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兵之初

康爸

<h3>(一)</h3><div> 十八岁那年应征入伍,许昌武警。</div><div> 1990年12月26日,父亲送我到开封军分区入伍报到。登车前,父亲帮我提着被包,边走边嘱咐我:到了部队好好干,争取转个志愿兵,吃上商品粮,就不用回家种地了!我不停的点头。</div><div> 临上车前,父亲往我兜里塞了一沓钱,我不忍再花家里的钱,父亲硬是把我推上了车。因为宅基地问题,父母与村支书打了整整八年官司,全家人如同经历了抗日战争般艰苦卓绝的日子。其间我们家种的地也被没收了,一家五口人靠亲人与朋友的接济生活,日子过得极其艰辛。通过父亲不懈的上诉、抗争,最终以我们家赢得官司,获批宅基地,村支书黯然下台而告终。这又如同获得抗战胜利般的欣喜若狂。收到入伍通知书的那一刻,对于我们这个正饱受苦难的家庭来说,就像干枯的土地上迎来了一滴甘露。</div><div> 上车,坐在靠近窗户的位置,向父亲挥手道别,父亲边挥手边流泪...车开了,看着这些年为生计操劳奔波略显苍老的父亲,泪水不住往下淌,任凭泪水模糊了视线...第一次出远门,并且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再见面,心中一片茫然...带着转志愿兵、吃商品粮的梦想就这样上路了...</div> <h3>(二)</h3><div> 新兵连见到的第一张面孔是我的班长穆小江,陕西人,瘦高个,黑脸膛,单眼皮,厚嘴唇。班长不苟言笑,说话冷漠,面无表情。走起路来脚下生风,特有的阳刚之气,在一身军装的衬托下愈加显得高大威武,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把被包放下,兴奋、激动、好奇、胆怯...心中五味杂陈。</div><div> 入伍后的第一件事,班长手把手教我们叠被子,班长的被子就是标杆,他的被子在进门正对着的床上靠墙的位置摆着,方方正正,像“豆腐块”,显得特别醒目,我第一次见到这么规矩的被子,忍不住上前摸了摸,果真是被子,软绵绵的,不禁啧啧称奇。可我一上手,就是叠不出形状来,用夹板夹,软绵绵的被子就是不听使唤,心里特别烦燥。开始真是理解不了,费那么大的工夫,整天跟被子较劲,感觉特婆婆妈妈!想像中部队应该是轰轰烈烈,武警兵个个都伸手不凡,或是武林高手,可一入伍就让叠被子,跟想像中的样子大相径庭。现在想想,也真是通过这手上功夫,磨练了我们刚入伍新兵浮躁的性格,打消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这是培养军人严谨作风的一种手段。在班长的耐心帮助下,一周的时间被子已经叠得像模像样了,为叠不好被子而积压在心里的阴霾一扫而空,看着自已的“豆腐块”,心里也有些许成就感。</div> <h3>(三)</h3><div> 听到第一声号响,迅速起床、早操、整理内务、训练...对于我们这些在家懒散习惯的新兵,好像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白天队列训练,晚上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辅助练习,不折腾到晚上十一点,班长不会轻易让上床睡觉。</div><div> 做俯卧撑是我最不情愿的一件事,趴在两个床中间,开始每次20下,30下...逐渐加大力度,做到最后,两只胳膊发软,两腿发抖,累的实在坚持不住了,常常眼冒金星,有时甚至差点一头栽在地上。可班长还是一如继往的严肃认真,该做多少做少,一个也不能少。那时对班长产生了仇视心里,有时恨的咬牙切齿,感觉班长特别无情,特别不近人情。有一次,我实在坚持不住了,没有完成规定的数量,要罚100个,不服气!不做,跟班长瞪眼,结果被罚站军姿两小时。从那以后,班长对我成见很深,认为我不服从命令。</div><div> 自从和班长有了那次冲突之后,我就暗下决心改变自己,因为我要为梦想而努力。刻苦训练,掌握不好的动作,就反复练习,别人练一遍,我就加小操,练三遍,笨鸟先飞。扫地、拖地、打水争着干,脏活累活抢着干,不惜力!我怕第二天早上打扫卫生抢不到拖把,头天晚上把拖把藏起来。班里是水泥地板,用拖把拖一遍不干净,我就把正用的毛巾毁了趴在地上擦地,把地板擦的锃明挂亮。慢慢地,班长对我的态度有了好转,渐渐的,也加深了了解和交流。</div> <h3>(四)</h3><div> 紧急集合是很平常的事,不固定时间。有人头天晚上便喝足了水,不厌其烦地上厕所,顺便在走廊里发掘刺探每一个情报;有人在梦中无数次地听到哨声和脚步声,然后惊恐不安地醒来;也有人鼾声如雷,在惬意的梦呓中给床单印上了"地图"。当新兵们带着“今夜你会不会来”问号沉入梦乡的时候,尖厉的哨声刺破夜空。我们从床上弹起,紧急集合是不允许亮灯的,要摸黑穿衣、下床、叠被子、打被包...最难的是打被包,一粗一细两条被包带,交叉将被子打成三横压着两坚,要把被包打得结实、美观,不松散。</div><div> 该拿什么来形容紧急集合的心情?紧张、激动、自豪、尴尬……每一次都不一样。但是有画面还是能够永远记住:被批评时的流泪与羞愧,背包散架时的尴尬与狼狈,冲锋在前的骄傲与自豪。多年后,念念不忘的是那次紧急集合因为帮我打背包,一起落在后面被班长批评的兄弟,每次打开记忆行囊,最先涌上来的是温暖与感动。</div><div> 手电筒的光束连同排长的眼睛一排一排地从我们面前闪过,然后定格,队列中不断有人出列示众。让人爆笑的经典洋相有:没系鞋带或鞋在手里提着,没穿袜子或只穿一只袜子,穿反裤子,系错纽扣,背包散架,等等。有N种洋相是出在穿军装上。</div><div> 通过这件事,我总结了一下,晚上睡觉前必须把衣服放在自己最近的位置,鞋放在适当的位置,提前系好鞋带,并且不紧不松要适中,被包带放在枕头下面。确保听到哨声第一时间把衣服、鞋穿好,最快的速度叠好被子,从枕头下面摸出被包带把被包打好,下楼,这整套动作一气呵成,保证不会迟到。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晚上睡觉把衣服靠近身边的习惯。</div> <h3>(五)</h3><div> 真正超强度训练是在入伍一个月以后,开始的训练只是为后面的训练做铺垫,有种山雨欲来之势...倒功,是武警战士对付犯罪分子的主要技能,是必训科目。早就听老兵说,倒功是最苦的一个科目,往年的新兵有摔伤的,还有训练致残的,甚至还有摔死的...听了以后特别瘆人,心中不免忐忑不安。但该来的还是要来的,豁出去了,反倒有种凛然之气支撑着。 </div><div> 倒功训练开始了,前倒、后倒、前扑、跃起前扑、侧倒、跃起侧倒、擒拿格斗...班长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开始是在草地上体会、反复练习,等掌握了动作要领,转移到水泥地面上训练。每一次倒地,都是胳膊与水泥的碰撞,生疼生疼,用撕心裂肺、痛不欲生来形容豪不夸张。</div><div> 战友们都咬紧牙关,相互鼓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大家用最严格的方式检验自己的承受力和忍耐度,用火热的训练来挥洒青春,用青春点燃这激情的岁月,顿时有种豪迈之气。</div><div> 一段超强度、高负荷的训练过后,胳膊肿的紧紧绷在衣服上,胳膊肘摔出了血,粘在衬衣上,血肉模糊,白天好不容易愈合住,晚上脱衣服的时候要重新把伤口撕开。</div><div>吃饭没有板凳,一个班围成一个圈,蹲在地上吃,胳膊疼的端不住碗,勉强端起来手抖的不行,并且还要在5分钟内吃完饭,常常见到饭堂地面上撒一地的饭,有时甚至饭没吃完就要集合训练了。</div><div> 有一次训练让我记忆犹新。那一天,雨加雪,班长像吃了兴奋药一样,组织我们在操场上进行倒功训练,持续的雨雪,操场上存了很多水,班长开始下达口令:前倒、逐个流水作业,开始!...随着班长的口令,前倒,从排头到排尾,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倒地、扣手、昂头,动作干净利落。倒地后泥水溅到了脸上和嘴里,味道又苦又涩...</div><div> 跃起前扑,班长可能是为了增强视觉冲击力,让我们站在有1米高的墙上向前扑,从排头到排尾,蹬地、上窜、在空中展开、落地,就像是一只只青蛙从空中落在水中,溅起一片片水花, 场面蔚为壮观。我们新兵连一墙之隔是一所商校,引来了男女学生在对面楼上驻足观看,很远都能听到他们的掌声、叫好声、赞扬声。更加激发了训练热情。训练结束,每个人的棉衣全部都湿透了,被一种情绪裹挟着,有点激动,也不知道冷,衣服、脸上全是泥浆,唯一没被泥浆盖住的是两只眼睛。</div> <h3>(六)</h3><div> 新兵生活大多枯燥、单调。但苦中有乐。</div><div> 最盼的就是周六,能休整一天,写写家信,晚上还能看场电影,电影开始前各排之间组织拉歌,凡当过兵的都会"拉歌",那是军营一道特有的风景线。</div><div> 指挥拉歌的班长通常会用:“一二三四五,我们等的好辛苦!”“叫你来,你就来,要你唱,你就唱,扭扭捏捏不像样!像什么?像个大姑娘!”来刺激对方,指挥人员喊上半句,战士喊下半句,如果对方不认怂,就会应战唱歌。经常唱的歌有《打靶归来》《团结就是力量》《咱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div><div> 你方唱罢我登场,此声未落彼声又起。一经"拉"上,战士们的情绪马上被"煽"起来,不消一个回合就能热血涌头。那场面热火朝天,这个时候最能激发男性的雄性激素,各排之间看谁能压倒对方。所以,拉歌实际上是在比"吼",一群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子汉,谁会承认自己是"娘娘腔"?与其说是唱歌,不如说是吼歌更为合适。谁的吼声大谁便是赢家,胜者为王,写满一脸骄傲,会很鄙视的看着对方。</div><div> 当你置身拉歌现场,此起彼伏的吼声,有板有眼的节奏,声嘶力竭的嘶喊,就觉浑身血脉贲张,热血沸腾,你的情绪马上会被强烈的氛围所感染,你会情不自禁地、不由自主地融入这个洪流,就会忘记所有的烦恼,积聚了自己全部的力量,用力呐喊,加油!</div> <h3>(七)</h3><div> 三个月的新兵生活终于要结束了,新兵下连,又要开始新的生活了!班长组织我们班照了张“全家福”,不善言辞的班长,搂着每一个新兵,第一次看到他泪水盈满了眼眶...想起了入伍以来,班长教我们叠被子、练队列、学擒敌...每一个瞬间在脑海中掠过,顷刻之间,对班长所有的误会、怨恨释怀了!</div><div> 新战友在《驼铃》歌曲的感染下,个个哭得像个泪人。新兵相互之间互赠照片、留言,依依不舍,毕竟一起摸爬滚打三个月,在同一个房檐下结下了很深的感情,我们仔细回味三个月来的每一个瞬间,曾经在最困难的时候相互鼓励、砥砺前行,训练间隙一起嬉笑打闹、相互取笑,也曾为一件事争的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分别的时候想想真是好笑。你搂搂我,我抱抱你,崭新而不太合体的军装衬映着稚气未脱的脸庞,十个光头十盏灯,照亮黝黑发亮的脸,露出洁白的牙齿,都会心的笑了,你捶捶他的胸肌,他摸摸你的粗壮的胳膊,经过三个月的打磨,个个都练就一身肌肉,壮的像牛,这些都是新兵生活留下的印记。</div><div> 三个月的新兵生活,在我一生当中是短暂的,但对我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新兵生活只有真正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滋味,但没有经过这样的新兵生活,便不算一个真正的军人,那是一种经历,一种锻炼,一种洗礼,一种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不断追求自我成长,从年少轻狂到老成持重是需要过程的锤炼,在过程当中不断修正、完善、磨练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独立、完整。</div><div> 谢谢欣赏!</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