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道德经》第十二章,老子提倡为腹不为目的生活态度,以道为本,减少欲望。只吃饱能睡就行,享受适可而止,不追求外在私欲,保持内心清净满足,才能生活得自在快乐而幸福。</h3><h3>用自己的一个体会来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我来海城学习的第二天,晚上下课,吃过晚饭,一个人散步,想一件事,就是住的问题。这次我住的是十个人的大宿舍,住上下铺,和学生宿舍一样。我好多年不住这样的屋子了。一到这里时,我感到很沮丧,就住这样的房间呀。在我想来,住的地方应该像一个宾馆。我习惯了宽敞的楼房,明亮的屋子,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清净而不受打扰。每次家里来了客人,哪怕是自己的父亲,都觉得心烦。去父亲家,或者是亲戚家,嫌住处简陋,都不肯住一宿。父亲曾经抱怨我不肯在家里住,我总为自己找理由,说自己在外面住睡不着觉。这几年得了失眠的毛病,我就更不在外面住了。这次来学习,住在这么多人的屋子里,还住低矮的下铺,我能够睡得着吗?因为我们来到海城已经是十点多,一路旅途劳顿,况且我还带了药,所以没有多想,我吃了药就上床睡觉了。静下来,就听到打呼噜的声音。我是最烦打呼噜的,在家只要听到打呼噜,我都睡不着。可现实条件不容我多想,顺其自然吧。很快我就睡着了。第二天,又给我重新调整了宿舍,调到十个人的屋子,比昨晚住宿又多了四个人。这次住上铺,我的手伤还没有好,上床不太方便。不过我喜欢上铺,起码敞亮。第二天晚上睡觉时虽然也有打呼噜的声音,我也能够睡得很安稳了。我突然发现,一个小小的屋子,挤了十个人,我也能睡觉。屋子本身就是睡觉的,只要有屋子就行。可我却执着一张床,一个房子。看到别人买了新房子,或者看到别人家里装修豪华,都很羡慕。前两天还为房子的事烦恼,因为很多同事都买了第二套房子,我还没有,心里就有点堵。</h3><h3>今天学习到这章后,对老子的为腹不为目,以无为本,以有为末,崇本而举末,身心合一的观念理解更加深刻,心也清净了很多!是呀,要那么多房子干嘛呢。林则徐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h3><h3>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后,我决定依道而行,不再攀缘外求,而是返观内心,平心静气,减少没必要的烦恼。</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