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第67军在老山战场耸立起座座丰碑 魏丕强

魏丕强

<h1>  <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陆军第67军在老山战场耸立起座座丰碑</b></h1><p><br></p><p> ——写在陆军第67军对越作战32周年之际</p><p><br></p><p> □ 魏 丕 强</p><p><br></p><p> 幽幽老山兰,在深夏时分,几枝花蕊在修长且又宽厚绿叶的衬托下生机勃勃地冒了出来。我揣摩着它的情态和神韵,端量着它的清秀与飘逸,深深地感悟到它伴随着那个时代,那段历史和那群军人,从被炮火烧焦的土地上顽强抗争而生存的那份艰辛和坚韧,以及它用绿色慰唁那代英烈的真诚和哀思。</p><p> 是的,尽管老山兰没有其它兰花那样,藏在高树竹丛中那么葱郁清透,立在花园庭房中那么浅浅盈盈,挤在溪边渠旁那么色白心素,但它却用它在炮火中永生的挺拔品格,使走向老山战场的那帮热血男儿,穿越豪情四海不言惆怅的自我,立志驰骋疆场不计得失的忠诚,追求魂魄高昂不屑富贵的新锐,至真至纯地锻造出“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铮铮铁骨!</p><p> 记得,在老山战场前沿的一个猫耳洞中,在养护老山兰的罐头盒上镌刻着这么一行文字:“有血气的男子汉们,在你家乡的位置上写上你自己名字吧!告诉你家乡的那块神圣的土地,告诉你那慈祥的老母亲,你没有忘记那份青年壮志,你没有辜负她的养育之恩!为了她,汗不足惜,血不足惜,命也不足惜!为了老山兰赐予人类的生活芳香,苦也无悔,累也无悔,怨也无悔,死也无悔!只有无悔的人生才能对军人的职业爱得更加彻底!”</p><p> 整个老山战场还有那群热血男儿就是这样面对着:猫耳洞——高温,40度,何所惧?铁棘刺——剧毒,钻心疼,何在乎?地雷阵——网密,触既发,何怕踩?无言对——煎熬,情感绞,何计较?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如果有比死更难做的事情,我宁愿选择死!</p><p> 这就是老山,这就是老山战场上的那群军人!</p><p> 老山战场就是这样成为那个时代,也成为后人为之动容的圣地,引致着一切有良知和正义的人们越来越多的思考和探求。旨在捍卫正义和尊严的南国保卫战,让我们共和国的西南一隅,这24.7公里对峙的边界前沿,方圆200多平方公里的战区,变成了一块人生和灵魂的净土。置身于老山战场的那群军人,无不在心底的深处生发出这样的感奋:军人的使命无比伟大,军人的荣誉无比崇高,军人的形象无比珍贵,军人的感情无比细腻。人世间,惟有走向战场的军人,才更加懂得生活的真正含义!</p><p> 1985年5月31日,抗敌师级规模的大反扑作战,从老山主峰右翼,经过626.6高地,一直延伸到八里河东山,全线展开,整个战场一片火海。枪声炮声喊杀声,声声入耳;汗水雨水鲜血水,水水相融。此时此际,我这个军司令部的副处长、一线阵地的情报官,与侦察排长倪锡森、侦察员杨志,半裸体的坚守在不足1.5平方米的掩体里,与死神抗争着。当我偶然觉察到,来自东北大兴安岭深处的倪锡森这位硬汉子,两耳被炮声震得直冒鲜血时,我的心在颤,手在抖。那时,我已深知,这里已没有军官与士兵之分,这里已没有城市兵与农村兵之别,这里已没有年龄大与小之异,这里已没有私欲与嫉妒的羁绊,这里已没有偏见与狭隘的束缚,我们将用同样的壮志,同样的血肉之躯,去扑向死神,去战胜死神,去完成共和国军人的历史使命!</p><p> 战场上的每一位军人和每一位军人的每一次冲锋,无不是热土地上的男子汉们,赴汤蹈火、舍生忘死、马革裹尸、慷慨高歌,献身祖国的铁血印证!也就是在这次“5.31”抗敌大反扑作战中,年仅20岁的副班长陆欣同志和他的两位战友,在陷入敌军重围之际,横枪立马,孤胆血战,毅然决然地拉响了挂在胸前的——时刻准备光荣献身的两枚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祖国和人民的好儿子,带着母亲的嘱托,带着孩子般的笑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们的忠魂,他们的血肉,他们的遗志,就这样永远地铸进了这块钢铁阵地!</p><p> 鲁迅先生曾这样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们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正的进步。”在那片热土地上,不正集合着一代精英吗?不正凝聚着一种希望吗?不正显示着伟大民族的灵魂吗?上下五千年,漫漫人生路,观望遥遥天穹,透视茫茫原野,回首袅袅故里,那群军人不正始终如一地期盼着那株老山兰穿越烧焦的土地,用绿意创造出天人合一的自然吗?用挺拔的枝叶装扮出分外妖娆的河山吗?</p><p> 又是飘雨季,又赏老山兰,脚下踩着黄土地,头上顶着艳阳天,战场上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当您融进大地、汇入江河、离开家乡的时候,枝头的花朵、田野的稻菽、溪边的绿叶,已情绵绵、意绵绵、爱绵绵地永远留下了您的痕迹;而春意盎然的伟大国度——哺育我们的家园,也正因为有了您,才更显得绚丽与辉煌!</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