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7年4月17日(农历三月廿一)参加、学习、观摩马鞍山市红星中学春季研学之旅——寻梦东南(大学)——修学扬州。正值烟花三月,4月17日下午与红星中学师生们一起游览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扬州东关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啊!那是多么美的意境,只有到扬州你才能领略到如此美的景色!李白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平添了扬州这座古城名邑的无限风韵。</h3> <h3>古诗里的春天总是最美好的,万物苏醒,春光明媚,什么都是刚刚开始的,什么都是希望满怀的。在这个春天里,应该到扬州去看一看,这个时候正是那里最美的时候。那里的天气,那里的烟柳,那里的琼花,都带着浓浓的春的气息。</h3> <h3>正是江南烟雨蒙蒙的三月时节,我来到了位于扬州市区内的东关古渡,独自站在千百年来静静流淌着的大运河边: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有两处令世人瞩目的浩大的工程。一是洋溢着阳刚之美,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的万里长城。另一个就是舒展着阴柔之秀,曲折与千山万壑之中的京杭大运河!</h3> <h3>这两项工程荡涤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尘埃,闪烁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光芒。对于大运河来说,它是一方深刻的烙印,印刻在扬州这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上。</h3> <h3>东关古街已经走过了1200年的岁月,千年积淀赋予这里与众不同的深厚与品味,无论是丰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古迹,还是恬淡幽静的平凡生活,都让人不经意地要留下行走的足迹。古街的尽头靠近大运河,成为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商业古街。</h3> <h3>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扬州东关街始建于唐代中叶,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这条外通古运河、内接市中心的通衢大道,不仅是扬州运河文化与盐商文化相结合的代表,也是目前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商业古街。进入21世纪以来,东关街成为扬州实施古城保护的示范区,犹如一块拂去尘埃的美玉,成为中外宾朋了解扬州、欣赏扬州的瑰丽之宝!</h3> <h3>历史悠久的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代表性的一条百年历史老街,融合了“历史文化、盐商文化、园林文化、街巷文化”四大元素。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至今仍留存了传统色彩浓厚的手工艺、民间小吃和百年老字号。</h3> <h3>唐代,扬州赢得了“东南第一商埠”的美誉,有天下“扬一益二”之称(参见下面注释);而利津古渡(即今天的东关古渡)是当时扬州最繁华的交通要冲。有了码头就有了街市,舟楫的便利和漕运的繁忙,催化出一条商贸密集、人气兴旺繁华古街——东关街。这条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h3> <h3>注释:扬一益二是一个术语。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益州(成都)为两个中心。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地位下降,长江流域地位上升。扬州、成都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成都物产富饶,所以当时谚语称“扬一益二”。</h3> <h3>街口外有一尊塑像。1282年,世界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扬州,在这里一呆就是3年,并自称奉大汗之命,在此为官,被网友戏称为700年前的“扬州市长”。</h3> <h3>马可•波罗(1254——1324年),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是700年前唯一走过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京杭大运河的外国人,是叩开中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大门的第一人。马可•波罗在中国17年,扬州是他唯一担任地方官员——扬州路总管府总管三年(1282——1285年)的城市。东门是他从泰州骑马进扬州城的路口。</h3> <h3>马可•波罗,著有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纪》、《东方见闻录》)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西方研究马可·波罗的学者莫里斯·科利思认为,马可•波罗的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于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的广泛复兴!</h3> <h3>东关街位于扬州市中心,由一块块石板铺成主街,走在路上,不时能看到青砖灰瓦的盐商大院,而美食与当地特产小玩意的集中,又给游客增添了逛街的乐趣,不愧为“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h3> <h3>东关街城门楼下宽上窄,城门上砌有城墙垛,门楼下方是门洞,门洞上方写有“东门”二字。城墙内部采用钢结构,外部则用城墙砖砌成城墙。城门楼建成,与整条东关街景观浑然一体。从东关古渡牌楼往西看,城门楼如同东关街的大门,从城门洞就可“管窥”东关街美景。而从东关街往东看,透过城门洞则可以看到凉亭、吊桥、牌楼的风姿。从城门楼两侧,还可以登临城门顶,站在高处饱览东关街附近的美景,玉带般的古运河、扬州建筑风格的马头墙、古街的商贾繁华将尽收眼底。</h3> <h3>站在巍峨的东关城头,唯见古运河奔流不息,东关街人头攒动,历经千年风雨,这里已成为自唐代中叶至康乾盛世我国封建社会鼎盛繁华的一个缩影,也是扬州硕果仅存的一条千古长街。徜徉其间,你可以找到杜牧、欧阳修的身影,康乾的足迹,目睹盐运衙署的恢宏以及盐商华丽风雅的宅院,嗅到雕版古籍的芬芳,感叹”扬州工“的精绝。你可以兴冲冲地在鳞次栉比的商铺里寻找自己的钟爱,也可能信步走进幽深的小巷,领略到普普通通扬州人的那你雅致与淡定。</h3> <h3>总之,古与今,雅与俗,苍茫与隽秀,感慨与喜悦,物质与精神,一切皆是那么欣欣向荣,也是那么淡雅闲适。逛一次东关街,身随熙熙而来,攘攘而往,既可耳、目、鼻、口、心尽情享用,亦可鱼和熊掌兼而得之……</h3> <h3>“绿杨深巷,人倚朱门”是郑板桥对扬州昔日风华的写照。婆娑的杨柳,曲折的巷陌,窈窕的佳人,朱红的大门,构成了一幅幅古代广陵(扬州)风情图。历经千百年风风雨雨,昔日的许多街巷已烟消云散了;但有些许还留存至今,算作古城扬州风貌的历史见证。</h3> <h3>这仿佛不是一条街,而是由许多古建筑、遗址织成的一条饱经沧桑的缎带。清一色的乱石板,鳞次栉比的古屋豪宅,还有那繁华喧闹的小商铺构成了这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的繁忙地带。</h3> <h3>徜徉在石板和乱砖铺成的小路上,宁静的巷子里轻轻飘荡起古典优雅的音乐。抬头是黛瓦砖墙,古朴依旧,典雅依旧。音乐静静流淌,似山泉叮咚,在我心灵深处播下淡然的种子。这一刻,所有尘世的喧嚣戛然而止,整个世界只听见灵魂在低低地吟诉。音乐融进灵魂深处,净化尘埃与烦恼。站在这里,我忘记了一切,只想闭上眼,打开心房,让灵魂与之共舞,浅吟低唱!</h3> <h3>扬州市第一中学:公元1902年,扬州第一所新式学校——“仪董学堂”就建立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这里,吹响了扬州地区新式教育的第一声号角。百余年来,从这里走出许多饮誉海内外的仁人志士、专家学者。一代文豪朱自清先生曾在这块热土上担任教务主任、国文教师,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朱万福、兰州军区原副司令员朱锦林中将等都是一中杰出的校友代表,他们从这里踏上了成才之路,走向了人生的辉煌。1952年,扬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扬州市第一中学”。</h3> <h3>今天,我岂止是在游览旧街古巷,分明是在浏览史书古籍,在现代都市中寻找厚重的历史。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感慨,纵然岁月悠悠,物是人非,不论她带走了什么,总有一些没变,那就是其灵魂深处的文化气息。那一条条古巷旧街背后所凝结的质朴韵味,将我们的灵魂净化,使我们的内心澄净!</h3> <h3>讲述古城历史文化,演绎扬州美女传奇——千秋粉黛夜花园。馥园千秋粉黛是扬州谢馥春重点打造的旅游景区,位于东关街内,是在原谢馥春旧址上改建的。谢馥春是百年香粉老店,于清朝同治十六年(公元1867年)迁至馥园的位置,现存花厅、老宅二进。在馥园中可以观看《千秋粉黛》表演,由扬州美女带来的传统曲艺好听又养眼。馥园内外,清新典雅,馨香扑鼻,是东关街古色古香的一抹亮色!</h3> <h3>扬州谢馥春旅游景区分为“序馆”粉黛楼“和”谢馥春馆“三个部分,体现了扬州古典建筑特色,庄重而神秘粉黛楼位于二楼,陈列形神各具的扬州十二粉黛。太平天国战乱以后,谢馥春从仙女庙迁回扬州,购得此园。</h3> <h3>园南小巷瓦匠营亦改称谢家巷“千秋粉黛夜花园”通过声乐、舞蹈、器乐、地方曲艺、戏剧小品和造型走秀等各种舞台艺术,再现扬州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著名女性,演出定位针对市民和游客的需求,主打扬州美女牌。走进馥园,香气萦绕,令人沉醉!因为香,因为美!概言之,到馥园“忆扬州美女,游古宅园林,做鸭蛋香粉,赏百年牡丹”!</h3> <h3>馥园很大,大得香气弥漫天涯。以至于扬州美女的芳香,一股股,一习习,飘进一幢幢,一户户,最普通人家。馥园很小,小得色彩缤纷于颊,以至于眉黛胭脂,争芳竞艳,并在一尊尊娇颜上,妙笔生花!于粉黛楼我想何为最美?答案是于美貌芳香之中,琴棋书画!</h3> <h3>买了一根糖画,我又走进了扬州刺绣的店铺。这里的绣品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有瘦西湖畔的二十四桥、风韵独具的艺术插花、清丽高雅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分不出是画还是刺绣。据店主介绍,这些都是手工刺绣,一针一线地绣出来的。我不得不佩服那些心灵手巧的扬州姑娘们。</h3> <h3>东关街不仅是一条千年老街,它里面还有不少“百年老字号”的店铺!</h3><h3><br></h3><h3><br></h3><h3><br></h3> <h3>东关街条街上“老字号”商家就有开业于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广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广盛豆腐店、1908年的大和堂中医馆、1909年的陈同兴鞋子店、1912年的乾大昌纸店、1923年的震泰昌香粉店、1936年的张洪兴当铺、1938年的庆丰茶食店、1940年的四流春茶社、1941年的协丰南货店、1945年的凌大兴茶食店、1946年的富记当铺,此外还有周广兴帽子店、恒茂油麻店、顺泰南货店、恒泰祥颜色店,朱德记面粉店等。</h3> <h3>这里是扬州手工业的集中地,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街,如以前的樊顺兴伞店、曹顺兴箩匾老铺、孙铸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孙记玉器作坊、董厚和袜厂等。</h3> <h3>琼花为扬州市花,昆山三宝之一。自古以来有“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美誉。琼花是中国特有的名花,文献记载唐朝就有栽培。它以淡雅的风姿和独特的风韵,以及种种富有传奇浪漫色彩的传说和逸闻逸事,博得了世人的厚爱和文人墨客的不绝赞赏,被称为“稀世的奇花异卉”和“中国独特的仙花”。</h3> <h3>1998年扬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广大市民推选的琼花作为扬州市花的决定,并举行过两届“中国扬州琼花艺术节”,反响较大。琼花天下无双。琼花作为扬州市花,是当之无愧的。扬州最有名的当然是琼花了。琼花以叶茂花繁、洁白无瑕名扬天下。琼花的寿命较长,扬州大明寺内一株清朝康熙年间种植的琼花,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如今依然繁茂,风姿如故,风韵仍不减当年。 琼花的美,是一种独具风韵的美。它不以花色鲜艳迷人,不以浓香醉人,每到春夏之交,自然界一片姹紫嫣红,琼花却花开洁白如玉,风姿绰约,格外清秀淡雅;而每当秋风萧瑟,群芳落英缤纷,凋零衰败之际,琼花展示的却是绿叶红果的迷人秋色。其叶、其果,红绿相映,分外鲜艳,经久不凋,给萧瑟的秋色点染了艳丽的色彩和欢快的气氛。琼花枝条广展,树冠呈球形,树姿优美,树形潇洒别致。</h3> <h3>琼花的美更在它那与众不同的花型。其花大如玉盆,由八朵五瓣大花围成一周,环绕着中间那颗白色的珍珠似的小花(尚未开放的两性小花),簇拥着一团蝴蝶似的花蕊,微风吹拂之下,轻轻摇曳,宛若蝴蝶戏珠;又似八仙起舞,仙姿绰约,引人入胜。“千点真珠擎素蕊,一环明月破香葩”。无风之寸,又似八位仙子围着圆桌,品茗聚谈。这种独特的花型,是植物中稀有的,故而世人格外地喜爱它,并美其名曰:“聚八仙”。</h3> <h3>走出店铺,街边的糖画、糖人吸引了我的眼球。卖糖的老师傅将熬热的糖浆瞬间倒在平底锅面上,“唰唰”几下便画出了一条栩栩如生的中国龙,这神奇而精湛的技艺真叫人叹服。</h3> <h3>远远看见破旧的旗帜上写着几个苍劲有力的毛笔大字——“扬州三把刀”,我走进去一看,原来“三把刀”指的是厨刀、剃刀、修脚刀。这三种职业在很多中国人看来都是“不入流”的活儿,非“人上人”所为,但朴实可爱的扬州人却将它们流传至今并发扬光大。</h3> <h3>东关街是个英雄辈出、人才荟萃之地。千百年来,从这里走出去许多英雄豪杰与志士仁人,他们当中有的担当起民族的脊梁;有的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里卓有成就;有的在实业界堪称翘楚等等。在他们身上你会追寻到对人生的最佳诠释,体会出对真、善、美的那份忠贞不渝,使你得到强烈的震憾与意味深长的启迪。</h3> <h3>余秋雨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的城市缺少了点什么,那么就缺少一点本质的灵魂。”可扬州不缺呵,东关街就是最好的明证。是啊,城市是有灵魂的,那是在繁华中永不没落的文化底蕴,是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根,这是值得现代都市人好好珍爱并发扬光大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