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峡谷国家公园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那里原是海洋。地球的板块运动造成海床的隆起,沧海变高原。东面的洛基山脉,阻挡住了西来的水汽。降下的雨雪形成了科罗拉多河。上部的沉积岩,本来就比较松散。被科罗拉多河水侵蚀剥离。天长月累,无形的水,把有型的地表雕刻出大自然的最美的杰作:大峡谷。</h3> <h3>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大尺度的均匀隆起。也就是海床的水平抬高。其结果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峡谷壁上的水平层次变化。而这个变化,恰好记录了地球的历史变迁。因为沉积岩本来就是由于泥沙与海中生物残骸沉积而成。每一层都记录了当时的历史状况。暴露的大峡谷壁就把当地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h3> <h3>大峡谷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登山者的天堂。每年五月下旬,是横越大峡谷的最佳时期。对初学者尤其如此。横越大峡谷英文叫Rim to Rim或简称R2R。走R2R,大约有25英里。</h3> <h3>大峡谷的南北缘,地处高原,北缘海拔有8241英尺,南缘Bright Angel trailhead也有6841英尺,South Kalbab Trailhead的海拔更高,达7200英尺。正因为海拔高,北缘冬天常年关闭,每年五月十五日后,北缘才重新开放至十月十五日。虽然南北缘海拔高,其谷底只有2460英尺。当北缘早晨气温在冰点附近时,谷底中午的气温常在一百余华氏度。所以高原,温差,距离是横越大峡谷的挑战。</h3> <h3>有挑战就有回报。在大峡谷中穿行,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其恢宏的气势。也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其斑斓的色彩变化。前面说过,岩石的色彩对应了一个地质时期。我们感受其变化的同时,也在见证地球的历史。从北缘到谷底,我们一步步走进历史,从谷底到南缘我们又一步步走回现实。</h3><h3><br></h3><h3>我很晚才决定去横越大峡谷的。开始陪几个朋友做体能训练。做到最后,经不住诱惑,到五月八日也决定去了。R2R,有不同的组合。最简单的是从北缘下,南缘上。若反过来,因北缘地势比南缘高1千英尺,爬起来要更辛苦些。单程的R2R,还有取车的问题。若把车停在北缘,走到南缘后还要预订摆渡车回北缘。所以有人会选择走R2R2R,即走去再走回。</h3><div><br></div><div>五月十九日一早,我们从圣何塞机场租好车,于7:11分正式上路。北缘距圣何塞有七百七十英里,近十二小时车程。我们于晚八时左右赶到北缘的Kalbab Lodge. 那里基本上是未开垦的处女地:没有手机信号,没有WiFi,没有宽带服务。对硅谷人,这如同回到了刀耕火种的年代。</div><div><br></div><h3>次日早上4:30从北缘的旅馆出发,5点我们抵达Kalbab Trailhead。附近的路上已停满了车。虽是清晨那里早已人声鼎沸。我们在那里集合拍照后,于5:20左右,加入爬山的人流。 开始在密林中穿行。往下走,林木变得稀疏,大峡谷的巍峨身影不时从林木的间隙中隐现。</h3> <h3>初升的太阳,将金色的阳光投射到北缘高处的岩石上,宛如让其戴上一顶皇冠。</h3> <h3>行进中我们身旁石壁的颜色跳跃性地改变。提醒我们走过了不同的地质年代。当林木稀疏时,我们已进入两亿年前的二叠纪。</h3> <h3>继续下行,我们经过石炭纪,泥盆纪,不觉便走到属于寒武纪地盘的Manzanita休息站。这里离北缘有5.4英里。休息站里有水站,长椅,及洗手间。</h3> <h3>我们在Manzanita休息站稍事休息后便赶往1.4英里外的Cottonwood Campground。Roaring Springs的源头涌出的溪水,在此地流到我们的脚下,并一直伴随着我们走到科罗拉多河边。</h3> <h3>Cottonwood Campground是个重要的休息站。再往下走,我们进入内峡。那里是沙漠型气候,高温,无遮阴,无水站。下一个水站在7.2英里外的Phantom Ranch。内峡的岩石也不再是沉积岩,而是更坚硬,古老的变质岩,有十几亿年的历史。地球上有三类岩石:水成岩,火成岩,和变质岩。沉积岩即是水成岩,火山口喷发出而凝固的是火成岩。变质岩是前两种岩石经历了高温,高压后重新结晶变成的。变质岩坚硬,不易被侵蚀。科罗拉多河就在变质岩石的河床上流淌。<br></h3> <h3>我们到达Cottonwood Campground后稍事休息,补充完水后便开始向7.2英里外的Phantom Ranch进发。当时已是早9:45分。由于天气炎热、无遮阴,一般人们是较忌讳在夏季10点后走这条路的。但我们在五月中下旬去,内峡的气温还在能忍受的90华氏度。所以能毫无顾忌地上路。</h3><h3><br></h3><h3>尽管内峡太阳暴晒,由Roaring Springs形成的小溪一直伴随着我们走到Phantom Ranch. 水声给我们带来一丝凉意。若在一百多华氏度的日子里,行路人没准还真要靠此小溪来解暑。大概这也是为何这一段从未建水站的原因。</h3> <h3>在离Cottonwood Campground 1.6英里处,有个叫Ribbon Fall的瀑布。若时间,体力允许,花上一小时拐去看看是非常值得的。瀑布离trail不远。走得越近,瀑布越美。与一般的瀑布不同,这个瀑布的水落到下面的一个高台上。水滋养了上面的植物与青苔,把高台打扮得郁郁葱葱。让其在沙漠中别开生面。</h3> <h3>一条小路沿着石壁把我们一直带到高台之上。瀑布的水,形成了一道水帘。让人感到仿佛置身于在水帘洞前。</h3> <h3>从Ribben Fall返回主径,我们继续前行。三个小时后,到达Phantom Ranch. 进入Phantom Ranch前还遇到三个统计走R2R人数的工作人员。据他们说当天有350人从北缘走到南缘,约250人从南缘走北缘。一天有六百多人走,可见五月走R2R的时兴程度。闲聊间,他们还建议我们下午在Phantom Ranch避避暑后再走。我们还真按他们的建议做了。</h3> <h3>Phantom Ranch真是一个设施齐全的好去处。这里有电,有商店,还卖冰镇柠檬汁。厕所设施也是最干净齐全的。我们在此就着冰镇柠檬汁,吃了些东西。大家坐在那里随心所欲的聊天。我们心里明白,从此地离开不久,即是科罗拉多河,过河我们要走漫长的上坡路了。</h3> <h3>我们到下午3:10左右开始上路。走过Bright Angel Campground,随即到达科罗拉多河边。此时是下午3:27时刻。五月的科罗拉多河,水量充足,清澈。快速流动的河水不时被河道中的岩石激起层层白浪。大峡谷地段,科罗拉多河的河床比降为每千米150厘米,是密西西比河的25倍。比降越高,水动力越大。正是这个水动力,冲走了任何试图阻挡它的泥沙与碎石。用几百万年的时间,鬼斧神工,雕刻出大峡谷的旷世杰作。</h3> <h3>从Silver Bridge上穿过科罗拉多河。我们进入了南缘的地界。开始的几英里,上升的坡度并不大。反倒是沿河走的一段沙子路让人感到一丝费力。</h3> <h3>到下午4点多后,我们才转向远离河流,开始真正攀登南缘。此时我们已在大峡谷中走了近11个小时了。</h3> <h3>大峡谷的剖面,呈抛物线形。越靠两缘,越陡峭。我们的爬坡开始也并不怎么费力。下午四点多的光线已开始柔和。爬坡之余还能欣赏周围的美景。</h3> <h3>到下午6:20,我们赶到了Indian Garden. 这是南缘的一个主要的,植被茂盛的休息站。这里离南缘还有4.6英里的上坡路。平常4.6英里对我们是小菜一碟。但现在我们已走了13小时,这最后的4.6英里,我们还要爬高三千多英尺。对我们的体力是不小的考验。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到此时我们只能一步一步走上去了。</h3> <h3>等走到近9点,天完全黑了。带上头灯,我们大概只能看清脚下的路。此时的山路,异常陡峭。每上一个台阶,都感到费力。我们一组7人,互相鼓励。不时提醒后面的山友可能会遇到的横在路上的原木门槛。大家也不时互相提醒要走在靠山的一侧。黑天之下我们实在不知另一侧是否是万丈悬崖。有时在路边稍事休息。向后看,发现在山谷中,有数个亮点沿着我们走过的小径慢慢地向前移动。登上南缘是此时路上所有爬山人的目标与心愿。</h3><div><br></div><div>我们是晚10:10分登上南缘的。经过16多个小时的攀登,我们终于穿越了大峡谷。尽管疲惫,每个人都兴奋无比。我们不论早到晚到。每个人都经受住了各种极限考验。正是这些考验才让我们有更完整的人生,更坚韧的精神。前面提到,只有经过高温高压,岩石才能成为变质岩,才能变得坚硬,不被侵蚀。才能委以重任,将科罗拉多河送入加利福尼亚湾。石头如此,人亦然。</div> <h3>横越大峡谷的高度变化。</h3> <h3>横越大峡谷走过的长度。</h3> <h3>鸣谢: 感谢湾区黄页爬山群群主Jack Sun对R2R及其它登山活动的精心组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