦,余行年70有余,自幼勤奋面对惨淡人生,不堕青云之志,老而弥坚,何惧病魔缠身,常怀报国之志,常施惠人之举。余之一生为学之一生、艺术创造之一生,余无愧焉。余终生敬崇毛泽东,亦身体力行,做有益于人民之人。</p><p class="ql-block"> 事业功德,老而益明,死而益光!</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二年冬</p> <h3>今天是父亲节,我选了父亲生前的一些照片及父亲临终对我们的嘱咐,以表达对父亲的怀念。</h3> <p class="ql-block">2020年元月1日,为纪念父亲百岁诞辰之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