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波斯文明一一走进伊朗

刘加子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伊朗是一座恢弘的露天博物馆,拥有令人惊异的伟大建筑群,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所有这些都是这片美丽土地的依旧引以为荣的史诗。宏伟的宫殿和著名的德黑兰博物馆,神秘的建筑掩映着荒凉的沙漠,可爱的亚兹德,沉默的高塔代表着波斯教的中心。无以伦比的伊斯法罕,没有人知道它到底能向我们展示什么样的博大。</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在首都德黑兰的自由广场上,),佇立了一座自由纪念塔,她气派雄伟,风格新颖,由西郊麦哈拉巴德国际机场驱车进入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座纪念塔。塔高45米,塔基长63米,宽42米,呈灰白色,采用钢筋水泥和大理石建成。自由纪念塔于1971年10月落成,伊朗建筑师候赛因·阿马那特在设计该塔过程中,既注意吸收外国建塔的优点,同时注意充分体现伊朗建筑的民族风格。塔的底层是博物馆和电影馆。电影馆可容纳500名观众,5部电影机同时在一块宽敞的银幕上放映,影片的主要内容是伊朗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山河风光和名胜古迹。这里是游客云集的地方,想看电影常常要排队等候才能购到入场券。从塔底沿着275级石阶盘旋而上,可到达塔顶的瞭望台。站在瞭望台上,环顾四周,金碧辉煌的古老建筑,气势非凡的高楼大厦,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从城南的火车站开始,向北越过旧城区、新城区,直到海拔1600米以上的厄尔布尔士山麓的避暑胜地,德黑兰全城景色尽收眼底。</p> <h3>   </h3><h3>夕阳西下,一对当地的伊朗夫妇带着孩子行走在自由广场的中轴线上。</h3> <h3>  华灯初上的自由塔下,源源不断地上演着激情与浪漫!</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33孔桥坐落于伊朗伊斯法罕,是萨非王朝大桥设计的杰出代表,也是伊朗七大桥梁之一。于1599年开始建造,1602年完工,因有33个孔,而被命名为33孔桥。33孔桥横跨扎因达鲁德河,是伊朗著名景点之一。</p> <h3>  33孔桥的桥拱呈伊斯兰建筑典型的桃形,桥的中间可以通行车马,现在只是用作步行桥。33孔桥见证了历史,目睹了伊斯法罕的发展,是一个建筑,更是一件艺术。</h3> <h3>  在桥上聊天的年轻人</h3> <h3>  桥分为上下两层,长297米,宽13米,共33孔,在建成之初,这座桥既承担了桥梁的功能,同时又是大坝,尤其在旱季将珍贵的水源拦截下来。</h3> <h3>  和家人一起做这里度过的休闲时光</h3> <h3>  每天都有不同的人高兴地漫步在33孔桥上,他们有的是甜蜜的情侣,有的是步履蹒跚的老人,有的是牙牙学语的孩童,还有那披着黑纱的伊朗美女……他们怀着怀旧的心情来此观赏这座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大桥。</h3> <h3> 别有洞天,这里随时上演着有趣的故事。</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伊斯法罕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源自雪山的扎因达鲁德河贯穿城市中间。河流上建有十几座大桥,我们参观和拍摄了哈鸠大桥。双层拱桥的构造很巧妙,上层让人和马车跨河通行,下层的排水孔在洪水来时起到分洪作用。</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哈鸠大桥的两层拱隆用不同颜色的花色瓷砖装饰,具有伊斯兰建筑风味。桥的中央建造了精致华丽的观礼台,是萨法维王朝时国王举行盛典时观礼之用,而大臣们则分立于旁边两侧的拱洞中观礼。在夜间时分,大桥连绵的桥孔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金碧辉煌和气势磅礴。</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夜巳深、人未静,金光穿洞,</p> <h3>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哈鸠古桥不仅是一样交通工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一件艺术品,大桥优美的外观,600年来依然显得绚丽而实用。成为众多游客观赏的对象,是伊朗最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span></h3> <h3>  大桥下面清凉整洁,是个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凌晨五点,天还未亮,我们便来到了哈鸠大桥桥下,橘黄色的灯光照射在这座600多年的古桥上,每一块石头都绽放出昔日的辉煌!远处,两个年轻人正坐着靠在墙聊天。</h3> <h3>  这是大桥横向中众多桥孔的其中一个。透过桥孔发觉天空岀现了鱼肚白天快亮了。</h3> <h3>  从桥下来到桥面,天渐渐亮起来了。暖色的大桥灯光和冷色的天空形成了冷暖色调的对比,一位披着薄纱的波斯美女立于桥头,我赶忙用超广角镜头、以脚下漂亮的鹅卵石为前景拍下来这幅作品!</h3> <h3>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天巳大亮,我再一次来到桥下,看见两位聊天的年轻人还在继续。</span></h3> <h3>  清晨最早到来的游客</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在伊朗摄影创作的八天时间里,我和好友起早贪黑,拍摄了不少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span></p> <h3>  这里黎明静悄悄,但灯火辉煌、皓月当空,和风习习一派祥和!</h3> <h3>  蓝色清真寺做晚祷告的市民</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夜幕下霍梅尼广场上的喷泉伴随着悠扬婉转的音乐翩翩起舞</p> <h3>  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物注定会让人暗生情愫,一见倾心。粉红清真寺一定会在其中。一条并不宽阔的街巷 ,一扇并不壮丽的外门,即便走进院内,依旧是清真寺建筑中常见的对称布局。当到过一些清真寺后,这样的外表 并不足以让人流连。然而一旦靠近这座内敛的清真寺,双脚踏进冬宫的那一刻,心便瞬间沦陷。就如同一位神秘的 波斯美女,千篇一律的黑丝面纱下也可以是动人的双眸和精致的妆容。这里无需夸张的装饰,只需一道晨光,当耀 眼的光芒透过玻璃花窗投射在寺内,黑纱滑落,原本模糊的面容顷刻间美轮美奂,精美炫目的光影拂过寺内每一个 角落,就连自身也会身披彩衣,沾染上浪漫。七彩的梦就这样凝固在缤纷的空间里。</h3> <h3>  在这美 好的清晨,一位气质高雅的波斯美女,身披薄纱佇立窗前,凝视前方。</h3> <h3>  是祷告?是忏悔?是思念?还是憧憬!</h3> <h3>  光与影,色与彩,梦与幻,情与调。瞬间在这里激情的碰撞!</h3> <h3>  我为眼前的美丽和真实而感动,長焦短焦多焦段,俯视仰视平视多角度拍摄记录了她无与伦比的光与美的叠加!</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这个古村位于山脉中间的一个山谷里,海拨大约2500多米,它拥有400O多年的历史,村里的人们仍讲着古老的语言,成为了波斯文化的活化石,全城的红色房子与高原风景浑然一体。这里的女性都披戴着印有花卉图案的头巾,穿着带有褶皱的灯笼裙子,还系上一条鲜艳的围裙。人们都保留着帕提亚王朝时期的服装特色。这是里的人文素材十份丰富。</p> <h3>  雁过留声,人过留影。</h3> <h3>  他和他的商店</h3> <h3>  这是一位 陶器制作艺木家,从制作毛坯到彩绘再到烧制。全是一把好手。</h3> <h3>  全神贯注,精雕细刻!</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在雅德兹城郊的沙漠地里,有一个三百多年前的古城废墟。这里曾经是波斯帝国的国教拜火教的居住地。</p> <h3>  现在无人居住,成了一个供人民参观游览的地方,但不收门票,由于保护不够,现在已经坍塌了很多。黄色的土墙,精美的图案和造型,依稀 显露出她当幸年的风采。</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苍穹之下,乱云飞渡,仿佛地老天荒;断壁颓垣、残阳如血,穿越时空何方。</p> <h3>  如血的残阳照在这片废墟上,我用低角度把她突至天空, 苍穹之下,好象在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輝煌以及逝去的苦难与苍桑!</h3> <h3>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去伊朗旅游,波斯波利斯这个景点是绝对不容错过的,其地位就好像中国的长城。这座都城是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即位以后,为了纪念阿契美尼德王国历代国王而下令建造的第五座都城,始建于公元前522年。整个都城建设前后共花费了60年的时间,历经三个朝代才得以完成,当时整座宫殿金碧辉煌、雄伟至极,存储波斯帝国大量财宝珍品,是波斯帝国鼎盛时期的骄傲和地位的象征,各国使节来到这里参拜波斯国王,并敬献上贡品。一直到公元前330年,被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大军攻陷。亚历山大大帝不仅将所有珍宝掠夺干净(据说动用了1万头骡子和5000匹骆驼才将所有的财宝运走),而且一把火将城都烧掉,留下了如今的残垣断壁和曾经的千年波斯帝国辉煌故事。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波斯波利斯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是伊朗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span></h3> <h3>  这是在景点的入口处拍摄的游客进入景点的情形,采用多重曝光的拍摄手法,把北面景点大门进岀景区的游客,和东面远处景区内的古代皇宫的废墟融合在一个画面上,让游客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远古。我的一个组照作品《回到远古》就在这里诞生。</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p> <h3>  同样的表现手法、不一样的影调,营造出朦胧的油画效果。</h3> <h3>  这就是象征波斯波利斯标志的薛西斯门,也叫做万国门,相当于以前各国使节前来拜访的第一道门。这个建筑有18米高,相信当时是很有气势的。</h3> <h3>  绕过百柱大厅,再往前可以看到很多宫殿墙上的浮雕。</h3> <h3>  古老的图腾</h3> <h3>这里故事太多,内容丰富,有介绍波斯士兵军队的,有介绍各国供奉礼品朝拜的,都是保存完好。</h3> <h3>  我站在北面的山顶,俯瞰整个波斯波利斯皇宫遗址,正值夕阳西下,太阳的余辉给整个遗址抹上一层金黄,在蓝天下折射出昔日的辉煌!</h3> <h3>  当伊朗传统的女人用黑色长袍卷起整个世界的目光,时尚的的女孩们也会用彩色的头巾来妆点自己的美丽;神秘面纱下除了闪躲的眼神,更多的是会笑的美丽双眸。当清真寺里双膝跪地的人们沉寂在虔敬的祈祷中,餐厅咖啡馆里也会传来家族聚餐和朋友调侃的笑语。信仰对于伊朗人不是禁锢,是生活中最自然的一部分。</h3> <h3>  油画般的色调但绝非摆拍</h3> <h3>  匆匆走过清真寺门前的黑衣人</h3> <h3>  瞧这眼神!发生什么事了?</h3> <p class="ql-block">  她俩,她俩和他俩,成双成对。</p> <h3>  夜幕下 的黑衣女郎</h3> <h3>  静夜思</h3> <h3>  在博物管参观的女士</h3> <h3>  伫立在神龛前的女人</h3> <h3>  认真听讲的小孩</h3> <h3>  掖下夹着手杖缓慢走过的大爷</h3> <h3>  也许这是一对父子和一对姐妹</h3> <h3>  我提议:干脆来一个全团合影,由导游马博用我的相机拍摄,左上角那个穿白色马夹的人便是我。</h3> <h3>  霍梅尼广场上亲切交谈的老人</h3> <h3>  篮色清真寺前休息的游客,右边穿白色衣服的大胖子是我们可爱的司机。</h3> <h3>  在博物馆前留影的小学生和他们的老师</h3> <h3>  富丽堂皇一尘不染的清真寺里的人们正在祷告</h3> <h3>  清真寺内,一位女士正在忏悔。她全神贯注的神情和安详的面容告诉我:她已经进入了一种状态或者一种境界!似乎在向“神”诉说着什么?</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这位老妇人静坐在清真寺的一角,旁边放着她刚刚读过的“圣经”。墙壁上挂着的画像是何方神仙不得而知。但从她的眼神里我们可以读出她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h3> <h3>  坐着,跪着,站着。同样都是祷告,忏悔!只要心诚,石头也能开出花来!</h3> <h3>  准备进入清真寺的市民</h3> <h3>  我用长焦在德黑兰街抓拍了一组人像特写,这里的人们对中国人特别友好!一听说我们来自China个个眼睛都会发亮。起初,看见我们会用低沉的声音,眼睛锐利地盯着你问:“you japa”(你是日本人)。我立即自豪地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回答他们:“No l Chinese”(不,我是中国人)。他们大多都会举起大拇指夸上一句:“China Number one” (中国,第一)。后来我才得知他们仇视日本人,热爱中国人。因为日本一直跟在美国的后面全面制裁他们,而中国才是他们的朋友!</h3><h3><br></h3><h3><br></h3> <h3>  一缕阳光下打电话的老者</h3> <h3>  有艺术家气质的睿智老人</h3> <h3>  鼻子能碰到下唇的老阿嫲</h3> <h3>  相濡以沫的伴侣</h3> <h3>  芳华正茂的职业女性</h3> <h3>  黑纱掩不住炽热的红唇,眼睛折射出青春的光芒。</h3> <h3>  岁月就写在脸上,但风采仍然。</h3> <h3>  《挚友》,虽然未曾开口,已是心灵相通。</h3> <h3>  暮然回首一眸,却是风情万种。</h3> <h3>  抱着孩子的男人</h3> <h3>  饱经风霜的维修工</h3> <h3>  陷入沉思的生意人</h3> <h3>  无所事事的摊贩</h3> <h3>  匆匆而过的路人</h3> <h3>  矜持的游客</h3> <h3>  思想者</h3> <h3>  笑靥如花</h3> <h3>  伊朗,在我没来之前,是动乱和危险的代名词,可现在,我认为,伊朗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度之一,伊斯兰教在这里盛行,人人都有信仰,在伊朗的这些天里,没见过任何暴力和动乱,一片祥和,市场繁荣,街道整洁,人们彬彬有礼。这就是我对伊朗的最新印象!</h3><h3><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刘加子:江西省南昌市人</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p><p class="ql-block">江西省艺术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2017全球华人摄影(人文、风光类)十杰</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p><p class="ql-block">现从事摄影创作和摄影教学工作,摄影足迹踏遍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摄影作品有超百幅在国内外获奖,10多幅作品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p><p class="ql-block">刘加子 电话(微信同号)1867985579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