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官教育每日分享——幼小衔接,接什么?

高兆华

<h3>  今天,学校一年级的部分老师和学生与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搞了一些幼小衔接方面的活动,目的是让暑假后即将进入小学读书的孩子们提前对小学的学习要求、学习环境等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使小学的老师们对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以更有利于帮助即将入学的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h3> <h3>  那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孩子们的学习开个好头呢?我想,仅靠我们相互参观一下,大家坐在一起聊一聊是不够的,必须在行为习惯的培养、学习环境的营造、交流机制的构建、家校沟通的时效等多个层面进行衔接和融通,以尽量减少因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差异给刚入学的孩子所造成的不利影响。</h3> <h3>  首先,要加强教师层面的沟通和了解。小学教师要多了解学前教育特别是幼儿大班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幼儿园老师也要适当了解小学教育特别是第一学段的课程标准和内容。在此基础之上,积极构建行之有效的交流和教研机制,不能完全被什么大纲或者制度所限,只要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我们就要携手努力去做。</h3> <h3>  其次,要努力构建和谐相通的学习环境。现实来看,小学班级的学习环境与幼儿园活泼、直观、随意的班级生活环境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低年级的班级文化建设要与孩子的学前教育环境建立密切的联系,在室内装饰、文化氛围、活动形式上积极吸取幼儿园的文化建设特色,即要生动活泼,又不失规范特色,让孩子在一种既有相似,又有提升的环境中逐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h3> <h3>  再次,要不断探索协同教学教研机制。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因育人目标不同而育人形式各异。我们要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不断丰富交流形式和内容,通过教师定期走教交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等,有计划、有步骤的为幼小衔接建立从线到面的联系,以不断探索解决当前这种断面式的教育差异。</h3> <h3>  第四,要强化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粘合作用。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比如握笔的姿势、倾听的习惯、阅读的兴趣等,仅靠幼小双方教师的说教是不够的,我们的家长必须积极参与和大力配合。尤其是孩子在即将升入小学前的暑假,家长有针对性的将幼儿园养成的行为习惯与小学学习行为要求进行适度的粘合,帮助孩子加深对小学生活的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文明礼仪,懂得一些基本的学习要求,这对于孩子能否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也是大有裨益的。</h3> <h3>  幼小衔接,目标不是相互渗透,而在于牵线搭桥,降低坡度,为孩子更好的成长理清思路。做好这项工作,最终受益的是我们的学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