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抓住机遇 闯出会泽跨越式发展新路

要你命3000

<h3>  乌蒙山主峰地段的会泽县,位于云南东北部,因境内金沙江、小江、牛栏江、以礼河等数水交汇而得名。 会泽历史悠久,公元前135年设堂琅县,商朝晚期,就开始了铜的开采和冶炼。东汉时期,会泽出产的“堂琅铜洗”流通全国。明代东川府铸钱局开炉铸造的“嘉靖通宝”纪念币, 重41.47公斤,直径58厘米,被认定为世界之最,会泽因此而得名“钱王之乡”。明清时期,因铜的冶炼、鼓铸和京运,会泽商贾云集、文化荟萃,至今县城遗留会馆、寺庙、祠堂108座,是全国会馆最多的县城,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进程中,会泽因铜而兴,几度辉煌,经济社会鼎盛一时;也因铜而衰,今天的会泽,青山不再、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地质灾害频发!<br></h3> <h3>  会泽是农业大县,有农业人口93.3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2.64%;山区大县,境内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总面积5885.65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5.7%;人口大县,有26个民族,总人口101.92万,属云南省第三人口大县;贫困大县,全县尚有贫困人口47.08万人,占总人口的46.19%,其中深度贫困人口5.85万人,居全省第一;会泽由于地处小江断裂带中心区域,境内地震频发,泥石流多发;受金沙江、小江、牛栏江、硝厂河等江河的深度切割,全县水土流失面积3891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66.11%;岩溶面积1303平方公里,岩溶比例22.14%;石漠化面积628平方公里,石漠化率48.18%;中低产田地96.5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9.57%。会泽集深山区、石山区、冷凉地区、干热河谷地区及泥石流滑坡地区于一体,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2014年8·03地震又给生态本已脆弱的会泽地区造成严重灾害,地质灾害隐患点增至570个,威胁着4.74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h3><div><br></div> <h3>会泽县的发展,与南部较发达地区比有差距,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甚远,这其中有地域差异的原因,有文化差异方面的原因,更重要是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属诸多主客观因素叠加的结果。会泽县地处大西南,集民族、山区和贫困地区为一体,文化也必然带有一定的边缘性。上个世纪才告别用“松树明子”照明的辛酸时代,一直沿袭着古老的传统种养方式和生活习俗。多数人身居深山峡谷,远离都市,不问世事,与外界的交流甚少,吸收外界的先进文化甚少,见识也少,甚至有些孤陋寡闻,但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又心怀畏惧;长年行走于弯弯崎岖的山道上,性格却十分直爽,心灵比较实诚、干净,表里如一。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一村不同族,十里不同俗。浓厚的牧耕习惯,削磨出会泽人性格的两面性,一方面是比较安分、内敛、自足,像泉水一般温和无争,另一面则是比较耿直、刻板,甚至像大山一样的刚毅、偏执。由于久居于山,关山重重,被层层大山围困的人们,对外界知之甚少,也不为外界所了解。擅长攀爬高山的会泽人,却不情愿随便“高攀人”,更不喜欢推介和宣传自己,思想封闭,竞争意识较弱,洞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够敏捷,捕捉商机的嗅觉也不灵敏。求富欲望不高,求富技能不强,求富闯劲不足,致富步伐不快,本可以靠山致富、靠水发展的会泽人,一方面,缺乏对山水资源的认识,富饶的山、水、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开发、利用和深度研究,另一方面,由于缺资、缺智、缺技术、缺人才,并未因山而兴、因水而起,仍然被大山所困,为水而惑,被视野所困、被思维定势所困,被“贫”所困。按理说:穷则思变,但恰恰是“人穷志短”。</h3> <h3>会泽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其中交通不便仍然是制约乌蒙山片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会泽的山区,尚未完全告别人背马驮的历史,骡、马、牛、毛驴,仍是山民赖以依存的交通工具,物流成本居高,商品贸易渠道单一,买贵卖难。有的地方,一道道天堑,阻隔了与外界的联系,封堵了现代文明的进入。“一不通,百不通”,由于交通的制约,通电、通讯、通邮、通气、通商、通网难,生产力仍然比较落后。祖辈们担心坑蒙上当,不敢大胆敞门对外,不情愿外人闯入自己的生活(但对客人十分热情)。</h3> <h3>会泽的文化较为落后。特别是山区,山遥校远,想去一趟乡镇、县城都十分不易。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加之过惯了萧然物外日子,头脑的新鲜事物少,又多了一道往外闯的屏障。由于长期缺乏外界思想文化刺激,会泽人相对比较悠闲,特别是在“世外”寂静的大山里, 男人“把酒话桑麻”,女人“柴米油盐茶”,管他“天高皇帝远,先吃早点后洗脸”;他们早出晚归,把梦想播撒在田间地头、山野、路上,这是他们对生活的表达。会泽人居住深山一偶,生存的压力较小,悠闲自得,同时也导致会泽儿女过份恋家,而不愿远离故土去谋求更大的发展。会泽人不缺吃苦耐劳精神,但缺创新思变能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br></h3> <h3>会泽的落后,有历史、地理、自然、文化等诸多因素,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虽然同样更新着方方面面,但发展的速度仍然较慢,缘于总体上思想解放不够。学由外入,思由已出。在过去的历史岁月中,会泽立足自力更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过亮点、有创举,有些原创甚至全省领先,但是发展不够充分、不够快,综合实力总是跟不上其他地区。这与会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封闭的思想意识不无关系。会泽人的思想相对守旧,喜欢四平八稳,创业激情不高涨,优势发挥不足,步子迈得不快,改革的成果不明显,尝到改革的甜头太少。</h3><div><br></div> <h3>  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快开发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会泽县已列入全国38个县(市、区)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结合会泽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指出“加快乌蒙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增进人民福祉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根据《国务院关于对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国函〔2012〕10号)的批复。《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雪中送炭、突出重点”的原则,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实现贫困人口数量减半,初步形成有利于扶贫、生态与人口统筹发展的运行机制和体制。到2020年,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规划》明确了六个方面的建设任务和基本要求,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就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将在政策倾斜、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为乌蒙山片区特别是会泽县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最终战胜贫困注入强大活力。国土资源部作为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联系单位,姜大明部长、法规司对口联系会泽县,真正面对面贴近帮扶会泽。同时国务院18个部委相继出台扶持政策。云南省委省政府、曲靖市委市政府、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会泽县委县政府和曲靖市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把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摆在扶贫开发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综合开发。</h3> <h3>  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对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提出的好战略、好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笔者认为只有思想更解放、创新更大胆、认识更统一,我们的步子才有可能迈得更快。会泽近30年来的实践证明,封闭、保守、僵化必然导致落后,贻误事业,唯有改革创新、开放才能在发展中抢占先机。在过去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也有不少事例,由于思想不够解放,信心不足,认识不统一,错失了机遇。因此,我们要在解放思想上有新的突破。一要突破信心不足的思想,树立敢于争先的意识,克服小地域主义和小农经济思想,树立长短兼顾的意识;二要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意识,摒弃按传统模式办事的思维,冲破旧观念的“大山”,切实做到观念新、方法新、措施新,努力开创扶贫攻坚新局面;三要突破封闭保守思想,树立开放、包容的合作意识,营造开放环境,利用各种交流平台,在互利共赢中找准我们的发展位置;四要突破消极等待的思想,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主动作为,敢于拼抢闯;五要在求真务实上有新突破,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上,不要纸上谈兵,要干出实绩。</h3><div> 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扶持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平台,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身体力行。通过“领与导、推与促”把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与建设“美丽会泽”变成民间广大民众的集体“追赶”发展的行动,全面推进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div> <h3>  总之,我们迎来了“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这千载难逢的最好“天时”; 乌蒙山片区云、贵、川共同发展这一得天独厚的最好“地利”,我们必须主动积极探索,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充分发挥“人和”的重要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加速解放思想,加速整合优势,弥补客观条件暂时的不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我们要顺势而谋、因风吹火、顺丝破柴、借力使力、奋力创新,抓住历史机遇,必须内激活力,外抓机遇,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好战略、好政策,实现会泽全面脱贫的美好梦想,建成心中向往的美丽会泽。 <br></h3><div><br></div> <h3>文章已刊登于曲靖通讯2017第二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