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四年,弹指一挥间,奶奶离去竟然已经四年。常常午夜梦回,奶奶的故事历历在目,就像昨日一般清晰可见。</h3> <h3><b><font color="#ed2308">🌷 </font>生如夏花</b></h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 /></b></h3><h3> 奶奶生于民国年间(1922年)一个富裕的大户人家,外曾祖父是一个读书人,重视孩子们的教育,专门为奶奶的兄弟姐妹们办了私塾学堂,但是奶奶是唯一一个上过学堂的女儿,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女儿经》《教儿经》……。</h3><h3> 于是,奶奶成了那个年代有学问的女子,她算得上民国时期新时代女性,虽说不能和林徽因、张爱玲等女神级人物相较高下,但也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上过学堂的新女性,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h3><h3> 她一生阅历无数,但经历坎坷。历经了四次波折的婚姻,从受人尊重的县长夫人到备受欺凌的农家妇女,再到幸福的晚年,92岁终老去世。这些年间,奶奶尝尽了人间冷暖,不是传奇也是不平凡的。</h3> <h3> 我常常思考,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奶奶接受的私塾教育,对于她来说是幸运还是灾难?如果奶奶像其他姐妹一样,没有上过学堂,也许会拥有一个平凡的人生。但是,我从奶奶的回忆里,我读到了她曾经的精致与高贵,即使是如此短暂的光环和幸福也值得她守护一辈子。</h3><h3> 奶奶的人生故事一直感染和影响着我,我常常把自己置身于奶奶那个年代,思考奶奶这坎坷的人生路,如果换作我,能坚持到哪一站?我的童年里,奶奶也常常教我背诵《女儿经》,而且用女儿经的标准来要求我,教会我作为一名女子应该懂得的教养和言行。</h3> <h3> 🌷 <b>第一次婚姻---愿为人妻、不为人妾</b></h3><h3><b><br /></b></h3><h3> 长大后的奶奶是有名的大家闺秀,长得也是眉清目秀,端庄贤淑,她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希望。但是奶奶美好的人生之梦才刚刚开始,就被稀里糊涂的嫁给了夹江县木城镇的镇长,做了第三房的妾室。听说是镇长相中了奶奶,那个年代女子的婚姻都是父母做主,既然是镇长提亲,哪怕是死路一条,外曾祖父也只能点头答应。</h3><h3> 可是上过学堂,又有思想的奶奶,怎么甘心嫁作他人为妾?虽说是镇长,但是奶奶岂是攀龙附凤之辈。奉旨成婚之后,奶奶坚决不肯与镇长同房,还三番五次的央求镇长把自己给休了,庆幸的是镇长答应了并一纸休书解脱了奶奶。那个年代没有离婚一说,只有"被休"才能获得所谓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又是女子和家族何等的耻辱,但是倔强且独立的奶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条看似黑暗的道路。</h3> <h3>🌷 <b>第二次婚姻---始于最美的时光,止于惨痛的历史</b></h3><h3><b><br /></b></h3><h3> 接下来的日子,是外曾祖父四处为奶奶张罗夫君。那段日子,外曾祖母也在家里抬不起头来,奶奶也被兄弟姐妹们歧视,外曾祖父也没有好脸色。的确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事情是不被允许的,外曾祖父能勉强接受,已经是法外开恩。</h3><h3> 奶奶当然希望自己能早日出嫁,可是在那样的年代和社会背景下,她只能坐以待毙等待着命运对自己的再一次安排。终于有一天,奶奶从佣人的嘴里听说,媒人介绍说洪雅县有一个学校的校长,看重奶奶端庄贤淑而且有学问,不仅不介意短暂的第一次婚姻,还赞美奶奶愿为人妻、不为人妾的新思想和胆识。</h3><h3> 这是奶奶的第二次婚姻,从最美的时光开始,恩爱、幸福且光芒四射,却结束在阴阳两隔的痛苦之中。爷爷很聪明,读过很多书,任职洪雅县一个中学的校长。因为奶奶上过学堂,很容易就走进了爷爷的精神世界,他们共同探讨家事、国事,互敬互爱,相敬如宾。</h3><h3> 很快,奶奶诞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我的大姑),他们的生活变得忙碌而充实,更增添了几分幸福和希望。第二年,爷爷便调任洪雅县担任县长,爷爷奶奶举家搬迁洪雅县定居,奶奶成了受人尊重的县长夫人。</h3><h3> 幸福的光景如期而至,空气里散发着幸福的滋味。奶奶在那样的年华里,经常身着绣花旗袍,一双34码的裹脚也可以驾驭得了高跟鞋。只有这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才配得上奶奶的身份,也不辜负了她高傲脱俗的气质。奶奶常常这样一身装扮,坐着轿子、携着孩子、带着佣人和丫鬟回娘家,每每这个时候奶奶总是能享受到全家人恭迎的待遇,当然还有弟弟妹妹们羡慕的眼神,以及曾经歧视过她的那些人们的阿谀奉承。</h3><h3> 奶奶就这样打发着相夫教子的幸福时光,并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我的二叔),紧接着是第三个孩子(我的父亲)。奶奶在大院深宅坐月子整整40多天,都没有下过床,所有的一切都有佣人和丫鬟代劳,连孩子也是由奶妈照顾。母以子贵,此时的奶奶更加踏实和满足。</h3><h3>奶奶长期居于膏梁锦绣之中,必然会成就她不一样的高贵和优雅的举止,就连牌友们也都是些达官贵人,他们的交流与谈吐间总是会情不自禁的流露出各种高贵与自豪。奶奶受爷爷的影响,低调且平易近人。但奶奶是有学问的新女性,又是受众人尊重和巴结的县长夫人,越是低调越是挡不住那股脱俗的气质。</h3> <h3> 所有的幸福都拖着黑色的尾巴,人生的悲欢离合,终究也不是爷爷奶奶这般常人能够掌控的。就在那些幸福的时光里,中国开始了历史上的"整风运动",这场全国群众性的政治运动,使一大批忠贞的中共党员、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政治上"不成熟"的青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据后来统计人数达到55万人。爷爷便是此次运动的牺牲者之一,在那个复杂的政治环境下,爷爷被莫名其妙的错划为"右派分子",又被闪电般的速度执行了枪决。</h3><h3> 那是1955年的夏日,头顶上的苍穹,泛着灰蓝色的光,凄凄切切地照耀着大地,突然天空飘来一片乌云,遮住了那道光,紧接着阴沉、黑乎乎、电闪雷鸣。这样恶劣的天气,也并没有妨碍"整风运动"的一切行动,大街小巷的老百姓都纷纷向江边跑去。奶奶被家里人看得很紧,不让出门。她什么消息也得不到,只能怀揣着一颗忐忑又焦急的心,在家里来回走动,坐立不安的祈祷爷爷能平安地度过这次劫难。但是,结果却是不曾预料的那般惊天动地。爷爷被执行了枪决!于是,今生奶奶没能和爷爷做一次生死告别,复杂的政治环境决定了他们不能好好的说声"来世再见"。</h3><h3> 夜深人静,奶奶悄悄的来到江边,现场已经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空旷而寂静的河边只有奶奶一个人在拼命的寻找,河风掀起她开叉的旗袍,露出白皙又细嫩的长腿,但是脚上的高跟鞋不知何时已经弄丢了,奶奶赤脚踩着密密麻麻的小卵石踉踉跄跄的前行。她在寻找爷爷的灵魂,她仿佛听到枪响,听到爷爷的惨叫,听到孩子们的哭声,听到闹哄哄的嘈杂声…….。</h3><h3> 近乎疯狂的奶奶,再也忍不住了,跪在江边,双手狠狠的抓住早已散掉的发髻,撕心裂肺的呼喊着爷爷的名字,一声、两声、三声…….,声声都是揪心的痛,可是回应奶奶的只有那黑漆漆的夜和呼呼的风声。</h3><h3> 突然,奶奶感觉到背脊上一股从未有过的冰凉,她不自觉的打了一个寒颤。就在那一刻,她隐隐约约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快走!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带上孩子,带上孩子……"。是的,这是爷爷的声音,奶奶迅速的闻声寻找,但是只那么一瞬,声音已渐渐的消失,夜色又回到了原来的寂静与恐惧。</h3><h3> 奶奶绝望了,真的绝望了,她赤着脚毫无头绪的在江边疯狂的奔跑。青衣江缓缓的水流在夜色中显得如此平静,江边参差不齐的杂草在河风下随风摆动。突然,奶奶在江边停下了的脚步,也许平静的江面下才有属于她的人生,奶奶准备纵身一跃投入江中,结束这残酷的现实。正当此时,她真真切切的听到孩子稚嫩的哭声:"妈妈,妈妈……"。奶奶回头一望,只见奶妈抱着一个不足2岁的孩子,老卢牵着两个不足5岁的孩子,在夜色中匆匆忙忙的朝奶奶跑来。</h3><h3> 奶妈递给奶奶一个包袱,一边摸着眼泪一边说道:"夫人,快走吧,老卢会送你们出县城。眼看天就快亮了,天亮就走不了啦,好好把孩子养大……"。那晚,奶奶在老卢的帮助下,连夜出了县城。她只能先徒步回娘家,但是此时的娘家已不再是风光的大户人家了,几乎没有了奶奶的容身之地。 </h3> <h3> 那一年,奶奶33岁,我的父亲不足2岁。从此,奶奶幸福的人生画上了残缺的符号,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段骄傲的婚姻,那个崇拜和仰慕的夫君,那个美满和辉煌的家庭,通通都被沦为回不去的过往,只能用"曾经"两个字来诠释和述说。爷爷的牺牲,将奶奶的精神世界和物质资源洗劫一空,掏空了奶奶所有一切的一切。</h3><h3> 在后来的平反运动中,历史为爷爷他们书写了平反的篇章。政府曾经寻找过奶奶和几个孩子,想要给予他们良好的安置和弥补,但是寻找无果后便放弃,以后再无人翻开这沉重的历史,爷爷奶奶便真正的成了那次革命的牺牲品。即使找到如何?平反又能怎样?人死不能复生,幸福的婚姻被葬送后无法复原,奶奶的人生再也无法回到从前那般光景。 </h3> <h3>🌷 <b>第三次婚姻---在苦难中挣扎</b></h3><h3><b><br /></b></h3><h3> 奶奶带着3个孩子寻找自己的下一个落脚之地。天无绝人之路!奶奶的背景和经历是藏不住的秘密,仍然有人愿意接受奶奶并一起养育孩子。她没有过多的讲述这次婚姻,只知道这次婚姻一直在苦难中挣扎,不仅没能留下一儿半女,还失去了她的老二。每每说到二叔被饿死的时候,奶奶都会忍不住流眼泪,有时还轻声呜咽,这是坚强的奶奶又一个哭泣的历史事件。</h3><h3> 虽然在农村寻得了安身之处,但是奶奶从小在私塾学堂里长大,成年后又在大院深宅里享受着高贵的生活,什么农活也没有干过,接下来的生活更是举步维艰。</h3><h3> 那个时期正处于农村合作社,只能靠挣工分后分得一些口粮,奶奶是个什么农活都不会的女人,家里的男主人就是唯一的经济来源。在那个吃大锅饭的时代里,靠一个人挣工分养活一家几口人,那是天方夜谭。他们在饱一顿、饿一顿的艰苦中挺了一些时日,好心人劝奶奶想点办法,长此以往会出人命的。奶奶再三思量后,忍痛把二叔送人了。不曾想到,这样的抉择成为了奶奶一生的痛。</h3><h3> 1959年,中国迎来了历史上更为惨痛的革命,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导致中国全面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后被称为三年困难时期,四川把它称之为"细粮关"时代。</h3><h3> 那个时期,路边随处可见被饿死的人,勉强活着也是仰着一张苍白的脸,在更加苍白的寂寥天光下,死板而又消极地等待遥远的春天。可是,春天在哪里?没有人知道答案,给幸存的人们留下的只有那无比灰暗的记忆。</h3><h3> 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样饥寒交迫的日子,但是常常听奶奶讲述那悲壮的故事。不是最最亲近的人所叙述,我是断然不会相信中国历史上居然会有如此惨痛的时期。奶奶从来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工分挣得少,分得的吃食自然也不多,还要把仅有的一点稀粥,分给大姑和爸爸勉强填补他们的生长所需,奶奶却常常饿晕在田埂上。</h3><h3> 他们的精神和肉体受到了无尽的摧残和折磨。有一次,饿得实在无法忍受,孩子们便顺手牵羊了大队的几颗胡豆。可是奶奶本就是不受人待见的外来户,当然不会有人包庇,甚至还故意抓奶奶的把柄。在那个年底,干了坏事或者思想作风出了问题,是要拉到大队上被批斗的。奶奶虽然在艰苦的岁月里,也依然清清白白的做人,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于是,奶奶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把胡豆藏在农村烧火的灶炉里,结果还是被告发后翻了出来,他们便迎来了暴风雨搬的批斗会。对本就饥肠辘辘的奶奶来说真是雪上加霜,曾经高贵的奶奶何曾受过如此的羞辱。</h3><h3> 又一个平凡的日子,天空乌云密布,空气沉闷得让人窒息,岁月蹉跎了奶奶的青春,还不忘雪上加霜的戏弄人。二叔被活活的饿死了!!!原本送去的家庭还算"富裕",至少养活一个孩子是绰绰有余,可是在粮食短缺的"细粮关"时代,别人便不再顾忌送来的孩子。</h3><h3> 奶奶已经习惯了生活带给她的这些苦难和无可奈何,一个人坚强地、默默地承受着失子之痛,甚至没有时间和精力为其痛哭一场,因为她要为活着的孩子们争取那仅有的一点点稀粥。饥肠辘辘的岁月是那般漫长又难熬,为了生活,为了孩子们,为了自己不确定的未来,奶奶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坚持着、努力着。</h3><h3> 奶奶已经不知道什么叫生活?什么叫美好?唯一的期盼便是如何维持着生命里的那口气息。但是,老天却不眷顾,仍然在这个艰难的时刻给了奶奶更为沉重的一击。奶奶在这次婚姻里一直在苦难中挣扎,但是没来得及留下一儿半女,夫君却又撒手人寰,命运再一次将奶奶推向无底的深渊。</h3> <h3>🌷 <b>第四次婚姻---名存实亡的婚姻生活 </b></h3><h3><b><br /></b></h3><h3> 死人已死,活人终归要活下去。奶奶又一次带着两个孩子,再次改嫁给我记忆中的爷爷,这是我唯一见过的爷爷。爷爷姓徐,丧妻,独自带着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奶奶嫁给徐家爷爷后诞下一个女儿(我的小姑妈)。这是奶奶的最后一次婚姻,也是最后一个孩子。</h3><h3> 在那个缺衣少粮的年代,这个组合家庭有奶奶、爷爷、还有六个大小不等的孩子,在严重缺乏劳动力、吃饭人口又众多的现状下,眼看着矛盾与纠纷一天天增多,以至于最后发展到分开单独过活的地步。于是,奶奶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和徐家爷爷在同一个屋檐下,过着名存实亡的夫妻生活。</h3><h3>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此时的父亲已有十岁有余,是这个残缺的家庭唯一的男子汉,他从小就目睹着奶奶的艰辛与不幸。如今,父亲决定有用他幼小的身躯和力量为奶奶遮风挡雨。特殊的社会背景决定了父亲小小年纪就要承担起一个成年男子的担当与责任。</h3><h3> 父亲决定辍学。上过私塾学堂的奶奶比任何农村妇女都懂得读书的重要性,固然不会同意。老师也三番五次的上门劝说,并准备减免父亲所有的学费,因为父亲遗传了他亲身父亲的各种基因,聪明、能干、有胆识与魄力,如果完成学业一定会前途无量。但是坎坷的命运让父亲经历这般苦不堪言的童年,他不忍心奶奶备受折磨与苦痛,还要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止父亲的决定,他不顾奶奶的反对和老师的劝说,毅然决然的辍学回家,为奶奶撑了起那片灰暗的天空。</h3><h3> 也幸好有父亲的担当和大姑的协助,奶奶才不至于孤立无援,把小姑也一天天的抚养长大。虽然生活仍然充满了艰辛,但是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尤其是大姑的出嫁,给奶奶空乏的身躯增添了一点慰藉。</h3><h3> 虽然奶奶的生活在父亲的帮助下逐渐好转,奶奶也终于可以挺起腰板做人。但多年的苦难生活磨尽了她的骄傲与气质,她已经不记得曾经的旗袍是什么样,高跟鞋应该穿,仿佛那是别人的世界。眼下,奶奶考虑的最最重要的事情是父亲的婚姻大事,父亲是奶奶生命里为之骄傲且短暂的婚姻所留下的唯一的宝贝。</h3><h3> 其实,早已有年轻的女士向帅气、能干、聪明过人的父亲暗送秋波,甚至还有明目张胆的向其表白,哪里需要奶奶操这份心。但,奶奶骨子里仍然藏着那股脱俗的清高与情结,一般的女孩过不了奶奶这道关口。</h3><h3> 1978年,经过可靠人家介绍,父亲取了我的母亲。母亲是当时极少的初中毕业生,因为外公的富农家庭成分,母亲才没有继续读高中。母亲没有父亲那么聪明,应该说没有几个人有父亲那么聪明,但是母亲贤惠、能干,是家里家外的一把好手。那一年,奶奶56岁。</h3><h3> 第二年,我来到了这个世界。由于父母亲为了生计要奔波于农田和山里,我便在奶奶的呵护下成长。从我满月后就开始跟奶奶同床共眠,晚上母亲提前把母乳挤在奶瓶里,奶奶会把奶瓶放在被窝里,夜间只要我一动,奶奶就会立即给我喂食。这也算得上奶奶美好的日子。</h3><h3> 1981年,四川取消合作社开始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包产到户,农民们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土地里自由耕种。父母把自己的土地种好以外,还在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下,开始用父亲的智慧发展个体事业,赚取额外的经济来源。而且父亲善于交际,生意越做越好,渐渐的开始被原来瞧不起的人们所仰慕。奶奶又开始过上了扬眉吐气的生活,低调且不奢华的拾掇起曾经的骄傲与自豪。</h3><h3> 在我童年稀疏的的记忆里,徐家爷爷卧病在床,奶奶常常在床边照顾,我和堂弟经常到爷爷屋里趁糖吃。那时的我并不知道爷爷不是我的亲爷爷,也不曾知道他们为啥要分开过日子。虽然分开过活,但他们仍然是法律上的合法夫妻,更何况他们还有一个孩子(我的小姑妈)。所以当爷爷卧床不起时,善良的奶奶仍然履行着她妻子的义务。</h3><h3> 1983年,爷爷去世。从此,奶奶结束了她的第四次名存实亡的婚姻,也为自己人生舞台上所有的婚姻生活划上了句号。那一年,奶奶61岁。</h3> <h3>🌷 <b>晚年---幸福安康</b></h3><h3><b><br /></b></h3><h3> 1984年,在父亲的筹办下小姑妈风风光光的出嫁了。那一天,奶奶把姑妈送到那个四合院门口的皂角树下,一边摸眼泪一边叮嘱了许多我不曾听懂的话。我很好奇,姑妈出嫁是大喜事,奶奶应该感到高兴,为什么还要哭呢?直到长大后,才懂得了其中的内涵。从此,奶奶不需要再为孩子们操心,也不需要再为一口稀粥而愁眉不展,而且有父亲这般能干的儿子支撑着整个家庭,奶奶真正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了她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h3><h3> 接下来的几年间,父亲改善了我们的住房条件,又生下了我的妹妹,生活条件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父亲是非常难得的孝子,他不再让奶奶下地干活。奶奶的生活基本是上午做针线活,下午邀约人打牌。奶奶虽然是打牌娱乐圈唯一的女流之辈,但是牌技却数一数二,没有几个人是奶奶的对手,这些技能都是奶奶那为之骄傲的岁月留下的"遗产"。</h3><h3> 奶奶的晚年生活是幸福而安康的。我的父母亲孝顺,生活早已小康化,再也没有饥寒交迫的日子。奶奶身体上也没有任何的病痛,直到奶奶离世也不曾打过针、住过院,连吃药都很少有过。唯一的遗憾是,奶奶离世的前几年开始思想混乱,不认识家里所有的人,不记得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出门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但是,她人生中所经历过的人和事都清晰的在脑海里留存。</h3><h3> 2014年春节,我和妹妹一起给奶奶擦洗身子、换新衣服、聊天。不曾想到,那是我们和奶奶的最后一次对话。</h3><h3> 我:奶奶,你知道我是谁吗?</h3><h3> 奶奶:你是霞嘛!(霞是我妹)</h3><h3> 我:那她是谁呢?</h3><h3> 奶奶:她是芳嘛!(芳是我)</h3><h3> 我:奶奶,你还记得《女儿经》吗?</h3><h3> 奶奶:女儿经,仔细听,早早起,出闺门,烧茶汤,敬双亲,勤梳洗,爱干净,学针线,莫懒身,父母骂,莫作声,哥嫂前,请教训,火烛事,要小心……</h3><h3> 可见,奶奶活在她曾今的世界里,她没有忘记几十年前念过的书,记的她有两个孙女,连名字也不曾忘记,但是已经不知道谁是谁。甚至连我父亲出门后回家,奶奶也会问他需要找谁。我们清楚的知道,这意味着什么……</h3> <h3>🌷 <b>死如秋叶</b></h3><h3><b><br /></b></h3><h3> 那一年正月初四,绵阳的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行人们个个身着新装,欢呼雀跃。在这样喜庆的日子里,我在万达影院接到奶奶离世的噩耗。奶奶走得很平静,五分钟之前,父亲和亲人们还在房间里喊了奶奶。五分钟后再次呼唤,便没能听到奶奶的回应,奶奶就这样躺在自己的床上,如秋叶一般平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平凡的世界。</h3><h3> 人老病死乃自然规律。我坦然、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事实,没有嚎啕大哭,只是两行眼泪清晰的顺着脸颊往下流,我没有去擦拭,只是失魂落魄的移动着自己的脚步。那一刻,我的心分外的寂寞,但是很平安,没有颜色和声音。</h3><h3> 奶奶,安息吧!天堂里,没有苦难,爷爷在等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