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尹默 永远的大师——杨家坝小学举行沈尹默先生诞辰134周年纪念活动

杨小天天乐

<h1><b>  心中的"尹默",永远的大师。6月12日,在一代宗师----沈尹默故里,汉阴县城关镇杨家坝小学举行了沈尹默先生诞辰134周年纪念活动。</b></h1> <h1><b>  为引导师生追忆先贤,学习大师的为人之道、处世之道、好学之道,活动中,师生们走近先贤,回顾了沈尹默先生光辉的一生,深情诵读了尹默先生的新诗代表作《月夜》;</b></h1> <h1><b>  参观了校园"三沈"文化墙和宣传展板。孩子们边看边交流,对沈尹默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对"三沈"在书法、文学、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赞叹不已,同时也为汉阴这张独特的文化名片深感骄傲和自豪。</b></h1> <h1><b>  &quot;三沈&quot;故里,翰墨飘香。为传承地方文化、打造&quot;一校一品&quot;,近年来,该校非常重视&quot;三沈&quot;这张文化名片的独特魅力,打造了以&quot;三沈&quot;文化内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墙、校园图书角、礼仪墙等;举行了参观&quot;三沈&quot;纪念馆的研学旅行活动、书法教学&quot;进课表、进课堂&quot;;大力推广国学经典教学、阅读活动等,校园书香味浓,&quot;无声润物&quot;,让&quot;三沈&quot;精神浸润心田。</b></h1> <h1><b>  &quot;我长大了也要成为像沈伊默先生这样的人&quot;、&quot;三沈是我们的骄傲&quot;,纪念活动中,同学们纷纷道出自己的心声。</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追随校长的脚步,我们聆听大师的故事</b></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全体师生向先生默哀致敬</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看,我们听的多认真!</b></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我是六年级的班长,刘润,我也爱读诗,刚刚还参加了陕西省朗诵大赛安康分赛区的比赛,获得证书和奖杯,我也要像尹默先生一样,做一个博学善思的人!</b></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我是五年级李美丽,尹默先生的《月夜》我记住了!</b></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我是四年级王捷,尹默先生背不出文章,急的大病一场的故事我记住了,先生追求上进、热爱学习的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b></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活动结束,我们仍想走近一点、再近一点,仔细的看看您!</b></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美丽的校园我们的家!</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书香校园,我们的乐园!</b></span></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心中的尹默 永远的大师</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沈尹默先生诞辰134周年纪念活动</b></h3><h3> </h3><h3>老师们,同学们:</h3><h3> 大家中午好!每年的6月11日,沈尹默先生诞辰纪念日,全国各地的文化名人都会以各样的纪念形式追忆先贤。今年的6月11日恰逢周末,所以今天我们举行集会,开展"心中的尹默,永远的大师"—沈尹默先生诞辰134周年纪念活动。</h3><h3>第一项:向先生致敬、默哀</h3><h3> 全体立正,默哀!(礼毕)</h3><h3>第二项:先生生平、文化造诣简介</h3><h3> 沈尹默先生是浙江吴兴人,1883年诞生于陕西兴安府汉阴厅,今陕西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民主街。原名君默,祖籍浙江湖州人,是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书法大家,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1946年,沈尹默自重庆到上海定居,直至1971年病逝。因祖父和父亲都曾在陕西南部做官,因此他生在陕西汉阴,兄士远,弟兼士,皆负盛名,有"北大三沈"之说。沈尹默早年游学日本,25岁移居故乡吴兴,并在湖州、杭州教书。1913年2月起进北大,教书16年,还兼教燕京大学、女师大及医专等校,桃李满天下。1929年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后又任北平大学校长。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h3><h3> 沈尹默先生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于右任)"之称。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说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1932年,因反动政府开除学生一事,沈尹默愤然辞去校长一职。</h3><h3> </h3><h3> </h3><h3> </h3> <h3>  沈尹默先生早岁知名,但清晨磨墨,振笔疾书的习惯,50多年从无间断。他大力弘扬书法艺术。早在北大,课余之后他就曾设书法研究会。晚年在上海,培养出了胡问遂、拱德邻等书法名家。有名家评论,尹默先生一生,不自欺,不欺人,求真、求实。在中国书法最黯淡沉闷的时期,先生不止一次感叹前人和自己学书所走的弯路和所临的困惑,他希望这种局面不再见于来者。便在六十岁以后,在书法千百年来被视为不传之秘的根本方法上,做长久的、系统的研究,将70余年学书经验和盘托出,以最浅近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同道和后人,于是有了《执笔五字法》、《沈尹默论书丛稿》等震烁古今的书学论著,为后人学书法架起了一座捷径之桥。</h3><h3> 沈尹默先生一生从不张扬,低调又默默无闻。他是新文化运动先驱,最早写新诗的诗人,被称为新诗三巨头之一,他还是《新青年》杂志主编六教授之一。先生一生写诗逾千首,词数百阕,至今已有十余种诗词集行世。撇开书法,单就先生诗词而言,也丝毫不比唐宋名家逊色。有人说,尹默先生是集人品、学品、书品、诗品&quot;四绝&quot;于一身的大家,此非过论。</h3><h3>第三项:朗诵尹默先生作品</h3><h3> 《月夜》</h3><h3> 霜风呼呼地吹着,</h3><h3> 月光明明地照着。</h3><h3>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h3><h3> 却没有靠着</h3><h3> 《月夜》是现代诗人沈尹默于1926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也代表着当时的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作为最早发表的白话诗之一的《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项:参观文化墙</b></h1><h3><b> </b></h3><h3><b> 大家还记得这面墙以前的样子吗?它是根据原来破旧不堪的围墙改建的,铺设了草坪,砍掉了原来让我们平增劳动和欢乐的水杉树,栽下了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水杉树,摆上了共大家休闲读书的长椅,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也许大家平时忙于工作和学习,没有顾上看它们一点一滴的变化,但是,这里的每一棵树是校长亲自去苗圃选的,这里的每一个字和每一幅画的内容都是校长到三沈纪念馆去学习、去请教,李娟馆长毫无保留指导,再由西安美院的老师和汉阴书法大师刘康奇一笔一划描上去的。</b></h3><h3><b> 这面文化墙共分为两大板块</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透过我的同学看围墙,这是原来的样子!</b></h1> <h3 style="text-align: left;"><b>  这面文化墙共分为两大板块</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 第一部分</b></span></h1><h3> 1.一门三杰 2.庄子专家——沈士远</h3><h3> 3.一代宗师——沈尹默 4.国学大师——沈兼士</h3><h3> 这是一个充满中国传统翰墨书香的家庭,沈家六兄妹和他们的母亲都能吟诗填词,写一手好字。兄妹虽多,但彼此相处融洽。他们在汉阴读书习字,赋诗作文。课余之时,或登文峰塔远眺百里山川,或访庙宇碑楼寄情于山水。每当春秋佳日,兄弟姊妹,或翻凤凰山过汉江,前往镇巴同游,或越秦岭沿子午古道至西安造访师友。沈氏三兄弟和他们的祖辈三代人在汉阴小城生活了将近四十年。如果说,四十年的时光是一杯茶,那么每一滴水,每一缕香,便都是生命挥之不去的氤氲和记忆。每一寸时光,都会在一个人的一生里打下不容忽视的烙痕和印记。</h3><h3><br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部分:三沈昆仲的成长历程</b></h1><h3> 三沈兄弟年少时在汉阴读书,师从一位70多岁的李姓秀才,从小即教授他们《千家诗》等。画面表现三位五六岁的孩子,认真严肃的在老师的教导下诵读诗文。</h3><h3> 沈尹默在《自述》讲到夫子时说:&quot;我五岁上学,发蒙的李老师是一位年过七十的不第秀才,他却爱好诗歌,时常喜欢念几遍千家诗中的名句,如‘将谓偷闲学少年’之类给我们听。&quot;&quot;后来另请了一位湖南宁乡吴老夫子。这位老夫子自己虽然不作诗,但教我们读唐诗三百首,我觉得很好。</h3> <h3>  三沈兄弟自幼研习书法,其中沈尹默十三岁便为人题写扇面,在汉阴对书法的刻苦学习为他今后成为一代书法宗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画面表现三沈兄弟在父亲的指导下临帖习字。</h3><h3> 沈尹默自述:&quot;我十五岁时,已略知书字,因命我将祖父题壁诗钩摹一通藏之。父亲喜欢写字,随忙于公事,但我也于无形中受到父亲的熏陶。&quot;春秋时节,闲来无事的时候,同兄弟姊妹聚集,写字作诗,呈请父亲,评定甲乙。&quot;</h3><h3><br /></h3> <h3>  沈氏家族历来便有严谨的家风和传统的自学习惯,三沈兄弟一直以来秉承了严格的家风家训,画面表现沈尹默在一次背颂不下来老师布置的文章时,急的大病一场。</h3><h3> 沈尹默自述:我的第二位老师,吴老先生教人很严厉。我自小就没有记忆力,十四岁那一年,因为背不过书,急得生了病,在家中修养了一个时期。这段时间,一连读了几遍红楼梦。又看了一些小仓山房的著作,以及李、杜、韩、白等唐人的诗选,其中尤其喜读香山的作品,这样,就引起了对于诗歌浓厚的兴趣。&quot;</h3><h3> 因早年僻居陕南,既无良师,可以请益,新旧学问,皆无根底。只以自己兴趣所在是诗词与书法,因而不断暗中摸索。偶遇有人谈诗论字,即从旁注意听取,然后回家,加以思考,觉得合乎情理,才敢说出来。至今学习,犹循着这一途径(静心思考,认真钻研,追求真理,不妄自定论)&quot;沈尹默自己对陕南时期的评价是:&quot;山居生活,印象至深,几乎规定了我一生的性格。&quot;</h3> <h3>  三沈昆仲的祖父和父亲均在陕南为官,其父亲两次出任了汉阴厅的抚民通判。期间他们的父亲沈祖颐任定远厅(今汉中市镇巴县)抚民通判,但家属一直在定居在汉阴。画面表现三沈兄弟十几岁时在春日闲暇之余游历汉阴山川美景。</h3><h3><br /></h3> <h3>  三沈兄弟在辛亥革命后先后进入北大任教,他们成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先驱,三沈昆仲身着长衫凛然站立在北京大学门前。</h3><h3> 沈尹默先生的外孙著名油画家、西安美术学院研究院副院长、陕西油画学会会长谌北新教授回忆祖父时说:‘三沈’的学问、思想、为人、性格乃至衣食习惯等等都是从汉阴来的,是汉水文化养育出来的,是严格的家教熏陶出来的,是多年的‘童子功’练出来的。没有在汉阴多年练下的‘童子功’,‘沈天下’(沈士远)、沈尹默和沈兼士一入北大就讲历史,讲哲学,讲文学,一讲一学期,滔滔不决地讲了一二十年,那能现蒸现卖吗?…… "</h3> <h3>  14年前,在沈尹默先生诞辰120周年和举家迁离汉阴100周年之际,青山秀水养育的故乡人民,为这位立德、立功、立言、立艺的文化巨人和同他一样享誉海内外的沈士远、沈兼士昆仲,修建了汉阴沈氏三贤纪念馆,随后又在县城凤凰文化广场塑造了三位大师的花岗岩石像,在龙冈公园设计制作了三位大师的生平事迹花岗岩壁画。2016年秋天,杨家坝小学167名学生和17位老师一起走进了三沈纪念馆,向先生献花缅怀;2017年春天,三沈画像、三沈故事、三沈精神融入杨家坝小学校园文化,为杨家坝小学的文化内涵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在沈尹默先生诞辰134周年之际,我们有理由怀念他,学习他、传承他。 </h3> <h3>  有人说:我们有太多的理由纪念他,因为他为北大、为艺术、为国家、为民族默默做出的贡献是那么大,他的人品、学品、书品、诗品是那么高,以至热爱他的人是那样多,那么不分国界,那么不分时代。 </h3><h3> 作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大师,沈尹默先生时时在昭示后人:我们应为世界留下什么?我们能为世界留下什么?这是沈尹默先生曾经深思并且毕生努力实践的,也是前辈先贤们托付给我们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事业。</h3><h3><br /></h3><h3> </h3> <h3>  最后,以三先生沈兼士的一首小诗结束今天的活动。这首诗是在1944年春,三先生为躲避日军搜捕,自北京南下途经陕南到四川,怀念儿时的春天,与父母兄弟姐妹在陕南生活时的一首小诗:《过陕南》</h3><h3> 漠漠轻阴欲雨天,海棠开罢柳吹绵。</h3><h3> 鸣鸠有意惊春梦,唤起童心五十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