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夏雨微凉好读书</h3><div> 临海听涛</div><div> 好久都没静下心读书了,幸亏有这场酣畅淋漓的夏雨。</div> <h3> 一直觉得,读书的时光是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光,不能随便打发。读一本好书最好有好的阅读心情和相宜的氛围,这样方能不负那些长短的字句。</h3><div><br></div> <h3>窃以为,两种情境下读书比较惬意,一是雨天,二是深夜,当然最好是有雨的夜。记得第一次看到“夜雨孤灯乱翻书”的诗句时就觉喜欢,想那窗外雨声绵密,滴梧桐,打芭蕉,声声曼妙;室内,我自一统,窝在沙发里,捧读一本清淡的散文;旁边小几,绿茶氤氲,清香而润泽。茶可以不必喝,只为了借一缕清香伴我读书。或者,风舞雪飘的隆冬夜,室外寒冷屋里温暖,缩在被窝里看书,那真是人生至乐。最好,炉上暖着一壶老酒,旁边放一色下酒小菜,可随意小酌,也是快意人生。静夜的阅读是对白日里被繁琐世事所扰的身心的安顿和抚慰,不可或缺。</h3><div><br></div><div> </div> <h3>选择晚上读书,客观上是我只有晚上才有些许时间;更主要的原因是只有在寂静的深夜,彻底放松的身心才能体会文字的妙处。古人有“红袖添香夜读书”,那应该是男人理解的最好的读书情境。我觉得,红袖添香美则美矣,却极易扰乱心神。读书从来就是一个安静的自我感受和自我放逐的过程,是两个相似的灵魂之间无声的对话过程,多一个人在侧,怎么能进入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呢?因为读书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是无法与人分享的,所以夜读可让心归于澄明,实乃人生一大乐事!</h3><div><br></div> <h3>不同意境的文字若在相宜的环境下读会有更深切的感悟。“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像这样温暖而忧伤的文字适宜在春日的阳光下看,面对着绿肥红瘦自然就理解了似水流年带给人的无尽感慨。至于那些清冷忧郁的文字可以在夏日的阴凉处品读,那些细碎文字里的生活,那些小的欢喜与悲伤,犹如时代巨轮下扬起的微尘,轻巧里蕴涵着微凉的心酸,正合了辉煌夏日里的那一抹阴凉。古典的文字则宜和着秋雨的韵脚来吟诵,,那些平平仄仄的句子里萦绕着太多的愁绪,在“残漏声催秋雨急”的时候吟咏“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更容易理解纳兰“断肠声里忆平生”的怅然与哀伤。而那些磅礴大气的文字则要听着寒冬的北风去读,感受心情的激荡和灵魂的飞升。那些字句穿越千年的历史尘烟,可金戈铁马的铮鸣却不绝如缕,读来让人觉得风骨凛然,壮思逸飞……</h3><div><br></div> <h3>无奈俗事扰人,我辈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好时候可以用来读书。所以很多时候哪分什么春夏秋冬,也没机会对着朗月飞雪,更等不住花色柳影。总之心闲的时候就翻上几页,倘若好书正遇好心境,那自然再好不过了,尽管很多时候还未全心投入阅读就不得不撒手,但在各种媒介充斥我们眼球的当下,让心灵和书页保持基本的亲近,也算是对内心宁静的一种坚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