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洒都江堰

夕阳红

<h3>  都江堰是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就向往的神圣地方。那年月,我升入了水利学校学习。天真浪漫的青春使然,我曾立志要做一名李冰式的治水能人。都江堰就是我一直想要去学习的水利枢纽工程。后来由于社会的原因,我的愿望未能实现。现在虽然上了年纪,也早已离开了工作岗位,然而游览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想法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h3><h3> 都江堰,在我有生之年非去不可,一定要深入了解一下李冰治理水患的奥妙。</h3><h3> 今年,机会终于来了,我要去成都旅游了。5月17日终于成行。</h3> <h3>我容易见景生情,随行一路上经常会暗自抒发自己的感情。这不,前面就是都江堰景区竖立的导览地图。然而它违背了指导人们辨别“左东右西上北下南”方位的立图规矩。我不知道都江堰景区的主管部门的所谓技术人员是怎样想的,生硬地把都江堰景区的方向设置成了左北右南上西下东,让人看了十分别扭。没有一点空间概念的人別想看得懂,即便能够看懂,看着也很费劲。</h3> <h3>玉壘山是去往都江堰景区的东门。90元购买全票(我因年龄原因买了45元半价票)可以游览都江堰和青城山,两个景点相距不远。</h3> <h3>不远处的琼楼殿宇群,看上去煞是威武。</h3> <h3>值得拍照留念</h3> <h3>  相传这里是供奉李冰和他的儿子李二郎的。早在南北朝时候,起初建庙是为了纪念蜀王杜宇的。宋代以后,李冰父子双双被北宋皇帝赐封为王,就改为二王庙,供奉李冰父子了。具体封为什么王?那就多了。北宋赵匡胤封李冰为广济王。清朝封为显佑王等。</h3><h3> 李冰受人崇拜,不止是这一个枢纽工程,他们还建了许多造福后代的水利工程。</h3> <h3>玉垒阁</h3> <h3>被封为王的李冰金身塑像</h3> <h3>可惜被导游催赶得紧,未能进去看展品</h3> <h3>都有一颗感恩的心</h3> <h3>庙门</h3> <h3>邓小平手书</h3> <h3>镌刻着“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墙壁</h3> <h3>三官庙不知所指</h3> <h3>治水经验一一深淘滩 低作堰。具体指掏淤泥时要深些,以免内江的水量不够灌溉需求;飞沙堰的泥沙不可淤积太高,以免阻碍泄洪,造成洪灾。</h3> <h3>治水经验一一遇湾截角</h3> <h3>治水经验一一逢正抽心</h3> <h3>都江堰流域图</h3> <h3>  来到玉垒关,关上有一匾额,上刻金堤重镇</h3><h3> 从此关沿松茂古道北上,到达安澜桥。过了桥就是都江堰景区。开始,我很纳闷,导游为什么不选择都江堰的南门进入景区,而是带着我们团到了玉垒山?原来,这个导游选择这条路,是让我们从山上向山下游览,为了节省体力,感谢导游的良苦用心。</h3> <h3>玉垒关的另一面又立一匾额,上刻玉壘仙都</h3> <h3>清嘉庆八年,何先德夫妻倡议修建竹藤桥,大大便利了内、外江两岸老百姓的生活便利。</h3> <h3>在岷江内江和外江上修建安澜桥的何先德夫妻二人塑像,十分受人崇敬。人们为了纪念他们,桥名就叫安澜桥。</h3> <h3>安澜桥桥楼</h3> <h3>安澜桥原来是竹杆制作,现在改建成钢索桥,桥面铺满木板。众人走在上面,晃晃悠悠欠缺安全,幸亏桥面下有钢丝绳拉着。</h3> <h3>指示牌</h3> <h3>  鱼嘴石碑</h3><h3> 过了安澜桥就到了鱼嘴分水堤。鱼嘴是李冰父子治理岷江水患设置的分水堤。</h3> <h3>图中所示的水流方向偏向内江。因为现在是个枯水期,鱼嘴的左侧是岷江,也叫外江。枯水期的内江水量占六成,主要满足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外江水量占四成(外江上现在修了一座调节闸)。到了洪水期,打开调节闸,内江水量占四成,外江水量占六成,有利于岷江水排沙泄洪。李冰父子的设想真奇妙,难为他们在没有测量仪器的年代把岷江的水量分配得这样恰如其份。</h3> <h3>游览过鱼嘴分水堤后,乘观光车去飞沙堰</h3> <h3>  飞沙堰的作用是利用洪水的离心力把石头和沙子甩入外江,避免顺水流入内江,造成洪水泛滥。李冰所处时代属秦昭襄王时期。李冰也没有专门学过水利专业,他能够研究出如此高深的水力学理论,真令古今学者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更是敬佩有余。</h3><h3> 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宋代,把成都市所有水利工程概括起来称为都江堰,后来就把灌县改为都江堰。</h3> <h3> 沿飞沙堰一侧通往外江的河道上修建了一座现代化水利工程一一节制闸</h3><h3> 水面平静,显示闸门处于关闭状态。人们从节制闸上一侧的桥面可以游览到碑亭。</h3> <h3>关闭着的节制闸门(节制闸近照)</h3> <h3>节制闸下游干涸的河床</h3> <h3>李冰治理水患时期所用器材一一杩槎</h3> <h3>碑亭处的江泽民题字</h3> <h3>经过鱼嘴分水堤流入内江的水沿右面的河道流下来</h3> <h3>经过鱼嘴分水堤流入内江的水流</h3> <h3>  从碑亭处可以观看到宝瓶口和离堆两个景点。</h3><h3> 图中的水流即将进入宝瓶口一一北面山体下的那块白色长方块上镌刻着“寶瓶口”。从宝瓶口进入的水流又成为若干支流,灌溉着一千万亩土地。</h3> <h3>  楼阁右侧下的白色长方石块上镌刻着“离堆”字样</h3><h3> 离堆处下游也开挖着一条河道,作为洪水期泻洪渠。</h3> <h3>楼阁处为离堆公园,离堆是李冰开掘宝瓶口时挖出的山体堆积物,后人改建成公园。</h3> <h3>枯水期,离堆阻水使其通过宝瓶口</h3> <h3>  路边的3D影视屏幕</h3><h3> 图上显示的鱼嘴分水堤分开的水是向右流入外江,这是洪水期的分水现象。如果是枯水期,水流是向左流动的。</h3> <h3>  这是李冰治理水患使用过的杩槎和卧铁</h3><h3> 捆住的三角架是杩槎</h3><h3> 横放在圆形内喷泉下的4根圆杠是卧铁</h3><h3> 用竹子编织的长的网兜是李冰治水拦洪的竹笼,内装鹅卵石,截流用。</h3> <h3>诸葛亮的雕像</h3> <h3>  丁宝桢雕像</h3><h3> 相传清朝时期,丁保桢任四川总督后,又封他为太子少保。他的厨师按照他的授意创制了宫保鸡丁的烹饪方法。人们为了纪念他,这道名菜就叫宫保鸡丁,辣味浓郁。</h3> <h3>张松银杏树是86版《西游记》里拍摄猪八戒偷吃人参果的那棵树。弄不清楚摄像师用的什么手法把人参果树死而复活拍摄得那样完美。</h3> <h3>  张松银杏树旁的石碑</h3><h3> 为什么称这棵树为张松银杏树?莫名其妙</h3> <h3>  公园里的琴台</h3><h3> 相传东汉卓文君在这里抚琴</h3> <h3>琴台旁边的珍奇树木</h3> <h3>南门</h3> <h3>南桥</h3> <h3>南桥桥孔下有两个悟空扮演者等待游客合照留影</h3> <h3>  都江堰旧街道,只有经营门店,全部是出售旅游佩饰品的。经营人员一律迁到景区外面居住</h3><h3> 下一站乘观光车去青城山景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