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继续之前,先感谢一下这么久一直支持我的读者们、朋友们,其中特别要感谢大风、小朱、卉儿,江湖漂、玉珠、LINA、悠闲、胡浩、yu、丹钦科、Nichole、灰太狼、馕包肉、老顾、烟台老李、淡然、张彤,这里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但我知道,你们都是安卓的用户!是你们的打赏,让我吃上了肘子,有了动力,继续写!(哈哈哈)</h3><h3><br></h3><h3> 再说说高反吧,不少人问我高反如何如何,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几乎每年一次的高原旅行,自己的体会是,高反的头疼难受什么的,只要忍住了,好好休息,基本上24小时就会缓解,48小时后就没了,据说最长也就72小时,如果过了72小时,还不行,那为了身体,还是回撤到低海拔的地方吧,毕竟我们不是玩儿命去的。克服高反,最主要的手段就是要睡好觉,睡不好,提什么都不管用,我的做法是吃一片安眠药或者白加黑的黑片入睡。这次跟玛曲乡的乡长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们吃芬必得可以缓解头疼,我觉得有道理,下次进藏的时候,准备一些好了。</h3><h3> 至于氧气瓶,每次进藏的时候,我都带着,是以防万一用的,一般的时候,即使出现高反,也会挺着,不去吸氧,让身体机能慢慢的去适应缺氧环境,所以,每次氧气瓶都是怎么带进去的就怎么带出来,下次去的时候,再重新把氧气充一遍。</h3><h3> 至于高原安、高原康、红景天什么的,我的感受是吃不吃都差不多,这个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反正我是不管用,下次进藏的时候,我也不准备花这个钱了。</h3><h3> 还有就是这次高反渡过了,是不是下次再进藏就不高反了?不是的,我每次进去都高反,反个一两天,就基本没什么了。甚至是有一次进藏,由于去墨脱多待了几天,结果再返回高原的时候,又高反了一回。</h3><h3> 当然也不是说什么时候都要硬挺着忍受高反,处理不当,会危及到生命可不是说着玩儿的,就如这次丹钦科父亲一直低烧,坦然、医生兄弟一直迷迷糊糊的,老庞还开始咳嗽等等,最好都回撤到低海拔地区观察一下再做决定。据说在高原上咳嗽是容易引起肺水肿的,如果发生了,光靠吸氧是解决不了的。</h3><h3> 依我的经验,进入高原的最合适的方法就是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一步步靠近高原,让身体慢慢适应缺氧环境,因此川藏线、滇藏线都是进藏的不错的线路,而我们这次的青藏线,从海拔2700多一下子上到4800多,而且一直在这个高度上,对身体的考验还是挺大的。</h3><h3><br></h3><h3><br></h3><h3>说了这么多,再接着讲下半部吧。</h3> <h3> 格拉丹东雪山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冰川雪山之一。由一大片南北长达50余公里,东西宽约30余公里,攒聚约50余条巨龙般之山岳冰川群所组成,海拔6621米。(以上摘自百度百科)</h3><h3><br></h3><h3> 车头的11点方向,就是格拉丹东冰川的冰舌。<br></h3><h3></h3> <h3> 拉近点儿看。</h3><h3></h3> <h3> 靠近冰川的路不好走,各车都在研究怎么开到近前。</h3><h3></h3> <h3></h3> <h3> 我们的目标是想去这张照片上11点方向的那个冰舌。</h3><h3></h3> <h3> 旁边的这个冰舌,应该就是沱沱河了。</h3><h3></h3> <h3> 将冰川拉近了看。</h3><h3></h3> <h3> 方向虽然挺明确的,但是到达的路可不太好走,虽然看着地面好像挺平的,但实际上有沟,沟不是很宽,但掉下去一台车,估计就得陷在这里,有的沟很深很长,看不出绵延多远,为了绕开这些沟,需要走挺远的路。</h3><h3></h3> <h3> 越靠近冰川,空中的云层就越厚,已经不像下午2点多钟的时候,还能看见蓝蓝的天。</h3><h3></h3> <h3></h3> <h3> 想要到达冰舌跟前,就得翻过眼前的这个山坡。</h3><h3></h3> <h3></h3> <h3> 有雪的地方,大多与露土的地面有个断层,不到不得已的情况,这种路能避让还是避让一下的好。</h3><h3></h3> <h3> 队伍朝着冰川前进,路是没有了,只能自己看着差不多的走吧。</h3><h3></h3> <h3> 冷不丁看见一头牦牛,但看个头,又觉得不像野牦牛,难道这里也有牧民吗?</h3><h3></h3> <h3> 还别说,好像真有牧民,这不,紧接着又是一群牦牛。</h3><h3></h3> <h3> 终于看见了人,釷鋀下去和牧民打招呼,不用担心他是否会藏语,因为即便是语言不通,我们也都相信他就是有那个本事,可以与人沟通并得到想要的结果,这个是历经考验过了的。</h3><h3></h3> <h3> 果然,问过路后,我们知道冰舌已经离我们很近很近了,这山坡翻过去就可以触摸到。</h3><h3></h3><h3><br></h3><h3> 同时,也感叹牧民的艰辛,要知道这个地方的海拔已经是5000多了。</h3> <h3> 到达冰舌需要车队翻过两道梁,大家都挺兴奋的,开始往冰舌的方向前进,记得车头前进方向的这个沟还挺深的,到了下面,紧接着就是一个很陡的碎石坡。</h3><h3></h3> <h3> 下山容易,上山难。下去之前,先想好了从哪儿过去翻到对面的梁上。在无人区,谨慎起见,有的地方最好下车看看,万一下到坡底,又上不来了,那可就麻烦大了,这么折腾一下,没个一两小时肯定完不了事儿,太耽误工夫了。</h3> <h3> 有时候,到了坡底也要注意一下,别不小心磕坏了水箱,反正,无人区是小心谨慎加大胆前行,光小心的话,寸步难行,会耽误很多时间的。</h3><h3></h3> <h3> 在到达冰舌前的一个梁上,回望我们过来的路,可以看到远处那条冰线,那就是沱沱河了。</h3><h3></h3> <h3> 给猛禽来一个特写,车顶上的白色圆球是卫星电话的天线。说到这儿,这次进来的8辆车,总共有3部卫星电话,另外两部,一个是碧波带着的,还有一部就是我这台车——烟台老李带着的铱星电话。</h3><h3></h3> <h3> 小强的车依然在接受硬石头对轮胎的考验,这一天,他的状态不好,貌似高反的比较难受。也是,一直处于高海拔地区,从上了4800之后,就基本没有下去过,一直在4800~5300之间徘徊,没有能让身体适应一下的过程,搁谁身上都会比较难受的。</h3><h3></h3> <h3> 终于开到了冰舌的旁边,这张照片的左手边的坡下,就是冰舌了。</h3><h3></h3> <h3> 站在车尾,给烟台老李拍了张照片。</h3><h3></h3> <h3> 我也和这辆战车来了个合影。</h3><h3></h3> <h3> 浓茶也跟了过来。</h3><h3></h3> <h3> 老郭在研究怎么下去。</h3><h3></h3> <h3> 终于,我们的战车踏上了冰舌。</h3><h3></h3> <h3> 将远端的冰舌再拉进来看。</h3><h3></h3> <h3></h3> <h3></h3> <h3> 紧接着阿力也上来了。</h3><h3></h3> <h3> 大家都很兴奋。</h3><h3></h3> <h3></h3> <h3> 后面釷鋀和大钟也都陆续上来了。</h3><h3></h3> <h3></h3> <h3></h3> <h3> 董老师和唐老师兴奋地躺在地上采样,碧波拿着手持在录像。</h3><h3></h3> <h3> 采完样,合张影。这里的冰,已经很透明了,可以看到旁边淡蓝色的冰面。</h3><h3></h3> <h3> 唐老师也来一张。</h3><h3></h3> <h3></h3> <h3></h3> <h3> 在冰舌上驻留,采样、拍照都花了一些时间,差不多下午5点多的时候,我们开始离开冰舌,寻找今天的露营点,这一天,是我们真正在野外露营的日子。</h3><h3></h3> <h3> 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去往色务乡,到了那儿之后,再一路向北。虽然北边刮起了一阵风沙,但我们还是得过去,毕竟脚下的这个地方不适合露营,而且时间也还是有些早。</h3><h3></h3> <h3></h3> <h3> 我们朝着北偏西的方向移动着,没有路,这一个不小心,加上本身动力也小,小强的车就陷在了雪地里。</h3><h3></h3> <h3> 不过,这对于车队出行,都是很轻松可以解决的事情,阿力随即下车,用绞盘把小强给拽了出来。</h3><h3></h3> <h3></h3> <h3> 地上都是大石头,有的还很尖,好在大家的轮胎都还是比较结实的越野轮胎。</h3><h3></h3> <h3></h3> <h3></h3> <h3> 烟台老李的车,这个车上也是装备了不少设备,放不下的都放到车顶上,车里还装着发电机。</h3><h3></h3> <h3></h3> <h3></h3> <h3></h3> <h3> 又是一个不小心,阿力的车掉进雪坑里了。</h3><h3></h3> <h3></h3> <h3> 看似平静,实际上到处都是暗藏陷阱,一个小断崖,一个不小心,就能把车给伤了。</h3><h3></h3> <h3></h3> <h3></h3> <h3> 车开了1个多小时,差不多离开冰舌有30公里左右的地方,在一个冰冻的小湖边,我们停了下来。</h3><h3></h3> <h3> 稍微离开湖边一段距离,找了个相对平坦的地面,开始卸帐篷,做露营的准备。</h3><h3></h3> <h3> 几辆车的气泵同时工作,给帐篷充气。</h3><h3></h3> <h3></h3> <h3></h3> <h3></h3> <h3> 我和阿力在一边点火烧水。</h3><h3></h3> <h3></h3> <h3> 帐篷很快就充了起来。</h3><h3></h3> <h3></h3> <h3> 不到10分钟,就已经这个样子了。</h3><h3></h3> <h3> 帐篷的里面。</h3><h3></h3> <h3></h3> <h3> 大家都把折叠床摆放在帐篷里了。</h3><h3></h3> <h3> 帐篷里摆满了床,一张挨着一张,正好够把15张床摆下。<h3></h3></h3> <h3> 这一天晚上,烟台老李和碧波是睡在车上了。老李说习惯睡车里,而且因为车大,车里睡觉的地方,比我们的行军床都宽不少,还邀请我和他同一车睡觉呢,被我婉拒了,俩大老爷们睡一个车里,想想都别扭(偷笑)。</h3><h3> 而碧波不睡帐篷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打呼噜太响,怕影响大家的睡眠,他的车是牧马人,所以每次睡觉的时候,还要把车里的东西都卸下来,第二天早上再装上去,也挺累的。(老李也是要卸东西下去,只不过车大,不用把所有的东西都卸下去)</h3><h3><br></h3><h3> 这一天的露营,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原本计划在无人区取一些雪烧水热罐头什么的,但实际上要做的时候,发现雪还是挺脏的,仔细看,上面都有很多细小的灰尘,如果用锅化雪烧水的话,后面还得刷,太麻烦了,看来以后还要带个专门化雪用的锅或者金属盆才行。</h3><h3><br></h3><h3> 这一夜,海拔好像是4900,但由于大家在玛曲乡都待了2天多,基本上都没啥大问题了,只记得小强这一天是挺难受的,原来是高反慢热型选手啊!</h3><h3><br></h3><h3> 在这里住一天后,我们将前往色务乡,那里虽然比玛曲乡要小一些,但至少是有人烟的地方,相信住宿条件不会比今天差。可是这个时候谁又能想到,第二天是我们在无人区里住的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一天,而且还与队友失散,最后陷入了咫尺天涯的局面。</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