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芳草路·幽幽梅峰道

青莲

<h3>  在苍南县金乡镇西门外梅岭上,有一条梅峰古道。穿梭这条古朴的由石板砌成的小路,就可以从金乡卫翻过梅岭抵达小岙(渔岙)。</h3><h3>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其实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只有小渔船在风浪里颠簸。在古代时常有倭寇、海盗出没,因此海运并没有成为十分安全便捷的交通资源。那么若是要从浙江走往福建,海路被封锁或不能十分保障的话,梅峰古道就是唯一的通道了。</h3><h3> 时代变迁,科技发展了,陆路交通也越来越发达。 如今,已有梅岭公路直通山顶,而这条梅峰古道就成了金乡镇、大渔镇等附近居住者的休闲好去处,时常有来登山、徒步、赏景、游泳的人,人们依然喜欢这个不被打扰绿意葱茏的山林,喜欢这一条古色古香的石板小路。</h3> <h3>  我们被感人的故事吸引,对这样一条充满传奇的历史背景的梅峰古道充满了敬畏之心与神往之情,为一览它的古意风采,也为探寻它的神秘踪迹,几个人乘周末闲暇时间来一趟梅峰道徒步寻幽之旅。<span style="line-height: 1.5;">我们时而疾步上坡寻找历史的脚印,时而徐步下坡临听溪流清唱鸟儿欢歌欣赏着路边原始的风光,又时而驻足拍摄一副别样的景致......在大山的怀抱之中,凉风拭去了一路的疲累,微汗才出就被善解人意的不断的山风擦去了。我们倾听着大山对我们的种种述说,只管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妙。阳光下洁净的石板是我们的向导,带我们去看看古驿站,领着我们去发现古人的雅趣,森林中的野草莓还在长着,菖蒲低头可见......还有古人的手迹就藏在那苍劲的古桥下,刻着它的名字或生辰。美丽的灵巧的石板路,它渗透着历史的味道,经受岁月不断的洗礼。</span></h3> <h3>  梅峰古道旁至今还留有极为珍贵的题刻。这里是交通要道,并且山势险峻,也须要修理和进一步改善,因此历史上不断地有贤能之士出资开路,造福于民,他们的善举只有一小部分在石壁上留下了历史的见证。<span style="line-height: 1.5;">年岁久了,常年日晒雨淋,石壁上长上了青苔,青苔变黑,又长出新苔,原刻有的字迹也淹没在深苔之底。我们尝试刷出历史的旧篇…</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刻字较深的几排字显示:"平阳千户马相公新开岭路,以便往来者。洪武十二年(1379)七月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字径大致上有15×15厘米。</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马相公,名马俊,金乡卫正千户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洪武十二年正是明代初期,那时朱元璋刚坐天下不久。马相公出资建路,说明了在明代以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金乡建卫前,这里已人口密集,往来于闽浙沿海的行人商贾日益增多,因此才有他"新开岭路,以便往来者"之义举。</span></h3> <h3>  岩壁下方有一个小窟,俗称砚池水。据传,若有人喝干一砚水,黄金就让他来得。意思是说在摩崖岭附近有一莲花缸满满的黄金,但必须喝干这一砚池水的人才能得到它。</h3> <h3>  除了&quot;平阳千户马相公新开岭路,以便往来者。洪武十二年七月立&quot;这中间的几行字外,左边还有&quot;绍兴胡孟*捐银五钱&quot;,右边有&quot;金乡监生李文缘赠银......&quot;</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5;">我们几个人从梅岭头涌泉寺出发,沿公路和古道到十八步村,一路上坡下坡翻山越岭走到水库,在水库就能望见山脚下的渔岙了,我们选择在水库折返到十八步村吃当地农家饭。</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5;">据碑文记载</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宋元丰二年(1079)</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善诚禅师在梅岭上插草开山、省转运副使彭权舍,建了一座寺庙,因寺旁岩隙清泉涌出,常年不涸,故称涌泉寺。泉左侧山上有七级石浮屠。塔下有玉乳泉,泉右有弥勒瞌睡峰,其南有钵盂峰,超出群伍,岿然卓立。还有八戒岩双浮峰、老虎洞、金鸡蛋等名胜。</span></h3><h3>  明永乐六年(1408),寺庙在一场大火中毁坏,次年释如瓊 (即玉琳禅师,驻锡过吴兴报恩寺,后完寂于五台山。是清顺治皇帝的国师,雍正皇帝感师之德,于吴兴报恩寺刻碑为志,以作纪念。)发慈募建,浙江都指挥使许公解囊捐助,至宣德四年(1429)竣工。建有大觉殿、方丈室及众多堂、院、斋、楼及放生池。还有珍贵藏经"毗卢华藏"五千零四十八卷。大殿塑有诸佛世尊、天神、罗汉、金刚等。佛像辉煌,妙相庄严。</h3> <h3>  永乐六年的那一场大火中唯一幸免的这一座七级浮屠,小石塔系仿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从现存的遗迹看,无台基与基座,六面六层逐层递收(原为七层),通高三米,塔身每层每面饰壶门,内雕全跌坐于莲花座、双手合十的佛像一尊,现存十三尊。石塔腰檐翼角起翘,塔顶雕饰三角火焰纹,内饰一颗石珠。</h3> <h3>  梅峰古道旁建筑的梅峰涌泉寺在当时是浙南的名寺,曾经鼎盛一时,香火很旺,最多的时候有一千名和尚与八百名尼姑,这些盛况也反过来印证了梅峰古道在那时就是极为重要的交通枢纽。</h3> <h3>  我们走在十八步这一段新修的水泥公路上,两边有不少规模宏大的独门独院的大别墅,别墅旁边还栽种了高大的百万元以上的罗汉松。</h3> <h3>  十八步村如今公路建设较好,在路边专门建有一处供路人歇脚的地方,为过路人免费提供当地特色茶。临近端午,这茶水喝起来有淡淡粽叶香,也不知是什么配方,清雅芳馨……</h3> <h3>  从废弃的驿站这里抛下公路,真正踏上清亮隐于草丛的石板,我们开始拾级而上,寻觅着古人的步伐……</h3> <h3>  幽幽梅峰古道边,青青芳草碧连天。走在这样的古色古香的古道上,人心尚古,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