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唐诗全盛时期的到来,是一首被称为”孤芳压全唐”的诗。一千多年来,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h1><h1> 此诗问世后,四百多年无诗本选它。至宋朝,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才选了此诗。为何如此好诗,四百多年竟无人问津?历史上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诗众多,大多是描写皇宫内以情爱为内容的宫体诗。第一个写《春江花月夜》是陈后主,隋炀帝也写过两首很有文学价值的《春江花月夜》,唐宋年间《春江花月夜》这个名字或多或少的和这两个亡国之君联系在一起。宫体诗用词华丽,内容空洞,自然不被学者看重。但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其它的同名诗作迥然不同,他只是借用了这个题目。他写的是一幅美丽的江景,还寄托了普通人的希望和梦想。</h1><h1> 到了清代,《春江花月夜》才逐渐被世人重视。诗人王闿运对这首诗和张若虚有一个评价一一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到了近代,真正让我们读懂《春江花月夜》的是诗人闻一多,他说:“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美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这首诗神秘而亲切,像梦境一样从强烈的宇宙意识升华到了纯洁爱情,由此幅射出同情心,这是诗中诗,顶峰中的顶峰。</h1><h1> 张若虛把《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景致和自己的感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的朦胧美景,让我们想象出江天一色,月光一尘不染的迷人景象,我们不禁要问,这人世间真有这样的美景?诗人是在那里写的这首诗呢?</h1><h1> 青枫浦是诗中唯一出现的一个地名,在今天的湖南省浏阳市,正好有一个青枫浦,也许张若虛写的就是浏阳八景中的青浦渔樵。</h1><h1> 《春江花月夜》描绘了一幅美的不能再美的江景,沉淀在诗中的却是诗人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也许张若虚並未看到过《春江花月夜》的美景,然而,他对生命的思考,对梦想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们。</h1><h1> 《春江花月夜》全诗共三段,前十句写了江畔的美景:</h1><h1>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照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中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h1><h1> 中间六句是对生命和大自然的哲学思考:</h1><h1>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h1><h1> 余下部分是讲思念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h1><h1>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燕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h1><h1> 在静美的月光下,诗人告诉我们: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人的希望和梦想却永恒不绝,世代相传。</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