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那朵云

<h3>  二十五年前,初次见公婆。</h3><h3> 公公五十五岁,斯文儒雅,温和中有一份少有的从容淡定之气。话语少得惊人,很少听他言笑。偶尔一笑,也从不出声。身为农民,一辈子没干过农活,一支笔杆是他一辈子养家糊口的工具。</h3><h3><br></h3><h3> 婆婆长公公四岁,身材不胖不瘦,性格开朗豁达,快言快语,一幅雷厉风行,精明能干之态。婆婆虽没有文化,但是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处处懂得礼让,颇受四邻尊敬。婆婆手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一日三餐也有滋有味,下地干活儿更是毫不含糊,手下利索。脾气有些小暴躁,但是,还是慈爱时多。</h3><h3> 婚后,婆婆知道我不吃肥肉,每次炖肉都把瘦的夹给我,直到现在思想起来还有些受宠若惊。在家里,我的老父亲是不允许这样宠孩子的。</h3><h3> 有了儿子之后,这个小家伙直接变成了奶奶怀中之宝。就连沉默少言的爷爷也喜笑颜开。这三双眼睛总是咪咪笑,眼神里抹了蜜一样甜。这个世界好像一切都没有那么重要,除了孙子,还是孙子。那股柔情,漾得家里暖暖的温馨。</h3><h3> 婆婆有时犯个脾气,就如暴天儿一样,电闪雷鸣!一会儿就好。公公泰然自若,仿佛看不见,听不着一般。任风吹雨打,巍然不动。婆婆性子急,公公却总是慢条斯理,临危不乱。任凭婆婆数落,公公不温不火,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很少见他老人家发怒。偶有小怒,也不吓人。</h3><h3> </h3><h3> 我想这是最典型的互补型夫妻吧。一静一动,相得益彰。</h3><h3> 日子那么快,儿子长大了。公婆老了。忽然想起那首歌:时间去哪儿了?</h3><h3> </h3><div> 婆婆今年84岁,耳不聋,眼不花,身材笔直,只是走路脚步越来越轻。我们以前常笑她能把地球踩翻个儿,现在只能偷偷的说:妈走道儿咋没声音了呢?</div><div><br></div><div> 公公的身体每况愈下,婆婆悉心照料,无微不至。尽管如此,公公的身体还是让人担忧,话越来越少,嗜睡,每顿饭只吃一点点,身体越来越瘦,越来越虚弱。</div><div> 那日老张回家,发现老父亲已经不能上炕,他用力抱起老父亲,不想到父亲的体重已经轻飘飘的。老张落泪:老父亲恐无多日了。自此,儿女们日日陪伴。</div><div> 病魔一次又一次侵袭。住院,出院,反反复复。</div><div> 2017年5月28日,公公再次住院,不睁眼,不说话,只能喝一点点水,儿女轮流陪护。儿子为了能常回家看望爷爷,宁可失去好的工作机会,他说:什么东西都能失而复得,唯独亲人,走了就不能再回。在最后的时光里,儿子就静静的看着爷爷,不说话,不停的摩挲爷爷的头,像安抚一个幼小的婴儿。那祖孙深情,让人羡慕且嫉妒。是啊,爷体不安,孙不远游。唯有陪伴才是对慈爱爷爷最好的报答。</div><div> 那日,婆婆来到医院亲自看望老伴儿。她一只手摸着老伴儿的手,一只手摸着老伴儿的脸轻轻的柔柔说:我来看你啦!睁开眼,跟我说说话!</div><div> 生平第一次,听见婆婆细语柔声。往日在我心里坚强,刚硬的婆婆原来也如此柔情似水。那一刻,竟忍不住泪眼婆娑。病房里的人也无不为之动容。</div><div> 2017年6月6日凌晨丑时,公公仙逝,享年的80岁。儿女嚎啕,天降细雨。婆婆却异常平静。</div><div> 后来她跟我说:我嫁给你爸的时候,他才17岁,打现在,还是个孩子呢!农活啥也不会干,成天跑东到西的给人送信(邮递员)。我也舍不得让他干活,我比他大,我啥都能干。后来去北京首钢上班,偶尔回来一趟,还是舍不得让他干重活,我能做到的就不让他挨累。我比他身板好。他话少,从来不会说些贴心的话,只是每件事都会做的妥帖。好脾气,从来不打骂孩子。后来从北京首钢辞职回家是因为家里人多,心疼我累的慌。回来后当了一辈子会计,多大事儿也不吱声,一个人扛着。一辈子不跟人争高低上下,心怀善念。这样走,挺好的。有生就有死,谁也躲不过。就是我忒后悔,我脾气不好,他性子慢,我总跟他耍,跟他吵吵,他从来不跟我嚷嚷一句。爱听不爱听,都自己咽了。</div><div> 舍不得,舍不得让他干重活。舍不得,舍不得与她争吵。这是一对老夫老妻最简单朴素的爱吧。</div><div> 是啊,人生终有一别。父母,夫妻,儿女,爱过,别过。&nbsp;</div><div> 祈求天堂亲人安好!</div><div><br></div><div> </div><div> </div><div> </div><div> </div><div><br></div><div> </div><h3><br></h3><h3><br></h3><h3> 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