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寒冷伤阳,‘‘三伏灸’’助您补阳强体

王新春

<h3>  青海省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具有鲜明中医特色优势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创建于1958年。</h3><h3> 针推康复疼痛科是省级重点专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6人,主任医师3人 副主任医师3人 主治医师3人,设有针灸、推拿、康复、疼痛专业。 科室坚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以中医传统方法为主要治疗手段,采用中医艾灸、督灸、拔罐、药罐、推拿、封包治疗、穴位注射等中医特色疗法,结合现代康复医学及疼痛学治疗手段,治疗脑梗塞、脑出血后遗症、脊髓损伤、软组织伤痛、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骨关节术后、 肩关节粘连、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多种急慢性疼痛等均有良好疗效。</h3> <h3>  三伏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其现在每年的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进行治疗,所以称为三伏灸。</h3> <h3>①局部的刺激作用:局部的药物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某些抗体形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h3><div>②经络的调节作用:温热性能的药物对局部的刺激,有类似灸法的效应,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效果。而且通过经脉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div><div>③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同时通过药物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发全身经气,通过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的药理效应。</div><div>④利用“三伏天”这全年最热的时段,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刺激人体穴位,并通过药物的作用,起一个良性的,有利于机体增强抵抗力的,扶正祛邪的作用。(另外,在冬季还有三九灸,同样是利用全年最冷的时段,灸治疾病)</div> <h3>三伏灸的适应症</h3><div>1、呼吸系统: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div><div>2、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寒类的胃肠疾病等。 </div><div>3、外周神经病:面神经炎等。 </div><div>4、其他病症:痛经、妇女宫寒、痹证(包括退行性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等。</div><div> 很多属于阳虚寒凝范围的疾病都能用本方法治疗。</div> <h3>  三伏灸主要是作用在人体穴位,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所用的药物和穴位也不尽相同,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要“辨证”选穴、选药。</h3><div><br></div> <h3>注意事项</h3><h3> 灸疗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肤都会有灼热和红润,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泡,效果会更好,但瘢痕体质的患者起泡后可能留下瘢痕。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h3> <h3>治疗期的饮食禁忌</h3><div> 当天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鲜、辛辣食物,还有易化脓食物,如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10小时内不能洗澡。</div> <h3>重在坚持</h3><div> 一般来说,三伏天灸一年至少要做三次,分别在初伏、中伏、末伏各做一次。也可在入伏前10天和出伏后10天做加强。</div> <h3>三伏灸禁忌</h3><div>1、患咳喘但是伴有发烧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灸”法治疗,从中医角度说,患有这些疾病的人,或者阳盛,或者阴虚,总之体内都存着不少的“火气”,如果再用热性的药物,会使阳更盛,阴更虚,不仅会加重发热、咯血等病情,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div><div>2、皮肤娇嫩或有破损,以及少数极易过敏的患者也禁止用“三伏灸”,灸疗之后会使皮肤发热、充血,甚至起泡,就是皮肤正常的也要细心护理,否则容易引起局部感染。</div><div>3、患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人,也不能用“三伏灸”来治疗。因为药物贴敷后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如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速度等,这些反应会加重心肺的负担,引起水肿、心慌、气急,严重的还会发生心衰。心肺功能不全在老年人中多见,所以建议老年朋友们在选择冬病夏治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div> <h3>专用艾灸盒</h3> <h3>患者灸疗床</h3> <h3>2017年三伏灸的时间</h3><h3>伏前加强:7月2日-7月11日</h3><h3>初伏:7月12日-7月21日</h3><h3>中伏:7月22日-8月10日</h3><h3>末伏:8月11日-8月20日</h3><h3>(中伏20天,今年有闰6月,所以比往年长)</h3> <h3>青海省中医院门诊楼3楼东侧</h3><h3>针推康复疼痛科</h3><h3>灸疗室</h3><h3>联系电话:0971-8298450</h3><h3>地点:青海省西宁市七一路338号</h3> <h3>供稿:沈永勤</h3><h3>制作:王新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