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一生痴觉处,无梦到徽州"。</h1><h1>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位于安徽南麓黟县县城东8公里,西递原名西川,而流经西川的两条小溪,是由东向西流,东水西流,又因设有古驿递铺,故"西递"由此而得名,西递村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她是目前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徽派建筑群。<br /> 时隔10年,上周再次来到了西递,可谓故地重游!巧的是两次游西递都碰上了瓢泼大雨。当我们一下车进入西递村头,一座"胡文光牌坊" 高高耸峙在眼前,远远望去,其峥嵘巍峨,古典雅致,十分精巧,俗称"西递牌楼",它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牌楼高12米,宽10米左右,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结构,牌楼下有四只高2.5米高的石狮,呈俯冲姿倒立之势,这种造型的石狮子却很少见,据说不仅仅是从雕塑的美观性考虑,关键是源自建筑力学的角度上来设计的,狮头朝下,造成重心下移的倒立狮,是两根正柱的支撑,它起着一种支撑稳定的功能,设计的非常精巧,整个牌坊耸立在空旷的村前广场,特别引人注目,虽然牌楼上面的字迹有点模糊不清,却很有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导游介绍说,历史上,在这西递村头曾建有13座牌坊,大都为旌表孝子和贞节的.其余的12右块牌坊已经被人为的毁损了,十分的可惜!不过,现仅存的胡文光牌坊是最雄伟最精致的,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1521-1593)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史,迁荆王府长史,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愿准敕建这座石坊.如今,只剩下这唯一的一座,她像一位伫立在村头的老人,给前来的游客讲述西递的历史……<br /> 过了一座很小的梧赓古桥也象征着正式进村了,在我们进村的一条夹长的石板小路上,由于雨水的湿润,踩在上面清清发亮,清洁又谅爽,右边是波光闪烁的明经湖,左侧就是"走马楼",又称"凌云阁",它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相传当年西递首富胡贯三家族为迎接歙县的亲家、当朝宰相曹振镛的到来而突击营造的.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墨瓦,飞檐翘角.现走马楼内表演黄梅戏、抛彩球、茶道等节目。楼下有单孔石拱桥,名为梧赓古桥。西溪流水潺绕走马楼,穿桥而过,在这里可领略到"西递八景"之一的"梧桥夜月"美景.四周景色如画,层层峰峦氤氲雾绕,远山悠悠而缥缈,绿树修竹清新怡人,白墙黛瓦,浑然天成.流连于西递村里弯弯绕绕的小弄狭巷里,过目皆是华丽大宅,穿梭于三条主街巷和九十多条纵横交错的小巷弄中,宛如走进一座"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里,一幢幢古民居典雅庄严,高底错落,粉墙青瓦昂首凌空,门罩石窗犹如画龙点睛,屋脊檐角起垫飞翘,突兀多姿的马头墙,飘逸洒脱的临街小楼与天空蔚蓝的轮廓线清晰和谐,空间层次变幻无奇,时时闪动着徽派建筑的韵律美,展示给人们的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皖南古村落的艺术风韵.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粉墙青瓦,鳞次栉比,错落高低的马头墙,层层叠叠,飞檐翘角,青石铺路,巷贯弄连,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许多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百年老居,虽然由于年代久远,墙体斑驳,门窗老朽,民居内光线错暗,视线上的陈旧,却凸显了老屋的历史感,我发现还有一个特别之处,似乎在西递古居的每家房屋内都设有"天井",据说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在古城西安曾听说过陕西八大怪,其中一怪是说的"房子盖一半",我想外观虽不同,功效也许是差不多的吧.这里的天井的设置,一般三间屋在厅前,四合屋在厅中,可以起到采光、通气等作用。因过去徽商巨贾为了藏富防盗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闭的屋墙,也叫马头墙,其有防火防盗功能,诺大的墙壁很少有窗台和向外开窗。设置天井,巧妙地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户,也可见天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商人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造就天井,从风水上说可"四水归堂",即四方之财如房顶上的雨水,汇集于天井内,不致于外流他家,俗称"肥水不外流"。在这一座座民居之中,无论是梁、枋、斗拱、还是雀替、隔扇、栏窗,每一样都精雕细琢,做工极其的讲究。连许多人家大门口的石粱上雕刻着许多"吉祥物",没进这户人家的门,你便能知道房主的期望、追求和理想。如:鱼象征吉庆有余,蝙蝠象征美满幸福,扇子象征积德行善,鹿象征丰衣足食,竹象征君子,水仙花象征神仙,龟鹤象征长寿,云彩象征祥瑞,狮子象征威武,徽派古民居无论从那个角度观赏,你都会体会那"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的艺术意境,确实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还有那一幅幅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古楹联,我摘录了几首:"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则止,毕身无耻""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得山水情其人多寿,饶诗书气有子必贤""读古人书,友天下士""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来"这些民间的警示名言,给人以一种哲理性的启迪。</h1><h1> 村中古宅"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履福堂"是西递古民居的代表,也是凝聚中国徽州古老文化的一个看点.履福堂"内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履福堂"建于清康熙年间,是一座有着300年历史的三层砖木结构楼房."履福堂"的老主人胡积堂是清代著名的收藏家,他酷爱读书、吟诗、作画,却终生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涉足官场。有一幅"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的楹联,展示了封建社会文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古黟人家尊儒重教的思想意识,将读书奉为立身创业的根本途径,"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与我们现在理解的"打江山容易,守江山更难"如出一辙,可以看得出,西递的商人与我们传统上看到的商人的区别之处,要经营商,得先读书,用智慧经商,做一个有学问商人,说明徽商眼光是很超前的。而村中的其他古民居如瑞玉庭、三畏堂、笃敬堂等,也各有各的独特之处.触摸观赏这石雕、墨痕和雕梁刻窗的古居,你会惊羡无比,感概万分……</h1><h1> 西递也是徽文化的发祥地,徽州的"徽"字,拆开解读,是山系与人文的结合。这个古来富裕的文化之州,宋以后至明、清两代更留下大量文物古建,也遗下了敬文重礼的世风。最盛时有封建官僚、富裕徽商以及读书士子近600座宅院,有所谓"一千烟灶三千丁"说法,历史上文风昌盛,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徽州英才硕儒辈出。西递村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现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堪称徽派明清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西递村它是中国所有世界文化遗产地中目前唯一的古村落类型。形成了一种底蕴十分厚重的特殊价值的村落文化,值得庆幸的是,虽历尽岁月苍桑,却神奇地保留的很完整。我以为:保留的不仅仅是古村居的独特的建筑,而是比这更为重要的一种历史和文化艺术。记得第一次游西递村,巧遇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先生和夫人一行,他们也是慕名前来观赏领略徽州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绚丽灿烂的古建筑。我想,连战先生的感概一定是很丰盈的.....</h1><h1> 西递,在青山绿水的衬映下,秀丽、恬静,清韵、幽然。她像一首诗,像一幅画,在心里已经收藏了她……</h1><br />文字、图片:曹文炳(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