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国之自然奇观(二) 山之魂

竹泉

<h3>  布莱斯峡谷位于美国犹他州西南部,属科罗拉多高原的一部分,是由内陆海经几千万年的沉积、提升、侵蚀而成的七彩峡谷。峡谷得名于1875年来此开垦农场的布莱斯。1928年正式命名为“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占地约150平方公里。</h3><h3> 公园里有上万个由风霜雪雨侵蚀而成的石柱、石锥,有的如长矛、剑戟,有的象美女、勇士,有的似宝塔、碉楼……面对这样的自然奇观,不由不慨叹宇宙的沧海桑田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h3>  登高远望,但见道道帷幕,层层城堡,行行剑戟,重重石林,苍茫粗犷,神奇天成。</h3> <h3>  这一处景观视野开阔,场面宏大,犹如一个巨大的阅兵场,千军万马,整装待发。前面这尊人形巨石,多象一位威武的将军正在检阅他的军队。</h3> <h3>  这些人形石柱象卫兵一样守护着布莱斯峡谷,保卫着它的神圣与安宁。</h3> <h3>  此处则象是宫殿和神庙,高高耸立排列整齐的石柱,两侧还有士兵守卫。</h3> <h3>  这里象是一个巨大的万人露天剧场。</h3> <h3>  这是一棵独自立于山顶的老树,其根裸露于外,上面无一片叶子,却枯而不倒,倔强地伸展开它浑身瘦硬的枝杈,不屈不挠,直向蓝天,心中敬意油然而生。</h3> <h3>  锡安山公园位于美国犹他州西南部,它最著名的景观是高耸而狭窄的锡安山峡谷。锡安山是希伯来语,意为“神圣的安祥之地”。峡谷长约25公里,深达2000~3000米。这砂岩圣谷雄奇壮丽,两侧高大险峻的悬崖峭壁多与地面成90度垂直状态,险象环生,却又稳稳地矗立在天地之间,让人望而生畏,惊叹不已。纳瓦霍砂岩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幻无穷,呈现出暗红、桔黄、淡紫、粉白等缤纷色彩,故又以色彩绚丽的峡谷著称。</h3> <h3>  这是矗立在峡谷谷底的“大白宝座"孤峰,高700米。底部为红色,向上逐渐变为白色,顶部树木葱茏,象一根华美的玉柱。</h3> <h3>  岩壁上常见这种巨大的洞穴式拱形剝落。</h3> <h3>  许多岩壁上呈现出水波纹状的结构,层次分明。</h3> <h3>  溪水潺潺、树影婆娑,又为这里别添一番浪漫情趣。</h3> <h3>  乘车返还途中,突然发现路旁树丛中出现一只可爱的小鹿,它神态安祥地望着我们,当即抓拍下这精彩的瞬间。</h3> <h3>  鲍威尔湖位于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处,是在科罗拉多河上截流筑坝而成的美国第二大人工湖,得名于第一个漂流此河的探险家鲍威尔将军。碧波万顷的湖水与四周红色的砂岩、石拱、峡谷构成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美丽画卷,是美国西南部主要的国家旅游景点与度假区之一。</h3> <h3>  羚羊峡谷是世界著名摄影圣地之一,以其造型 奇特、色彩绚丽而著称于世,故又名羚羊彩穴。峡谷位于亚利桑那州佩吉镇(PAGE)附近,属纳瓦荷印第安人保护区。分上羚羊谷和下羚羊谷,我们去的是下羚羊谷,是由沙漠中突发暴雨急切冲击切割台地所形成的裂缝,是世界上罕见的狭缝型峡谷之一,长达一千多米。</h3> <h3>  远处这三个大烟囱是到达羚羊谷的标志。</h3> <h3> 从这里的洞口沿钢梯拾级而下,降到50米深的谷底。</h3> <h3>  在一线天的峡谷里,许多处只容一人通过。</h3> <h3>  四周红色与巧克力色,如波浪般曲折的光滑石壁向上延伸达数十米。</h3> <h3>  由于阳光的折射及明暗变化而产生了红、橙、黄、褐、绿、蓝、紫等五彩斑斓的颜色,象一道落入人间的彩虹,又象一群正在翩翩起舞少女的百褶裙,飘逸、奇幻而又浪漫。</h3> <h3>  造型奇特、变化万千、无一雷同的石壁。</h3> <h3>  小心翼翼地登上这几乎垂直的狭窄扶梯,亦步亦趋地走出洞口,尚有意犹未尽之感。</h3> <h3>  马蹄湾也坐落于亚利桑那州佩吉镇(PAGE)附近。由上往下俯瞰,科罗拉多河流经此地时形成270度巨大的马蹄形弯道。在阳光下闪耀着美丽金属红色的岩壁与翡翠般绿色的科罗拉多河交相辉映,美轮美奂。马蹄湾以其形状之奇、其深其大,堪称世界独一无二。虽只一处观赏点,但足以震撼人心,引来世界无数的摄影爱好者及游客。</h3> <h3>  由于恐高,沒敢站到悬崖边上去拍摄,故未能拍到完整马蹄形弯道。</h3> <h3>  为弥补这个遗憾,只好借用一张网上的照片,这是集勇气、技术于一身的杰作,完美地展现了马蹄湾的全貌。</h3> <h3>  大峡谷亦称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高原上,据说是地球上唯一能从太空中用肉眼观察到的自然奇观,是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它是由科罗拉多河长期冲刷、开山劈道而成,是这条水系贯穿的十九个峡谷中的“谷中之王”,平均深度超过1500米。其中最深最壮观的一段长约447公里的地段被划为大峡谷国家公园。</h3><h3> 这里险峻的地形,磅礴的气势,斑斓的色彩,节理清晰的岩石,完美体现了北美大陆的沧桑巨变,被称为“地质史教科书”。</h3> <h3>  大峡谷有多个游览区,旅游团常去的是南峡和西峡,西峡属原住民印第安人保护区,我们此行去的是南峡。</h3> <h3>  为方便观赏科罗拉多河,导游先带我们去了东峡。这个雕楼是当地原住民所建,里面有印第安人绘制的装饰壁画,还可以登梯上到各层去观景。</h3> <h3>  科罗拉多高原为典型的“桌状高地”,即顶部平坦侧面陡峭的山。这种地形是由于侵蚀作用形成的。</h3> <h3>  从山顶俯瞰峡谷,层次分明的谷壁连绵起伏,伸向天际,蔚为壮观。</h3> <h3>  科罗拉多河从谷底流过,象一条蜿蜒曲折的蓝色缎带。难以想象,如此雄伟壮丽的大峡谷就是由它塑造出来的。</h3> <h3>  由东峡去南峡途中,一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草木葱茏,更彰显了大峡谷的勃勃生机与迷人魅力。</h3> <h3>  此处观景台视野开阔,极目远眺,万壑千峰尽收眼底。</h3> <h3>  由于岩石的岩性、颜色不同,加上千万年的沉积作用,谷壁断面节理清晰,层层叠叠,好似一幅幅用五色油彩绘制成的图案,瑰丽无比。</h3> <h3>  由于光线的明暗变化,给这本就多姿多彩的峡谷又涂上一层或暖或冷的色调,使其更加变幻多端,光彩炫目。</h3> <h3>  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和峭壁石柱。</h3> <h3>  山上观景之人如米粒大小,与雄奇伟岸的大山相比,显得如此渺小,微不足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