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来水墨册页赏析——《胸中丘壑》

🙈🙈🙈

<h3>李有来,1969年出生,安徽巢湖和县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委员会委员、培训中心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解放军书法院艺委员会委员。</h3> <h3>我看李有来山水画——王俊</h3><h3> 在我的心目中,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同时还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画家;至少也要能弄几笔,这可以说是一个书法家的素质。因为,作为"国粹"的书法艺术,本来就是与许多相关的传统艺术尤其与中国的绘画,相伴产生,相携发展,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形成中国传统艺术独特的体系。而诗、书、画"三绝",几乎就是传统书画家的一种理想和渴望。"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无疑是实现了这一理想,但散翁之后,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却变得淡漠了。好在总有人在始终坚守着。李有来追随散翁,在这一点上,他是有思想准备的。</h3><h3> 有来书画兼擅,我没感到诧异。在我看,这似乎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有来在书法领域,已经有了太多的成就。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走到今天,二十多年了,这些年中,他不断地创造成绩,使他在书法界有了许多令人羡慕的荣誉。这就够了,我是希望更多地看到他在绘画上的成果,他的画如果不能有所成就,那就太遗憾了。</h3><h3> 他当然没让我们失望。 于绘画,有来并没少下工夫。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着书画双修,书法与绘画,并驾齐驱着——我们知道的,他的第一次个展,是书画展;第一本专集,是书画集。其实从一开始,我就喜欢并且看好他的绘画,而且,前些年,在他百般推辞的情况下,我执意地索要了他的一幅绘画作品珍藏着。近年来,有来在绘画上声名日隆,最近,终于又出版了一本绘画作品,二十多幅很精彩的山水扇面,展示了他近年来的山水画创作所达到的水平。</h3><h3> 有来的山水画创作对"传统"笔墨表现出尤为尊崇的态度,这我们能理解。一打开他的画,盎然的古意,就扑面而来。有来是明白人,他知道中国画讲究传承有序,传统的笔墨,代表着文化沉淀,包容着既有范式,历来有成就的书画家无不重视对传统笔墨的学习。他当然也理解,笔墨作为一种纯粹的、独立的"形式语言",是中国画生命的象征,没有笔墨,也就没有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他是沿着继承传统笔墨的路子走过来的。有来的悟性又很高,他的山水画特别地"见笔",基本以勾线为主,笔触清晰,线条丰富,这应该是他对传统的笔墨思想所具有的的感觉,是他的理解和领会。我甚至想,他可能比一些专业画家都更理解笔墨。同时,在我看来,这又是他的一个明显特色,是他作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的必然优势。有他在书法上的功力,他的绘画就成功了一半。把书法的功力借用上,他就走了"捷径"。有来是发挥了他的优势去作画的,所以,我们看他的画,每一笔都是"写"出来的。有来的创作,能保留比较纯粹的以笔墨表现情感传达意境的传统意味,这形成了他的绘画的基调。</h3><h3> 但这一次,还是让我很吃惊了一回,在我想,有来的绘画创作,似乎应该是流露性情的文人写意画一路风格的,"逸笔草草"、"以书入画","不求形似"、这很符合他的境况。他的绘画,可以不需要太多的理法、型态等等,他的早期作品,也的确如此。但看到他的这批作品,我们发现,他竟然能够沉得那么深。他的创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几笔头,而是以精湛的笔墨技艺,把自然物象刻画得十分深入了,很冷静,很沉着,呈现着浑厚的功力。看得出,他于传统绘画,特别是宋元以来的南派山水,都下过很深的临摹功夫,同时,参悟了黄宾虹、林散之的用笔用墨方法,追求水墨华滋,浑厚生动。既解决了技术层面的问题,又让我们沉醉于文人审美趣味的古意之中。</h3><h3> 有来山水画格调饶有古趣,但这并不妨碍他描摹真山真水。他先是对传统源流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对传统技法做一番努力的训练,在"师古人"上为自己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他又用去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师造化"的过程。他走的是一条先临古人,后师造化的路。师法自然,是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是传统技法的体验;不仅具有造型的意义,也是笔墨探索的途径。应该说是一个画家的基本练习,对于这样的练习,有来倒没见得有聪明过人之处,他所能做到的,只是比别人勤奋一些,认真一些。他下很深的功夫去野外进行写生,画了几十本的写生册。他对山川景物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真切的感受,也有了体验感悟,逐步形成了他的笔墨样式。于是,润活的山水从他的笔墨间呈现出来,显现出令人满意的视觉效果。他的画以传的笔墨,写出了符合当代人审美意趣的山水来。</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