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经过半年多的酝酿,两个多月的各种准备,英伦自驾游终于启航</h3><h3>中途有些许变动,小帅哥思远奇迹般地办好护照、签证、变换机票短平快地神补缺,跟上了我们的队伍。</h3><h3>全体队员:老李哥团长(兼师傅)、江副团长、阿吉、吴舟师傳、罗煜美女翻译、思远、旭红和我。</h3><h3>这些个既是铁哥铁姐几十年,又是很多次携手同行的驴友。</h3><h3>所以风景重要,同行的人更重要,好不好玩还在乎大家伙😄</h3><h3><br /></h3><h3>(在此谢谢给我美篇提供照片的老李哥、江飒、吴舟、罗煜、思远及姐妹们)</h3> <h3>5月18从长沙出发,经北京转国际航班飞行十多个小时平安到达伦敦希斯罗机场。</h3><h3>下机后在机场乘坐租车公司的车到公司办理租车手续。此时已是英国时间6点多,天空灰暗,下着大雨。伦敦似乎不怎么热情待见我们这些从遥远的中国来看她的客人。</h3><h3>好在租车手续还不繁琐,加之行前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在天渐渐黑下来时终于开着自己租的车向第一个住宿地出发。</h3><h3>酒店就在伦敦近郊,离飞机场也不远,但大雨滂沱,视线模糊,在到达目的地时围着目标小小迷失了一下,幸亏金牌领队兼头车师傅老李哥沉着冷静,及时扳道,到达网上预订的酒店</h3><h3><br /></h3> <h3>载我们十多天的双胞胎坐骑欧宝。一路走来,乖巧听话。</h3> <h3>英伦是英国的民间俗称。</h3><h3>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h3><h3>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h3><h3><br /></h3><h3>我们这次自驾游以英格兰和苏格兰为主</h3><h3><br /></h3><h3>细心的吴舟师傳拍下了出发前的公里数</h3><h3><br /></h3> <h3>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劳顿,大家早早就睡了,第二天由于时差早上4点左右队友们都醒来了,开🔥,做起了这次旅行的第一顿早餐。</h3><h3>这些面条都是旭红从国内带来的哦,味道很好👍</h3> <h3>这次自驾游,我们晩餐都是自己做,虽有些累,但大家一天观光后一起做着饭,聊着天,开着玩笑,不仅满足舌尖的小幸福,而且有家的温暖</h3> <h3>这样的时光是最美的</h3> <h3>准备出发,在我们的第一个驿站留个影</h3> <h3>老日不落的帝国还是很给我们面子的,从前夜的大雨到今天出发前的小雨,慢慢的云开雨散,碧空如洗,阳光一点点泼撒到我们淸新的空气里。<br /></h3><h3><br /></h3> <h3>"3月风,4月雨,带来5月花",5、6月是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的英国最美的时节</h3> <h3>田园牧歌,浪漫之旅从这里开始</h3> <h3>【巨石阵】:世界著名文化遗产。</h3><h3>在风景如画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奇迹般的矗立着这个巨石阵,宛如天外飞来之石</h3><h3>巍峨的巨石呈环形屹立,主体是由一根根巨大的石柱排列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每块石头约重 50 吨。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h3><h3><br /></h3> <h3>她有很多的名字: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太阳神庙、史前石桌......</h3><h3>她有很多的故事:在公元前2300年时,祖先们从南威尔士山体开凿的蓝砂石搬运来,每块重达50吨.......怎样来的,干什么的,神力,远古的智慧挑战着进化到今日的人类.......</h3><h3>她有 很多的猜测:有人说是神庙、天文台、计算机、宗教祭祀场、墓地、甚至外星人留下的遗迹.......</h3> <h3>呵呵,她是英国人的光荣,也是英国人的烦恼,她只要站在这旷野,你就不得不猜测与考证</h3> <h3>能几千年固守一个秘密,这就是迷人魅力</h3><h3>这张雪野上的巨石阵更像从远古而来</h3> <h3>但我们能触摸她</h3> <h3>能依偎着她</h3> <h3>能👍美她</h3> <h3>只要不问她秘密,一切都OK</h3> <h3>巨石阵正前方这条乡间小道像五线谱一样从碧绿的原野飘来,仿佛传来天籁般的神曲,有着神秘的气场</h3> <h3>真想飞过去</h3> <h3>要离开了,还在疑惑,这么大的东东,怎么来的呢?</h3><h3>世界之大,无奇不有</h3> <h3>又出发了,在阳光明媚的绿色原野里自由自在的奔驰,心情大美。</h3><h3>我们车的同伴:从左到右,吴舟主驾、潍潍、阿吉、思远</h3> <h3>头车的同伴:从左到右,罗煜美女、旭红。两位高层人物还不肯露面</h3> <h3>在国内网上订房时,巴斯城内没有住宿,在英国留学的美女盼盼帮我们在离巴斯远郊定了酒店。稳妥的团长想看看房,将行李存放后再去巴斯。</h3><h3>路转峰回,GPS把我们带到一个半山腰,一栋隐匿在绿树丛中、正沐浴阳光的古老楼阁出现在我们眼前</h3> <h3>青藤爬在有着岁月的半个墙上,楼前有大树遮盖的环形大坪,放眼望去,对面绿色的山坡上🐂🐑悠闲的吃着草,几户第次依山的人家,一条小路从碧绿深处蜿蜒出来,又向右边高地花丛隐没。宁静得只有鸟鸣。</h3><h3>如世外桃源般的仙境。</h3><h3>大家脸上笑出了蜜意。</h3> <h3>一架藤蔓波光明艳,淡香婉转。</h3><h3>能在这神仙般的地方消遥一晚,洗尽旅途的疲惫,仿佛上苍的眷顾</h3> <h3>【巴斯】位于英格兰埃文郡东部的小城,是英国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巴斯就是一个被田园风光包围着的古典优雅的小城,巴斯的人口不足九万</h3><h3><br /></h3><h3><br /></h3> <h3>【巴斯大教堂】英格兰第一位皇帝就是在此加冕的</h3> <h3>【罗马浴场】巴斯,英文名Bath,"沐浴"的意思。</h3><h3>古罗马时期,一个叫Bladud的王子首次在巴斯发现温泉水,并且用它治愈了皮肤病。巴斯的温泉水从此闻名遐迩,在很长的历史中吸引了大批名人。然后罗马人就在此兴建了宠大的公共浴场,成为当时皇室贵族们的温泉疗养地</h3><h3>因为温泉而慢慢有了城市</h3> <h3>两千多年前的远古时代,罗马人遗留下的大浴池,仿佛翡翠一般镶嵌在这座美丽的小城中心,天然的热泉至今仍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浴池,常年保持摄氏46.5度的温度,既可饮用,又可治病。如今的巴斯大浴池已没有沐浴的功能,成为一个承载着深厚沐浴文化历史的博物馆。</h3><h3>记得准备英国行时,阿吉多次问团长:带泳衣不?泡温泉。可惜这汤池只能看不能泡了</h3><h3>有些遗憾,如能入池,这么古老的温汤泡来,会有杨贵妃的赶脚</h3><h3> <br /></h3> <h3>它被誉为英国最漂亮典雅的小城,座落在绿色的丘陵河谷,这条清澈的埃文河缓缓穿城而过,两岸乔治亚时期的淡黄色古香古色的房屋建筑,散落在风光绮丽的乡村田园里。</h3><h3><br /></h3> <h3>一排排古老的烟囱让我们想到圣诞老人</h3> <h3>象征太阳的圆形广场。这是一组环形建筑,环抱着一个圆形广场,广场里古木参天。圆形广场的街屋、石柱上布满各种艺术或科学的徽记。</h3><h3><br /></h3> <h3>这是由建筑师老约翰伍德1754年设计,他儿子小约翰伍德完成,成为英国五大最佳建筑</h3> <h3>因为在小城闲遛,发现了一水果摊,仔细看各种水果为一英磅一盒:🍐苹果、草莓、🍊、葡萄......大家伙于是发挥中国式哄买模式,热火朝天,一人买几样。于是每人成了买菜的中国大妈,居家男人,各种镜头里都大包小包的提着😄连我们的团长也空不出手拍大片了</h3> <h3>【新月楼】谈笑间我们被一宏伟精致的建筑群吸引,她就是月亮广场(皇家新月楼广场) 皇家新月楼的道路与房屋都被设计成新月般的弧形,优美的曲线令人陶醉,而且散发着高雅的贵族风范,自从建成,它就成了名流们的栖身之所,这里也被称作英国最高贵的街区。</h3> <h3>新月楼山坡前一大片茵茵的草地。</h3><h3>很多的人慵懒的躺着、坐着、奔跑着,尽情的享受阳光地抚爱</h3> <h3>第一张集体照。</h3> <h3><br /></h3><h3>小城也有着文化的气息。18世纪末,简·奥斯汀和姐姐在巴斯度过两个长假,便喜欢上了这座小城,创作出成名作《傲慢与偏见》,后又接连完成了《说服》和《诺山角修道院》</h3> <h3>看完景点,我们在巴斯城内超市买到油盐酱醋米、猪肉、鸡蛋、青菜、土豆等,早早地返回我们今晚的神仙住处,悄悄地做饭。</h3><h3>心要去远方,而胃还是念着家的口味</h3> <h3>【科茨沃尔德】</h3><h3>林语堂有句流传甚广的话: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h3><h3>其中的英国乡村,指的就是位于英格兰中部的科茨沃尔德。称为英国的心脏。它和法国的普罗旺斯、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并称为欧洲最美的三大地区。有着"世界上最美丽的乡村"的美誉。</h3><h3>去年习主席访问英国时,英方安排的住宿地也是英国首相在乡村的官方别墅,可见乡村在英国人心中倍儿重。</h3> <h3>原汁原味的英伦生活,不是在伦敦而是在几百年不变的古老优雅、充满田园生活的原始乡村和小镇</h3><h3>苍翠的田野,起伏交叠的丘陵,散养的羊牛点缀山间,窄窄的公路两边开满鲜花,一会儿着迷藏的穿入森林,一会儿蜿蜒的悠长地伸展至地平线的尽头……</h3> <h3>【拜伯里(Bibry)】是英国格洛斯特郡的一个村庄。它坐落在科隆河畔。</h3><h3>拜伯里是典型的英格兰古老乡村</h3> <h3>美丽的科恩河静静流淌,两岸五彩缤纷的花草拥簇其间,水质清冽,柔软青翠的水草随波摇动,小鸭们幸福地游戈</h3> <h3>哗哗的流水,让古老的小镇唱着今日的歌谣</h3> <h3>它知不知道划出了一剪诗行</h3> <h3>对岸是镇上有名的阿灵顿排屋,建于1380年,看似很不起眼的灰褐色的瓦顶,石头砌的小屋,依坡而建,错落有致,掩映在浓密的绿荫之中</h3><h3>最初是作为储放羊毛的仓房,后来改造变为纺织工匠的作坊和居处。今日排屋己成为英国国民信托基金会的产业,使用者需向基金会租用。</h3> <h3>经历了英国几百年羊毛与财富兴衰过程,因羊毛引发的著名的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之后,一切都成为了历史,留下来的就是眼前这个漂亮的建筑——阿灵顿排房。</h3> <h3>屋檐上的青苔一层压过一层</h3> <h3>石岩边的鲜花开过一季一季</h3> <h3>过往的行人走过一批一批</h3> <h3>她还是这样优雅,清丽脱俗</h3> <h3>农家的瓜棚,</h3><h3>偶是第一次看到有烟火味的东西</h3> <h3>蜜黄色的墙石、斑驳的石瓦、高高的烟囱,爬满青藤的窗棂,修剪整齐的灌木篱笆,绿色的开满花的草坪。中世纪的、随便几百年上千年的房子,还是老得这么极致的优雅。</h3><h3>英国人喜欢有厚重历史承载的东西。</h3><h3>因为喜欢,所以如此珍宝地爱着</h3> <h3>三孔桥,一站一千年</h3> <h3>这个旧旧的木栅栏,挂着一颗树枝花草编成的心</h3> <h3>这条花径上谁走都是画中人</h3> <h3>大有大风景,小有小意境</h3> <h3>好喜欢这条汨汩流淌的小溪,粼粼水波下的水草翡翠般娇嫩</h3> <h3>阿吉这条裙配得这风景,我们是路人甲乙😄</h3> <h3>我们只能说:站在这里看风景</h3><h3>整个小镇除了不多的游人,很难看到人。静谧悠然而安祥,适合静静地看~</h3> <h3>【水上波顿小镇】有科茨沃尔德的"威尼斯"的美称。与拜伯里比少些乡野味,像个依水而居的古老小镇</h3><h3><br /></h3> <h3>最有趣的是这条清澈见底的疾风河,本来狭疾的流水,来到这个镇被突然拓宽的河道平缓下来。宽宽的河面,但水就清浅得只淹脚肚,如平底一样,看见水底圆润的石子。</h3><h3>只能风吹起涟漪,不会有波浪。</h3><h3>河上有六座低矮的小桥,静卧河上</h3><h3>让我这个在大湖里长大的人长了见识,一见倾心</h3> <h3>河上的鸭们悠闲得仙子似的</h3> <h3>两岸是咖啡馆、各色店铺。休闲的人们</h3><h3>有些凡人的热闹,很适度</h3> <h3>小镇中心的老树,几百年还葳蕤生长</h3> <h3>垂柳一边临水梳理着长枝,一边给傍依着它的恋人避蔽阳光</h3><h3><br /></h3> <h3>一切美美的</h3> <h3>在小镇上吃吃西餐</h3> <h3>据说这镇有汽车博物馆、模型村、香水制造厂,但我们没有时间了</h3> <h3>【上特劳斯】她和下特劳斯由一条爱伊河相连,步行能走到。</h3><h3>这里更加自然和安㴵,满目青翠。教堂、庄园、小小休闲广场,酒店。</h3><h3>她是"被上帝祝福的村庄"</h3><h3>因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人员伤亡,上斯劳特的声名得以远扬。</h3> <h3>漫步在这个细雨西斜的村庄,突然看见一家老小坐在开满鲜花的山坡上野炊,喝着红酒、吃着面包,脸上个个挂着笑意。</h3><h3>后面就是住着上帝的教堂。</h3> <h3>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突然看到一个庄园。众人进去询问,才知是上斯劳特村的酒店Lords of the Manor。这个"领主的庄园"历史可追朔到1649年,历史悠久。1972年庄园被改成了酒店。</h3><h3><br /></h3> <h3>酒店内拥有大片的草坪、成荫的大树、弯弯的河流、处处开满鲜花的山坡和白色的牛羊</h3><h3>有人在这个庄园内徒步。</h3><h3>我们被摇曳生姿的自然风景吸引,久久停留这里,安静呼吸着时光里带来的田园花香</h3> <h3>【下斯特劳】一千多年的小镇,几百年的磨坊和水车还在</h3> <h3>一对结婚的新娘新郎。几个安安静静祝福的亲人</h3> <h3>大写意的青藤</h3> <h3>大师在研究大片,我们喜欢小清新😊</h3> <h3>艺术范的柴火堆。英国人精致浪漫的生活可见一斑</h3> <h3>酒店草坪上翩翩起舞的爷孙</h3> <h3>[百老汇小镇】百老汇是纽约曼哈顿一条繁华商业街。但在英国的百老汇,是一个恬静美丽的小镇。在晨曦里,我们流连在一个又一个院子前,欣赏古朴典雅的建筑与庭院花草温馨的花语。</h3><h3><br /></h3> <h3>每一个窗口前都有鲜花摇曳</h3> <h3>每一个安静的院子都宁静温暖</h3> <h3>每一缕阳光下诗意盎然</h3> <h3>每一个拐角处都有惊喜</h3> <h3>赶不忘的场景;拍不忘的美景;享受不尽的幸福时光</h3> <h3>应该说美国的"百老汇"大街名字应该来自英国的小镇百老汇。英国百老汇和美国百老汇就名字而言应该是父子关系。就像约克和新约克(纽约)一样,它是拓荒者对家乡的情愫<br /></h3><h3>1000年前英国的百老汇就是一个兴旺的小镇,那时美国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印第安人还在茹毛饮血。如今美国的百老汇世人尽知,闪亮人前。英国的百老汇却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回归到一个纯自然的安静小镇。</h3><h3>这种自然、安静,远离尘世的古镇,被发达了的美国艺术家盯上了,一茬又一茬的作家、艺术家到这里寻找灵感,并喜欢上这里,定居在这了。</h3> <h3>正在修剪花草的乡村老人</h3> <h3>【百老汇塔】本地最高的瞭望塔,千多年的田野风光让它如醉如痴</h3> <h3>【奇平卡姆登镇】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十四及十五世纪起就己发展成为羊毛交易重镇。也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古老风格,记录着当年辉煌的历史与成就,优美如歌的乡村景色,被称为"皇冠上的宝石"</h3><h3>小镇的亮点是一个古集市,一个有将近400历史的"镂空"露天大厅,石头砌成。它有十扇拱窗和四扇拱门,石柱、石栏杆,鹅卵石铺就的地面被磨得锃光瓦亮,石柱上面扣上木条搭建的拱形顶棚,整个建筑独具匠心,精益求精,如同一件艺术品。现在还有居民做着羊皮生意。</h3><h3>现在古集市大厅主要功能是小镇地标了。</h3> <h3>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一栋栋年代久远、十分精致的茅草厔。据说被英国称为国宝。这些房屋用秸麦铺成的屋顶,黑墨色,形成优美的如同波浪的曲线,细看还用一层细细的薄铁丝网围盖,蜜黄色的石头,小小的窗口,爬满着青藤与鲜花,远看像童话里孩子眨着调皮的眼睛。</h3> <h3>在童话里......</h3> <h3>不要以为这些几百年的老房子没有主人。我们团长说了一个故事。</h3><h3>前不久,团长带着家人来到奇平卡姆登,发现这些可爱的老房子兴奋异常,他迅急把车停靠入路边,想拍照。不料车轮碰到一块石头熄火。</h3><h3>正在这时,老屋走出了一个人,很礼貌热情的问团长是不是需帮助。了解情况后,联系修车公司,解决了大问题。</h3><h3>这个英国人就是老屋的主人。闲聊中团长才知道:这个老房子是现在主人的祖屋,他们平时在伦敦工作生活,但节假日回乡村老房休闲居住。</h3><h3>英国人对乡村的喜爱几百年一如既往,他们挣钱的方式可能变了,喜欢田园的生活,喜欢宁静安祥的自然永远不会变。</h3> <h3>【莎翁小镇斯特拉斯福】</h3><h3>世界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特福特小镇座落在艾玛河畔。</h3><h3>人口仅2 万的地方,但游客每年却达150万人次。</h3><h3>一座带阁楼的二层小楼,木质结构的房屋框架、斜坡瓦顶、泥土原色的外墙</h3><h3>一部部文学巨作出于此</h3> <h3>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 --- 1616年4月23日),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思想家、作家、戏剧家,诗人。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喜欢的剧作家之一</h3> <h3>小镇主街看到的第一个雕塑——莎士比亚剧作中的小丑</h3><h3>这尊小丑的原型来自于莎翁的著作《亨利八世》中的人物,这个小丑有句名言就是:我很丑,但是我很快乐。</h3> <h3>清幽的艾玛河,静静流淌,守护着乡野小镇。黑鹅、白鹅自由嬉戏;私家游船气派的停在港湾。看到这一切,你也许会产生错觉,也许莎翁与妻子就牵手漫步在这里</h3> <h3>在这个古老优雅的小镇,在风景如画的艾玛河边,游人如织,或散步或沉思,估计看过莎翁经典名剧的人,脑海过往品味着他文字迷人的魅力</h3><h3>大师生于斯,安息于此,是人类文化的福地。</h3> <h3>整个科茨沃尔德地区,大大小小的古老乡村和小镇、庄园点缀其间,有着这样的共性:</h3><h3>鲜花与藤蔓铺满墙头的蜜石房子,静谧与庄严交织出的教堂,绿草与古树幻化出的街心花园,都在讲述着小镇的古朴和悠闲。一条由绿茵包裹出的"隧道"连接着小镇的主街,给人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h3><h3>特别是一条条穿村而过的浅河,缓缓流淌的溪水闪着波光,水草柔美随波舞动,小鸭们悠悠闲闲,两岸的游人走走停停,静谧得虚无,美得沁入心间。一如既往几百年</h3><h3>穿越其中,雅致而朴实,贴近自然而美好的童话般生活。</h3><h3>啊哎,这里不能停留太久了,留久了不想走😄<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