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弃与藏

方煦

<h3>一、弃书<br></h3><div> 前些时候,儿子要求填学校组织的“书香家庭”申请表,里面有栏“家庭藏书数”,父子各自数了自己书架的书,才发现自己的书,还是300本不到。没有玻璃窗的开放式的书架,书是放不到十年的,会发黄,甚至会发霉,然后真的无法再翻。我隔个一年,会整理一批自己确定不再读的书,装到袋子里,直接拿到楼下,放到回收箱边,让需要的人自取。与我而言,很少有书值得珍藏;倘真有那么几本,时光过后,我会选择重买一本新版。大多的书,几年后,你不会再读;即便读这本书有所感触的记忆,也只和时光有关,而大致与书的实体无太多联系。<br></div><div><br></div><div> 实体书对于我的唯一乐趣,在于在书上直接的划线或笔记,kindle虽然更具索引功能,但笔痕入纸的趣味,电子书代替不了。书架已满,kindle下载方便,图书馆藏书也算丰富,这三个因素的结合,我少了许多买实体书的冲动。哦,还有,频繁弃书,还是比较困难的,总是以放弃替代拥有。</div><div><br></div><div><br></div> <h3>二、藏书</h3><div> 接到同事老施的电话,约我有空时去家里,拿他的新书《瑞安老兵》,我终于见到仰慕已久的落地的两米七高的一排书柜。老施很有兴致地拿出一些珍藏的民国以致清朝的藏书,我诧异于书的完整,没有霉迹,没有破损。他说起一些书是当年一位邻居老人给他的馈赠,说哪些书是在他去黑龙江插队时托朋友保管的,说这些藏书与瑞安名人的渊源。整个书房的一面墙,都是做好玻璃柜门的落地书柜;而书柜里,又放两排书籍。非藏书者本人,真是无从寻觅。</div><div><br></div><div> 大抵我心里也有过这样一个书房的梦想的。书房的屋顶挑高毫无压迫感,读书间隙可赏窗外阳台上的绿植,落地长排书柜又给步入书房者一些沉浸感。</div><div><br></div><div><br></div> <h3>  可也只是臆想,阅读的方式和阅读的心态,似乎让我的藏书说法显得“叶公好龙”了。越稀有,越珍藏。老施的文章里,曾写过插队黑龙江时对于一本书的渴望与重视,这类心情,我是永远体会不到了。轻易获取的,必不受重视,同样适用于我对于书的收藏。</h3><h3><br></h3><div> 读书,是和不同时空的人交流思想;藏书,现今却大抵是收藏回忆了。而时光匆忙,生活琐碎,还有多少与书的记忆,值得我们珍藏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