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奥之旅(下)

LIWEN

<h3>早上起来漫歩在圣沃尔夫冈湖区,在远处白雪的映射下,蓝色的湖面泛起了一个个彩球,湖里的白天鹅优雅地游弋着。我们乘船来到圣沃尔夫冈,乘坐阿尔卑斯山唯一的蒸汽火车登上1783米海拔的沙芬贝格山顶。</h3> <h3><br /></h3><h1>哈尔斯塔特——世界上最美的小镇,</h1><h3>初夏的阳光洒在街道,</h3><h3>微风吹过湖面……</h3><h3>彩色斑斓的小屋搭配着木质的尖顶,</h3><h3>每一间外面都种满了各色鲜花,</h3><h3>小镇的每一个居民仿佛都是巧手花匠,</h3><h3>用鲜花环绕装饰着自家房子。</h3><h3>沿着小镇唯一的一条主干道,</h3><h3>静静地走,慢慢地看,</h3><h3>细细地品味,轻轻地感受。</h3> <h3><br /></h3><h3>离开哈尔斯塔特小镇,沿着多瑙河一路向维也纳进发。一路上听着"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一边欣赏着路边的美景,耳边一直重复着大诗人卡尔.贝克的诗"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沿途经过小镇梅尔克Melk,斯皮茨Spitz,迪恩斯坦恩Durnstein,古老的修道院,街边的咖啡馆,一路伴随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的古典音乐流淌,奥地利的小镇似乎拒绝进入现时世界。</h3><h3><br /></h3> <h3>梅尔克修道院(StiftMelk)是一座本笃会修道院,位于奥地利下奥地利州梅尔克镇的山岩上,俯瞰多瑙河,毗邻优美的瓦豪河。</h3> <h3>出了梅克尔继续沿瓦豪河谷前行……</h3> <h1>维也纳</h1> <h3>俯瞰维也纳</h3> <h3>奥地利国母玛丽亚·特蕾西亚雕像和遍布大街小巷的雕塑</h3> <h3>黑死病纪念柱</h3> <h1>美泉宫</h1><h3>美泉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14世纪初开始这个地区称为卡特尔堡(Katterburg),是克劳斯特诺伊堡(Klosterneuburg)的属地。1743年,玛丽姬·特蕾西亚女王下令在此建宫,这里便出现了气势磅礴的宫殿和巴洛克式花园。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h3><h3><br /></h3><h3>宫内有1400个房间,还有有东方古典式建筑,如嵌镶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国式房间和用泥金和涂漆装饰的日本式房间。房间内部的装饰品也以东方风格统一协调,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着陶瓷器。在琳琅满目的陶瓷器摆设中,有中国青瓷、明朝万历彩瓷大盘和措花花瓶等。</h3><h3><br /></h3><h3>奥地利三个著名人物都在这生活过,至今还留有她们的气息。</h3><h3>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和她16个儿女的肖像。后来随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同上断头台的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奈特少女时代的画像也在其中。</h3><h3>伊丽莎白·阿玛莉亚·欧根妮(Elisabeth Amalie Eugenie)(人称茜茜公主)和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婚房还保持着当年样子。</h3><h3><br /></h3><h3>美泉宫的名字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1612年至1619年在位),传说1612年他狩猎至此,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德语:Schönen Brunnen)。<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取暖的壁灶,每个房间都有。直到90年代才被现代的设备取代。</h3> <h3>巴塞罗那到处都嵌有高迪的烙印,米拉公寓,古圣家堂,海洋之家。崇尚自然的高迪在他的建筑实践中将自然再次升华,无不展示高迪超凡脱俗,傲视群雄的天才本色!而在维也纳也同样有着一位天才设计师,他的名字叫 百水 (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1928-2000)和高迪一样,他们都是极具想像力的设计大师。百水的最大特点是摒弃人们惯有的直线垂直的设计理念而把色彩和形状迥异个人风格融入到他的最著名的百水屋。前三为高迪作品。图四至九为百水屋及博物馆。</h3> <h3>歌德雕塑</h3> <h3>城市公园内的音乐家雕像</h3> <h3>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人们盛装出席</h3> <h3>在一座流淌着音乐的城市,金色大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我们提前两天预定了票子,但还是只买到站票。</h3> <h3>当晚音乐会分上下,上半场是肖斯塔科维奇 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号,下半是德沃夏克的巜新大陆交响曲》。</h3><h3>小提琴独奏:Arabella Steinbacher 指挥:Lionel Bringuier</h3><h3> <br /></h3><h3>5欧的站票,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可以说超级物有所值。上半场是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为我们演绎的是小提琴家阿拉贝拉(Arabella),她的演奏充满力量、气魄和激情。演出结束后,三次谢场的阿拉贝拉在全场观众的最热烈的掌声中又加演了一曲。下半场则是由维也纳交响乐团演奏的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维也纳交响乐团是欧洲乐坛最具声望和光荣传统的顶级交响乐团之一。今年五月他们刚来上海东艺成功上演全套贝多芬。真没想到我们这次能在异乡亲临现场一睹其风采。在法国著名指挥家Lionel Bringuier的指挥下,我们一起欣赏着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传世之作《新大陆交响曲》:一同感受着德沃夏克灵魂深处的呐喊:当他的故乡被德国人贬损为低劣民族而肆意践踏,当他看到美洲黑人和印弟安人同样面临被人蹂躏,任人宰割的命运时,那种同病相怜的感受是一种怎么样的苦楚!而在即将开幕的上海音乐节上,纽约爱乐乐团将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奏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乐。我们先听为快了!!!</h3> <h3>Arabella Steinbacher 是一个80后生于德国的古典小提琴家,当今世界古典乐坛中最美丽时尚,最有内涵气质的小提琴家。9岁进入慕尼黑音乐学院,从师于Ana Chumachenko。赢得过一些有影响的国家奖项,比如the Joseph Joachim International Violin Competition in Hanover), and a grant from the Free State of Bavaria in 2001。后通过"Circle of friends"成为安娜-索菲-穆特的学生。</h3><h3><br /></h3><h3>指挥是Lionel Bringuier,法国人,被授予法国政府颁发的骑士荣誉勋章,是法国里昂国家交响乐团2017-18演出季的艺术指导</h3> <h3><br /></h3><h3>什么时候我们能放慢脚步,细细体味这多彩的世界?最后借用小伙伴的诗来结束这十二天的旅程同时也感谢大家一路的相伴。<br /></h3> <h3>一生相识,来自天意。</h3><h3>一段友情,来自诚意。</h3><h3>一份美丽,来自惦记。</h3><h3>一句祝福,来自心底。</h3><h3>我在乎人生中</h3><h3> 随你而行的真诚和感动,</h3><h3>我珍惜生命中</h3><h3> 与我同行一段难忘的旅途,</h3><h3>更仰望您带来的</h3><h3> 坦然、真性情的快乐舞动。</h3><h3>此刻我许个愿望:</h3><h3> 祝福我们幸福快乐每一天!</h3><h3> WG識于二零一七年六月十二日维也纳</h3><h3><br /></h3> <h3>赵团长滴滴湖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