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 东风厂——我读中学的地方

风雷激

<h3>  每当唱起童年、少年时代的歌谣,总记得在四川西南部的小凉山下,大渡河与白沙河边,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小城,这个让人闲情逸致的小城就是峨边县城。</h3><h3> 是的,峨边,一座朴实得难以被人记忆的小城。没有石破天惊的名字,没有浓墨重彩的形象。她的俊俏,藏于苍翠之后,隐于自然之中,只有巍峨蜿蜒的山脉,诉说着她的万般风情。</h3><h3> 我的中学五年(1974—1979),就是在位于县城大渡河对面那个紧靠背风山如孤岛一般盘踞的四川省东风木材厂度过的。</h3> <h3>东风木材厂全景</h3> <h3>  四川省东风木材厂,是四川省林业厅下属的大型国营工厂,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职工最多时达1278人,另有大集体职工100余人,加上家属小孩全厂共3000余人。设有五个分厂(一分厂由原来原木、制材、板院车间合并,二分厂为纤维板车间,三分厂为人造板车间,四分厂为细木工车间,五分厂为大集体),有自己的专线铁路、水泵、配电站,有可放电影的大礼堂、灯光球场、大食堂,还有图书舘、大澡堂、家属宿舍和职工单身宿舍,还有幼儿园、子弟学校(小学、初中、高中)、职工医院、招待所。</h3><h3> 那时的东风厂犹如一个封闭的小社会,更像一个大家庭。在厂里没有秘密可藏,发生了什么事,第二天全厂都会知道。同学们上学在一道,放学了又在一起玩耍、拾柴禾等等,周末不约而同到县粮站买米购粮。子弟校的同学,无论同年级的,还是低一、二年级的,大家都亲密无间,甚至与我们相差七八岁的小弟弟小妹妹到今天许多人名字我还记得,东风厂的叔叔阿姨,青工大哥哥大姐姐们也有相当部分都熟悉。那些年国家还不富裕,物质还不丰富,但人们很容易满足,我们都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同学、邻居家有什么好吃的,都会拿出来分享,我也是毫不客气在许多同学家都蹭过饭,最多的是刘文清、刘建、宋运学、黄平同学家,以至后来每次从部队探亲休假回厂,刘家、宋家父母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会专门叫上我。</h3><h3> 东风厂的夜景非常靓丽,工厂三班倒不间歇地生产,灯火通明,十分耀眼,河对岸看厂区似像一艘江中的客船,素有“小香港”之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由于东风厂的存在,使得整个峨边县城显得盎然生机,融入了大都市的气息,姑娘们的穿着打扮也十分时尚和洋气,人们的思想观念前卫和解放,我以为,这为今天峨边的建设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h3><h3> 东风厂的广大职工们,把工厂当成自己的家,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发扬主人翁精神,无私奉献,许多同志为厂里的建设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改革的需要,实施天保工程,使企业陷入了绝境,1998年3月26日被川南林业局兼并。一个生机勃勃的国营企业渐渐消失了!</h3><h3> 因为有东风厂,才使我们有那么丰富的生活,因为有厂里的长辈、朋友、老师、同学,才让我们有那么多美好的回忆。祝愿大家保重身体!幸福安康!</h3> <h3>东风桥及黄天光叔叔题写的桥名</h3> <h3>背风山 大渡河 东风厂</h3> <h3>今天的东风新城</h3> <h3>厂区已变成了高楼大厦</h3> <h3>当年热气腾腾、辉煌的东风厂</h3> <h3>东风厂原木车间(后合并为一分厂)。数十万立方米的原木就堆放在这里。</h3> <h3>东风厂制材车间(后合并为一分厂)</h3> <h3>东风厂板院车间(后合并为一分厂)</h3> <h3>东风厂厂区的锅炉房</h3> <h3>东风厂纤维板车间(后改为二分厂)的流水生产线</h3> <h3>东风厂的火车站台</h3> <h3>每年夏天,大渡河的原木就是从这儿源源不断进入到东风厂</h3> <h3>东风厂的家属宿舍。八十年代以前,有十一栋宿舍都是同一样式</h3> <h3>家属区的记忆</h3> <h3>东风厂建厂二十周年庆祝活动</h3> <h3>参加厂庆的记者朋友们</h3> <h3>丰富的职工娱乐活动</h3> <h3>东风厂幼儿园的孩子们</h3> <h3>东风厂子弟校的小学生</h3> <h3>东风厂第四届团代会合影。1975年5月,初中一年级的我,作为红卫兵代表出席了东风厂首届团员(代表)大会。那届大会选举刘承华为共青团东风木材厂委员会书记,谢子杰、彭惠彬等为副书记,张春生、杨荣华等为委员。</h3> <h3>中学时代,我曾经长期坚持帮助厂里一位身体有病的张全志老工人,为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并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分发报刊杂志等。当年,我和小我一级的刘渝萍同学被东风厂团委树为“学雷锋先进青年”。</h3> <h3>职工医院的白衣天使们</h3> <h3>新一代的青年职工</h3> <h3>东风厂职工积极参加选举投票活动</h3> <h3>东风桥头欢快的小朋友,记得他们叫什么吗?</h3> <h3>峨边县商品交易会庆祝活动</h3> <h3>  现在仍然留守在原东风厂的老职工叔叔们</h3> <h3>历史的痕迹 残缺的记忆</h3> <h3>东风厂子弟校位于厂区的最高处,背风山半坡上。这是学校的新面貌</h3> <h3>1975年我和弟弟在东风厂</h3> <h3>这张照片中有四位是我的同班同学。1979年高中毕业时,后排的三人同时考上了大学,其中一人哈尔滨商业大学,两人重庆医科大学,后来前排右边的考取了乐山财贸学校。值得骄傲的我的一名同学是当年高考化学学科四川省仅有两名考生获得及格成绩的其中之一。</h3> <h3>1979年8月子弟校欢送大中专生合影</h3> <h3>今天峨边已经是小凉山下一颗璀璨的明珠</h3> <h3>祝愿美丽峨边繁荣昌盛!</h3><h3>祝愿彞汉同胞团结兴旺!</h3> <h3>我的中学时代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现在回想起来都是满满的温暖和美好!那些日子,那些人,那些事……</h3> <h1>那里有我永远的思念</h1><h3><br></h3><h3>当年我们同去背风山边</h3><h3>在那里往返流连</h3><h3>那喧闹的车间繁忙的厂房</h3><h3>曾激动过我们的心弦</h3><h3><br></h3><h3>当年我们同去大渡河畔</h3><h3>在那里留步不前</h3><div>那汹涌的波涛堆积如山的原木</div><div>曾迷懵了我们的双眼</div><div><br></div><div>多想同你再去山边</div><div>高楼代替了车间厂房</div><div>工厂变成了新区住房</div><div>不知会有多少感慨</div><div><br></div><div>多想和你再去河畔</div><div>无论喘急的河水是否漂流着原木</div><div>那里有我永远的思念</div><div><br></div><h3><br></h3> <h3>  部分照片来自互联网和刘安浪叔叔、刘德辉老师、朱菊坤阿姨、邱利君老师、王荔同学、冉丽小同学等提供,在此深表感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