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教师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的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h3><div> (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div><div> (二)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或无重大疾病、突发事件、不可抗拒因素等特殊原因,拒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div><div> (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div><div> (四)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产生明显负面影响的;</div><div> (五)体罚学生或以侮辱、歧视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div><div> (六)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div><div> (七)诋毁、侮辱、谩骂、殴打家长和学校其他教师等工作人员,经劝诫仍态度恶劣,影响教育形象和校园和谐的;</div><div> (八)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及支付凭证等财物或让学生及家长支付应由教师本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的;</div><div> (九)组织或者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利益,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的;</div><div> (十)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者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或为他人、社会培训机构推荐、介绍有偿家教生源的;</div><div> (十一)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聘、教研科研过程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为本人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div><div> (十二)其他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div> <h3> 中小学教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h3><div> (一)吸食、注射毒品的;或强迫、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或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场所、器具或者其他便利的;</div><div> (二)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div><div> (三)其他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造成极坏社会影响的。</div><div><br></div><div><br></div><div> 教师对处分决定不服的,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处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分决定单位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规定向原处分决定单位的主管部门或者同级教育人事管理部门提出申诉。</div> <h1> <b>解读</b></h1><h1> <b>海南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b><b>处理实施细则</b></h1><div>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支撑。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措施不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广大教师也切实树立起“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理念,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学生健康成长、提高教育质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个别教师身上存在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问题,如体罚学生、收受学生礼品礼金、有偿补课、不公正对待学生等,对教师整体形象造成了伤害。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教育部于2014年1月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教师﹝2014﹞1号)。我省在深入学习领会国家及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广泛征求教职员工代表、社会各界及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数十次的反复修改,于2017年1月出台了《海南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进一步规范我省教师职业行为。现就有关事项解读如下:</div><div><br></div><div></div><div><br></div><h1> <b> 一、《细则》坚持原则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b></h1><div><br></div><div> 作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一个规范性文件,《细则》既保障了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性,又给市县及相关学校工作以一定的自主权,确保文件的适应性。</div><div> 在原则性方面,《细则》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教师﹝2014﹞1号)为主要依据,同时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精神,做到了每一条规定均有上位法规和上位文件为依据。</div><div> 《细则》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划定了一条底线,对于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对于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坚决予以惩处,绝不姑息,这是原则。</div><div> 在适应性方面,《细则》针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在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第四条的十款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扩展到了十四款(相关条款的内容也有所扩充),同时,《细则》没有规定得过细,而是给市县及相关学校一定的自主权,以便结合自身实际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div><div><br></div><div><br></div><h1> <b>二、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b></h1><div><br></div><div>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内涵、外延都比较特殊的概念,并不是教师的所有行为都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同时,有些“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可能涉及违法犯罪,超出了“德”的范围。一方面我们不能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道德”完全等同,更不能将教师的普通行为与“教师职业道德”等同。《细则》所涉及的主要是针对教师“职业”领域里的“道德”问题。另一方面,不能将教师个人的所有违法、违规或犯罪行为都视为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细则》中所规定的十四款内容不可能涵盖教师的所有违法、违规行为。另外,《细则》第四、五条内写明的条款也不可能涵盖所有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至于其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各市县及相关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入本部门的“实施办法”。《细则》主要是向近几年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社会影响比较坏的有偿补课、体罚学生、收受礼品礼金、不公正对待学生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亮剑”。《细则》第四、五条列举的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不是普通的“教师职业道德”或“教师个人道德”问题,而是相对严重的行为,适用的是处分,其处罚也是比较重的。从“年终考核不得评优”到“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从“报主管部门备案”到“减扣其当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直至“终止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对教师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这表明了省教育厅对这些行为处理的决心。</div><div><br></div><h1> <b>三、关于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b></h1><div><br></div><div> 《细则》第三条规定:“本实施细则所称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以上这五个等级的处理叫“处分”。对于一些违反“教师职业道德”但又达不到“处分”等级的行为,即较轻的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细则》第四章第九条规定:“违反师德行为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对主动承认错误、停止违反师德行为并退出违规所得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这体现了人性化原则,为中小学校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情节较轻的教师给予诫勉谈话、批评教育等处理留出空间,同时,也给这类教师以改过自新的机会。当然,《细则》第四章第九条也规定:“对屡教不改的,拒绝或者干扰调查,以及隐匿、伪造、销毁证据的,应当从重处分”,保留处理的主动权。</div><div><br></div><h1> <b> 四、关于处分的期限</b></h1><div><br></div><div> 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的处分是有一定期限的,《细则》第三条规定:“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期限为24个月”。对受处分教师的处罚是局限在一定期限内的,处分期一过相应的处罚便自行终止。但这并不表示该处分对当事教师以后的发展没有任何影响,如“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期限为24个月”到期后便不能自动恢复受处分前的岗位等级和工资待遇,这是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三十七条规定作出的(该条规定为:处分解除后,考核、竞聘上岗和晋升工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受到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受到处分前的岗位等级和工资待遇)。</div><div>对于“中小学教师同时有两种以上需要给予处分的行为的”,《细则》第七条第七款给予了明确的规定,但新旧处分之和“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div><div><br></div><h1> <b>五、关于学校处理权限的问题</b></h1><div><br></div><div> 《细则》第十条第(一)款规定:“警告和记过处分,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所在学校或者主管部门决定。其中,由学校决定的,应当报主管部门备案”。学校在教师职业道德管理工作中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当然也具有相应的责任。学校不仅要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情节较轻的教师进行诫勉谈话、批评教育等前期工作,还要收集受处分教师的相关材料、形成书面报告上报有关部门、组织听取受处分教师的陈述和申辩、告知当事教师、存储相关文档等。另外,学校也有直接对相关教师做出警告或记过处分的权利。对于警告、记过以上的处分,“由教师所在学校提出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决定。</div><div><br></div><h1> <b>六、对教师权益的维护</b></h1><div><br></div><div> 《细则》第四章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处分的原则、权限和程序做了明确规定,一切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处分都必须依法、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来执行,绝不允许学校随意对教师进行处分。</div><div> 《细则》第四章第十二条、十三条规定,教师有复核、申诉的权利,而且还规定“教师不因提出复核、申诉而被加重处分”,有效保护了教师的 权益。</div><div> 师德是一项软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不可能仅靠一个文件的出台就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社会各界长期不懈共同努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