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牧童牵缰老水牛,渔舟晚唱石碾梦,金杯盛满潼江水,山色共醉说河口。</h3><h3><br></h3> <h3>河口,一个不被多数城里人知晓的地方,一个看似偏远确很美丽的地方,承载着多少红色的传说,背负着多少历史的底蕴。</h3><h3><br></h3> <h3>河口镇——江油市辖镇。位于江油市东北部,三县交界处,距江油48公里,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总人口14000余人。1951年名中兴乡,1958年改中兴公社,1981年改河口公社,1983年置河口乡,1992年建镇。场镇中心所在地又叫燕子场,其莅临潼江畔边,与梓潼县仙峰乡比邻,小开公路(小溪坝至开封)贯穿全境。</h3><h3><br></h3> <h3>河口胜景</h3> <h3>场镇一角</h3> <h3>三千米文化广场</h3> <h3>潼江水</h3> <h3>河口镇为浅丘陵地区,平均海拔733米,全镇耕地面积1.8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48%。全镇无规模企业,属典型的丘陵纯农业生态乡镇。</h3><h3><br></h3> <h3>河口----贡米之乡,蜜柚大镇</h3> <h3>纵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明史,河口的光荣革命史实,便是其足以彪炳千秋的一页。1935年徐向前元帅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北上途径江油,其中一部进驻河口,建立了红色革命政权。1935年5月10日,两名红军战士和30名游击队员在"三道坎"(今河口镇石佛村)与反动民团发生激战,因寡不敌众32人全部牺牲,史称"河口三道坎"惨案。</h3> <h3>河口人民永远以红军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脚印而骄傲,解放初期,河口政府将在当年红军指挥部驻地皇统庙的"德政碑"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纪念碑"。今河口镇三千米后山"三清观"旧址曾是解放期间革命先辈传播革命火种集会、讲学之处。</h3> <h3>刘全林、田定海、张尔旬、田显冯、何嘉善、田守尧、胡光明等多名优秀河口儿女先后投身革命,流芳千古。</h3><h3><br></h3> <h3>1965年5月,中央批准代号为"@@工程"的@@研制基地确立,分布在@@@@地区,其中的@@@@所分布在河口镇,@@@@为生产厂区,内外三千米为职工生活区,河口人民曾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的近万名职工家属提供了生产、生活及物质保障,为国防三线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h3><h3><br></h3> <h3>老厂房,仿佛回到昨天</h3> <h3>厂区里的梧桐已经是参天大树</h3> <h3>曾经的游泳池</h3> <h3>昔日的住宅楼,现今仍在使用</h3> <h3>潼江,源于马角以上,于厚坝汇集成河,河口汇集成江,顺流而下,经梓潼、盐亭、射洪汇入涪江,流向嘉陵江。它虽是一条河流,在我的眼里,它确有着他磅礴的气势,上万吨的巨大黑麻石自然地躺卧于潼江两岸,形成牢固的河床,守护着河口场镇世代的伸延与安全。</h3><h3><br></h3> <h3>河中的石碾,还在述说过去的劳碌辛苦</h3> <h3>潼江河水清澈明净,晶莹剔透。河里独有的鲅(ba)石子、青龙鱼、角角鱼、白条子等倏忽而至,渔舟轻荡,河风拂过,河面就像被一块绿玉屏住,想伸手,却又怕将它弄破……风平浪静时,蓝天、白云、楼台、树木倒映其中,交相辉映,美丽极了。</h3><h3><br></h3> <h3>大河嘴上的洗衣女</h3> <h3>流淌的水自然就会有历史的桥,场镇周围分布着四座桥:平桥、石拱桥、东方红桥和新建的潼江大桥,桥桥相通,生生不息。左为东方红桥,右为潼江大桥</h3> <h3>平桥——经历着洪水与风雨的洗涤,镌刻着厚重的河口历史与文化</h3> <h3>平桥远观</h3> <h3>桥墩镌刻着岁月的痕迹</h3> <h3>石拱桥——小河沟之上,与潼江交汇之处,六十年代末由简易的钢轨桥改建,半个世纪的风雨,见证着河口政治经济的繁荣与苍桑;</h3> <h3>石拱桥上集市</h3> <h3>东方红桥——小开公路必经之道,进入河口的门户,桥头纪念碑现今尚存,由于使用期限及安全,现已封桥禁用</h3><h3><br></h3> <h3>潼江大桥——接替东方红桥使命,和东方红桥地处一处,亲兄弟一般,将继续服务于现今的河口经济建设</h3><h3><br></h3> <h3>河口的环境很美,河口的味道更棒。撩酸菜、碗儿馍馍、搅把团、热凉粉、臭黄荆凉粉、火炮辣子、刮刀丸子等等都是我至今追捧的美味。</h3> <h3>撩酸菜――一把青菜开水里一汤,加上热的米浆或老酸水,恒温发酵,至其产生酸味和涎液,成品色泽青黄,初闻不适,久闻不舍!小溪坝以上的人都喜欢他的味道,广元、剑阁一带以其味的浓烈而喜好,而河口本地确以其选材和做工的精致而著称,可以说居家必备,凉拌、熬稀饭、烧汤……它可是有名的"开胃菜"、"醒酒菜"。 </h3><h3><br></h3> <h3>广元剑阁一带的撩酸菜</h3> <h3>碗儿馍馍――河口本地也有叫它米夹子馍馍的,大米加草木灰浸泡磨浆发孝,放在特制的土砂碗中上笼蒸熟成品,故称其为碗儿馍馍。其色雪白,有讲究的人还会用高粱秸占红色色膏点上梅花状的红花,以示吉利</h3> <h3>在过去,用着走亲访友的大礼相互赠送。如今会做的人很少,想吃吧就去河口农贸市场,用炭火烤的金黄,执呼呼的,外焦干脆,内香清甜,完全可以申报物质文化遗产!</h3><h3><br></h3> <h3>臭黄荆凉粉:一种野生的臭黄荆植物为原料,通过揉搓、挤汁、过滤、沉淀、结晶等工序,成品为墨绿色,类似于豆腐脑状态,保持期8小时以内,口感滑嫩有劲道!现在已经有人工种植加工了。</h3><h3><br></h3> <h3>热凉粉、火炮辣子、就不一一说了!想见识想吃了!嘿嘿,河口农贸市场欢迎您!刮刀丸子只有在河口的坝坝宴上才吃得到呵!</h3><h3>还有喂粮食的猪肉喔</h3> <h3>一种情感,一生依恋,一捧江水,一世情怀,炊烟飘逸着不归的思念,晨雾浓缩着岁月的云烟</h3> <h3>清清潼江水,悠悠故乡情。河口,我心中的永远! 我美丽的故乡!</h3><h3><br></h3> <h3>感悟印象河口,您是不是也想去看看,自驾从江油出发,经中雁路到二丫子分路,过小溪坝镇,一路向东就到啦!绵广高速小溪坝下高速左转15公里即到。欢迎您到河口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