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荔枝广场左侧,有一宽阔的大台阶通往风义楼和雅正楼,名为“风雅台阶”,意为“通往风雅人生的成长阶梯 ”。</h3><h3> </h3><h3> 台阶旁,木棉花、大叶葵、凤尾竹等绿植静静生长,摇曳多姿。台阶上,有两幅纯实木精雕的对联,长3米,宽50厘米,厚实大气,古朴雅致。<br></h3> <h3></h3> <h3>前一幅: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h3><h3> 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师</h3><h3> 这是著名学者李叔同大师的名作。2016年4月,北京书法名家王杰慕名来校参观,感慨学校的办学成效,特别激动,返京后夜不能寐,连夜手书此对联,赠与学校。</h3> <h3>后面一联是赵晓天副校长撰联,</h3><h3>由我校邱卫春老师书写:</h3><h3><br></h3><h3></h3><h3> 花园学园生态园精神家园</h3><h3> 福缘情缘松湖缘教育良缘</h3> <h3></h3> <h3> 在对联安装的当天,赵副校就即兴做出了如下解读:</h3><h3> 自净其心:</h3><h3>体现了教育主体性与学习主动性的重要作用。</h3><h3> 有若光风霁月:</h3><h3>是内化了的知识能力的美好外显,是对教化作用的美好期颐。</h3><h3><br></h3><h3> 他山之石:</h3><h3>字面上说的是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深层次表达出的是对教育传承性和创造性的重视。</h3><h3> 厥惟益友明师:</h3><h3>益友明师,就是当下我们倡导的培育学习共同体,这是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追寻,是对遵循教育规律的态度肯定,字里行间充满了信心和温暖。</h3><h3> 此上联是向内修心,下联是向外学习探索。</h3> <h3></h3> <h3> 花园学园生态园精神家园:</h3><h3>是身边的生活,是教育的源头,是“六个我"发生的基础。</h3><h3><br></h3><h3> 福缘情缘松湖缘教育良缘:</h3><h3>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人的完美体现,是生命价值的终级追求,也是我们教育的归宿。</h3> <h3></h3> <h3> 这里提到“六个我”,何谓“六个我”?</h3><h3></h3><h3> 站在台阶抬头望,可见“我与己,我与家,我与人,我与国,我与地,我与天”六幅生动活泼的主题画与关键词,简称“六个我”,依次对应一到六年级的主题式教育活动。这是学校体验型课程的六大主题。体验型课程包括品德主题活动和校园节文化。</h3> <h3></h3> <h3> 主题活动课程由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班队活动整合而来。这是跨越了学科化思维,重建了品德课程的结果。这样的重建不是凭空制造的,而是尊重学生的生活逻辑,结合品德课标设计思路不断探索的结果。其内容与目标由近及远,螺旋式上升,如一年级的主题是“我与己”,二年级是“我与家”等,致力于学生社会生命的发展。</h3> <h3></h3> <h3> 学校提出生活育德,提倡品德课程从知识向生活回归,自建校来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h3><h3> 组织班主任到香港观摩学习公民教育课,</h3><h3> 聘请博士导师参加德育磨课俱乐部,</h3><h3> 参加上海真爱梦想课程的培训,</h3><h3> 特色学校考察团到校参观交流</h3><h3> ……</h3><h3> 陈果、黄燕、谢金凤、刘美玉、林琳、黄帆、王蕾等一批老师更是在这个领域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其中陈果老师的《超越学科化思维的小学品德课程重建》一文发表在《中国教师》杂志。其主持的《小学体验式德育主题活动的构建与实施研究》立项为东莞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与赞同。<br></h3><h3> </h3> <h3> 一朵花,开在树上,才有魅力。</h3><h3> 课程,建立在生活中,才有活力。 </h3><h3> 用无痕的活动来代替有形的说教,把更多的时间、空间和自由留给学生。这种“活动——感悟”形式的课包括有模拟活动、情境再现活动、课本剧表演活动、参观访问活动、资料调查和校内外的实践等。</h3><h3><br></h3> <h3></h3> <h3>(同学们到万科零碳研发中心参观体验)</h3> <h3></h3> <h3>(做医生的妈妈教大家急救知识)</h3> <h3></h3> <h3> 有人说,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是的,真正的成长都是来自内心的觉醒。“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而这时的懂,就是亲身经历过后,主动的、发自生命深处的成长感悟。</h3><h3><br></h3> <h3></h3> <h3> 人生是一段慢慢发现自我的旅程,处理好“六个我”的关系也是一辈子的学问。</h3><h3> 在孩子人生的起步阶段,这样的课程给了他们这样的体验与思考,不正是为他们搭建通往风雅人生的幸福阶梯吗?</h3> <h3> 学生习作欣赏</h3><h3> 智慧平台——风雅台阶</h3><h3> 六(3)班 王惠渝</h3><h3> 古人常云:“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些诗句虽出自不同的诗人笔下,却一样蕴含了清纯、坚贞、风雅的优秀品格质。</h3><h3> 两幅大字: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师,花园学园生态园精神家园,福缘情缘松湖缘教育良缘,装点了这种神圣、端庄的风雅台阶。</h3><h3> 远看灌木、花簇、大树层层围绕台阶,使其令人望而生畏;树荫垂下,与阳光擦肩而过,插空而行,既阳光充沛,又形成天然的屏障;绿意盎然,一见便悦人耳目,一望便沁人心扉。</h3><h3> 走近台阶风韵更是难以言喻。周边盆栽如同一个个服务员,排列好一阵迎宾队伍;微风拂过,则好似点头挥手。进入台阶,便如同进入树林一般,郁郁葱葱。若下起蒙蒙细雨,置身于此,就如同置身绿水青山,层出不尽。</h3><h3> 抬头一望,虽不见白云蓝天,却一样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画面。因为上面所包含的不只是涂鸦,更是风俗人情,风雅文化。上面分六个板块:我与己、我与家、我与人、我与国、我与地、我与天。每个都赋予我们智慧与道理,让我们懂得了老师与家长平时良苦用心的寓意所在。</h3><h3> 风雅台阶风雅颂,书香校园砺十年。我们感慨父母赐予我们生灵;我们感恩老师赋予我们知识;更感谢学校给予我们这个智慧平台——风雅台阶。</h3><h3><br></h3> <h3> 风雅台阶</h3><h3> 四(2)班 林琬馨</h3><h3> 走进美丽的松小,荔枝园尽头,校徽喷泉左侧,一条5米见宽的大楼梯映入眼帘。它通向风义楼和雅正楼,大家把它叫做风雅楼梯,意为"通往风雅人生的成长楼梯。"</h3><h3> 楼梯的两侧,生长着许多花草树木。那儿有高高的木棉花树、爱跳舞的凤尾竹、苍绿的大叶葵,还有许多无名的小花小草。它们在阳光下静静地自由生长,静静地聆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静静地见证着孩子们快乐地成长。</h3><h3> 风雅楼梯有四根橙红色的大柱子,古朴而鲜活。柱子上写有两幅对联。第一幅是著名的学者李叔同大师的作品,是北京书法家王杰书写的。"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师。"后面一幅是我校赵晓天副校长的作品,由我校邱卫春老师书写。"花园校园生态园精神家园,福缘情缘松山湖缘教育良缘。"</h3><h3> 楼梯的天花板上有6个"我":我与己、我与家、我与人、我与国、我与地、我与天。这6个我是我们学校体验型课程的六大主题。这六大主题图文并茂,图画生动有趣,文字解释说明,时刻提醒我校学生努力学习,长大做一个有价值的人。</h3><h3> 这就是我们校园的风雅楼梯,它古朴雅致、厚实大气。这就是我校的风雅楼梯,同学们上学时急急忙忙地上楼梯,从这里奔向知识的殿堂;放学时,同学们有说有笑地下楼梯,走向回家的路,走向更广阔的社会之路。这就是我们的风雅楼梯,它早已成为我们校园的一处景点。</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