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古早民间代书人的书法与传统文化】</h1><h3><br /></h3><h1> 泉州世哲影像技术有限公司有两台专门定制的大尺寸另类平板扫描仪(最大扫描面积90cm*180cm),主要为博物馆、图书馆、高校研究机构以及私人藏家提供特殊的专业扫描和复制服务。所扫描的纸质文本,大多是具有收藏和研究价值的书画作品和档案资料。</h1><h1> 党中央发出关于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伟大号召后,全国各地民间兴起了搜集和研究本土历史文化档案的热潮,大量颇有研究价值的陈年文档被发现。</h1><h1> 忽然,这台平时总是处于以逸待劳状态的扫描仪,一时忙得不可开交。</h1><h1> 在这一大堆数已经不堪触碰的陈年故纸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各地农村的民间典契、私人契约或秘藏族谱等,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h1><h1> 我对中国民间的古早历史向来无知,古文功底颇浅,阅读文本中的内容,深感费力。</h1><h1> 然而令我惊讶的是,即使是"穷在深山无人问"的偏远山区,他们的祖先留下的各种契约或纸本文档,其书法如果扫描放大,打印装裱后挂在展厅,其水平起码不逊于当今国家书法协会会员!</h1><h1> 几乎所有的民间契约,都有代书人签名,他们大都与委托者同姓,可见他们同乡同宗。</h1><h1> 我甚至还可以推断,几乎所有的农村宗族的族谱,也是由这些代书人抄写,因为他必定是宗族中最有文化,书法最好的秀才。而当在当时,农民们大都文盲。</h1><h1> 虽然地处偏远,但是代书人的小楷却很漂亮很规范,实在令人惊叹!由此又可见,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之普及和深广,是一项何等伟大的世纪工程!</h1><h1> 古代中国文字的统一,车辙和度量衡的统一,据说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然而当时交通极其落后,国土面积又如此巨大。当时人口才多少?单单一项语言的沟通,文字的书写、传播、普及和统一,需要派出多少教师和志愿者呀?而在远离都市的深山峡谷之中,这项任务到底是如何在几代人时间内完成的?</h1><h1> 至今,它仍然是个谜。</h1><h1> 那么,我们只好透过这布满虫眼的破旧的故纸和上面的小楷契约,去发挥想象力,去穿越时空,去体验古早民间代书人与传统文化的故事……</h1> <h3>正在等待扫描的清代民间契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