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篇迟迟未交的作业。</p><p class="ql-block"> 最近,旅居英国的重庆籍作家虹影自写自编自导的电影《月光武士》在重庆寻找70-90年代的老街、老房子时,翻阅自己跟随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俗称老街群)走过的路,翻到这篇,进去一看,一起走过的路扫过的街,然而物是人非。</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3日,重庆老街公众号发了一篇《扫街----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走过的路》<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o2f1VE0z1BLGQ-PSEuar7A"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网页链接</a>,感觉是该交作业的时候了,于是把这篇补充完整发出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扫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用扫把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可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还可以用相机、手机、摄像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笔和脑袋等记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有点打望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望的不仅有美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还有老房子、老物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以及风景!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次有组织地去扫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参与重庆市文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保护志愿者服务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重庆老街历史文化总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国古村之友(重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组织的的“走进江津城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寻找不一样的文化遗址” 活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是为迎中国第一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文化遗产宣传月暖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重点是江津城区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历史文化遗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7.5.14跟着组织扫街去江津区,没想到江津文物多,人物也多。除了陈独秀旧居和聂荣臻陈列馆,还有江津中学、马家洋房、魁星楼、江公享堂、南京内学院等老建筑。</p><p class="ql-block"> 下面把当时拍的和群里发的资料整理分享:</p> <p class="ql-block"> 魁星楼,又名奎阁,在原江津县人民政府招待所内,原为文庙。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阁坐北朝南,楼通高十七点四九米,六角三层灰顶,琉璃瓦盖,石木结构,层层飞檐,各层有梯通达,均开窗以木条饰几何形图案,顶层有藻井。室内壁布满图案,人物花鸟俱备;第三层有魁星塑像。瓦当呈圆形,上铸有龙形图案。楼身采用自地面到顶的通柱建筑,六根石柱屹立,甚为壮观。素面台基,垂带式踏道,阁前有石狮一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冰锅、鸣哥和美少女一起在魁星楼里演绎《同桌的你》👍😄</span></p> <p class="ql-block"> 江公享堂,修建于明代,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江津历史上唯一载入廿四史,著名的明代丞相、工部尚书江渊的府邸,位于江津区中心——几江街道办事处石狮子街,现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 江公享堂坐南朝北,砖木石结构,悬山寺屋顶,复合四合院布局三进两厢,结构规矩严谨,三级踏道上门前平台。面阔21米,通进47米,大门竖匾“江公享堂”,大门两侧有楹联“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门额之上正中部位嵌有竖匾“江公享堂”,均为楷体阴刻,笔力厚重工稳,为明成化帝朱见深为褒奖江渊功劳钦题。每重堂的撑弓都刻有明代风格戏剧场面和花草树木的木质浮雕。这为研究明代的历史、建筑史提供了重要的佐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5月14日正值母亲节,一群妈妈们正在排练旗袍秀,扫街的队员正好收入镜头。</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老财迷”炼哥淘瓷片</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老街带头人冰锅一本正经的写下到此一游的签名😂😄😅</span></p> <p class="ql-block"> 江津中学是重庆市文保单位。学校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该校校本部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于1992年3月被确定为重庆市重点文物单位。张大千、聂荣臻等20位名人曾在该校就读。了解详情可以百度百科江津中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冰锅偶遇一名八十岁的大爷,然后就成了焦点😄🤗</span></p> <p class="ql-block"> 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前副首席执行官(当时全球大使)也参加了扫街。</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鱼肥 和文俊的行为艺术</span></p> <p class="ql-block"> 南京内学院旧址,是2007年江津区进行重庆市抗战文化遗址普查新发现的重要抗战遗迹,后公布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址为土木结构,悬山式屋顶,建筑面积638平方米,占地面积668平方米。南京内学院,是抗战时期由南京迁往江津的亡企佛学研究机构,又名支那内学院,因古印度译中国为支那。佛教自称其学为内学,故名。</p><p class="ql-block"> 1922年,由佛学大师、书法家欧阳竟无等人在南京创设。抗战爆发后,1938年欧阳克无逃难入川,南京内学院也随之迁来江津此地。其办学用地由江津名士邓蟾秋捐资买来地基,由佛学社协助修建。欧阳竟无在此进行佛学研究与爱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抗战时期起到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鸿澡求在南京复院,未成。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内学院仍继续开展研究活动,至1952年秋停办。所刻经版及藏要纸型等移交金陵刻经处保管。</p><p class="ql-block"> 南京内学院旧址,后为江津图书馆办公场地。江津图书馆搬出后,一度作为江津文物管理所办公和库房用地。(照片暂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江津真武场,还有原住民居住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位90岁的婆婆还在自己切肉👍。她对我说:“人老了,不中用咯。”现在,有多少人能活到90岁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些标语反映社会的变迁,可想而知政策贯彻得有多深入。支部建在连上,口号贴在生产队上,要苗你躲得过吗?😄😂当时,谁能想到2020年可以生三孩了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背背篼的男人吸引我的注意,以为是二孩,一问结果是孩子的外公😄😂</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还存在老式的摆渡船,2元/人。大家都坐到对岸打望这边,过了一把瘾。</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爬到山坡去拍照,结果巴了一裤子的这个草草。</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看到这些坛坛罐罐,就感到是一种诱惑。😂</span></p> <p class="ql-block"> 马家洋房是见证了真武场兴衰变化的一栋标志性建筑。它是重庆市评出的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栋洋房,为什么会出现在移民文化悠久的真武场上?它的背后,又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呢?</p><p class="ql-block"> 洋房图纸取自武汉洋人使馆。</p><p class="ql-block"> 在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真武场逐渐成为了各省移民的一个聚居地,而当地大户马氏家族,其祖先也是从福建迁徙而来。到了清朝末年,马氏家族通过经营各种生意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富豪。</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时代,时局变幻莫测、土匪肆虐乡里,马家对此深感忧虑,于是决定修建豪宅——把钱财变成不动产。为了取得不同凡响、光宗耀祖的效果,有人提议,要修建一座西式洋房。这个提议也很快得到了大家的支持。马氏家族中,当时读书人甚多,通过关系他们拿到了武汉洋人使馆的设计图纸,就在这个基础上建起了马家洋楼。</p> <p class="ql-block"> 从1908年开工到1913年完工,马家洋房足足建造了五年时间。整个建筑群包括主楼、绣楼以及旁边成片的储存货物的库房。在其完工之后,这座气势恢宏、豪华壮观的西式洋楼很快艳惊四方,一时之间,当地众多的地方官僚、士绅贤达都以能进入这座豪华大楼里做客为风光之事。</p><p class="ql-block"> 据马家后人讲,在上世纪20年代,贺龙也曾经在马家洋房居住过。</p> <p class="ql-block"> 马家洋房位于河边,近百年来,多次遭遇洪水浸泡,但整栋洋楼的基础没有任何松动下塌的迹象,墙体也没有裂缝。它有什么诀窍呢?重庆市著名学者何智亚曾经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考虑到河岸极易发生滑坡垮塌、危及岸边房屋安全,马家人当时在修建洋楼的同时,在河流枯水期就组织人力,沿岸从河底向上砌筑条石,并在河岸栽植了100多棵大黄葛树,从而有效稳固了河岸边坡基础,减弱了洪水对河岸的冲击。</p><p class="ql-block"> 此外,马家洋房上百年岿然不动,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据当地老人回忆,曾经有在马家当学徒的人说,他们亲眼看到在深挖基坑逐层夯实后,工人将数千斤焦炭埋进基坑,上面再用条石做墙基。</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做法是很科学的。”何智亚说,“焦炭具有很好的防水和滤水作用,使地基不至于因水浸泡而发生泥土流动滑移,从而有效保证了大楼基础的稳固。”</p><p class="ql-block"> 作为重庆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中西合璧式建筑之一,马家洋楼现在是市级文保单位。漫步其中,至今你也能感受到这座老建筑的大气恢宏——厚实的石墙、精美的雕塑、宽敞的房间……就连库房两边的射击孔,似乎也在述说着当时那个动乱年代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不过,根据资料记载,马家洋房是坡屋顶,包括阁楼原为5层。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栋小楼,却只有3层,而且是一个平屋顶。这是怎么回事呢?其中的原因说起来有些荒唐: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需要大批木料烧成木炭炼钢,为响应“超英赶美”的号召,头脑疯狂的人们看中了马家洋楼的上好木料,于是直接拆除了上面的两层楼房,拆下的木料被烧成木炭去大炼钢铁。至今为止,真武场上的老人说起这件事还摇头叹息。</p><p class="ql-block"> 如今,由于白蚁侵害、内部木结构状况堪忧,马家洋房已基本停止使用。有关专家建议,应该对其加强管护,进行必要的维修加固,使之能够“延年益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家来到马家洋房内部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凹各种造型拍老房子或与洋房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面是5.14扫江津的合影,不要问我在哪里?慢半拍的我一般不会在这里😆😝</span></p> <p class="ql-block"> 整理完毕,把原题目《走,一起扫街去》修改成《那年,我们曾一起扫街》,怀念一起走过的路,怀念已走的人,珍惜还在继续扫街的队友。</p><p class="ql-block"> 当大家相聚时,还能记起我们曾扫的街。</p><p class="ql-block"> 木子方摄于2017年5月14日,初记于2017年6月9日,完善于2021年10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