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激江川,我们畅享扬帆文化 ——与江川小学第一次联谊活动有感

<h3>  阻挡不住的脚步啊!带着仰慕,带着向往,带着新奇,二十位教师,二十个孩子,四位家长志愿者,在一个多情的雨天欣然前往。</h3> <h3> 这是我们心心念念的结对共建校——上海市闵行区江川小学。走近她,竟然是走亲访友的亲切感,或许这便是一种教育的情缘。此时又想起那位情系教育的“月老”,对他,我们的感恩之情,是难以言表的。</h3> <h3><font color="#010101">  人,心怀感恩,背负厚望时,便多了一种矢志不渝的勇气和担当。旅途的困顿、乘车的晕厥、感冒的侵袭全被热情和渴望抗衡殆尽。两天的时间,我们把晚上的时间也用上不断整理,生怕错过;我们也把走路、乘车的时间用上不断请教,生怕落下。</font></h3> <h3>  接送接待、学生结对、校长报告、升旗仪式体验、校园参观、处室经验分享、交流座谈、实践活动、听课评课、商议共建计划等等一系列紧凑有序地活动安排,我们似乎在一个教育的神秘园兀自沉醉,感受着梦境与现实强烈冲击;我们又像是久旱的树苗在甘露中拼命地吮吸——</h3> <h3><b> 听,这里有一种声音 ,那般轻柔而入心</b>。</h3><div> “丽丽,你准备好了的吗?”那是校长的声音,柔善得似母亲。没有苛责,没有训斥,没有呆板的形式要求。我明白,扬帆起航的江川人就是在这样懂得“善待”的母亲胸膛里,获得搏击的力量,从而走出稳健的步履。</div><div> “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新朋友,先请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再请他们和我们一起表演,相信他们一定会很出色。”那是江川孩子的声音,沉稳得如雅士,干净得如清泉,不撕扯,不焦躁,不造作。我听出,那是江川学子扬帆远航的气度。</div><div> “就让孩子在我们家体验一下吧,没关系的,吃了晚饭我再把他送回宾馆。”“这孩子喜欢这套玩具,当时买给他,他硬是不要。我只好等现在送过来。”这是江川家长的声音,真诚得胜似亲人,温柔得胜似家人。我想,我们孩子们,定会在大都市的情怀里,在遥远的上海家人的温馨里悄悄地把爱的小苗种下。</div> <h3><b><font color="#010101">  看,这里有一种校苑,那般安静而雅致。</font></b></h3><div> 不明白,60年的风雨洗礼,江川小学苏式园林的建筑留下的不是斑驳,不是沧桑,竟是一种特有凝重和内敛。宽缓延展的回廊上,我和老师们缓步细观,心中便升腾起对如此理想教育圣地的憧憬:孩子们轻声细语,彬彬有礼;教师们和颜悦色,从容不迫;校园里,似乎安静有序,幽静心怡,可又似乎处处都隐约着一种生命拔节的声音。</div><div> 我们四处找寻这声音的由来。走进琳琅满目的校史室,我们屏息静气,意外又惊讶,领略着学校丰厚的人文底蕴。行走在五彩的楼道里,随处可见学校孩子们“艺术扬帆”“科技扬帆”“体育扬帆”“读书扬帆”的身影和足迹。围坐在幽雅别致的阅览室、图书室里,我们安静地聆听着江川小学的老师们的经验分享,而后热切地交谈,思绪与激情在江川小学的扬帆文化的世界里跳跃。</div><div> 又不明白,这里没有豪华光鲜之感,却足以叫人迷恋陶醉。或许,教育之地,最可贵的便是这份安静罢了。我们却望尘莫及!</div> <h3> <b>瞧,这里有一种教育,那般智慧而美好</b>。</h3><div> 其实,我们并不想妄自菲薄,但是,差距在眼前,我们无法回避。</div> <h3><b>标准的小班化教学——</b>“以前我们的班额也大,说实话,上海这个地方,要控制更难,不过这些年上下一心控制了,每班不能超过35人。成班率太高,确实不利于教学。”这位在江川小学任职十几年的老校长深有感触地说。她的话,让我们对上饶县大班额控制突然有了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h3> <h3><b>项目化的课程开发——</b>“人人都是课题的研究者,人人都是课程的开发者,这也是我们的理想追求。可是,就我们的现状,我特别想请教,你们在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激发其主动性上有怎样的策略?另外,在课程的开发上我们也做过努力,但是,眼界不宽,思路没打开,需要借助你们的经验指导、资料分享来提升我们的开发能力。”在最后半小时的座谈会上,了解了学校关于课题研究和拓展课程建设的经验介绍后的我仍然不顾时间已晚还急切地着说。</h3><div>&nbsp;&nbsp;&nbsp;于是, 项目驱动、经费补给、课时津贴、动态管理、自主选择、定量要求等等,让我逐渐清晰了一条引领教师科研之路。</div> <h3><b>研训一体化的双线教研——</b>这种每月主题化的单双周运行的教研与我校的双轨运行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他们的双线是“校级与区级”,而我们是“组级和校级”。他们区级研训机构和研训员每双周开展的研训活动扎实有效,新入职的过关课、骨干教师的优质课、名师的精品课让我们垂涎啊。</h3> <h3><b>每周一次的业务培训</b>——这个培训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极强,如何做科研、如何撰写案例、如何制作微课、如何听评课、如何解读教材等等。这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也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借助他们的名师资源,为我们进行弱项技能的培训。</h3> <h3><b>有梯度的教师队伍建设——</b>“见习基地”“青蓝共辉”“同伴互助”的三级管理,“启明星”“闪亮星”“璀璨星”三星级教师评比,还有区级云教育资源平台的使用等都是教师成长的孵化器,但是,其中最令我感怀的是学校校长对入职教师跟踪式的听课指导,每学期校长听课数量有时竟多达70余节。</h3> <h3><b>信息化的师生成长服务体系的建构</b>——学生的“电子档案”“成长空间”“评价系统”,教师的“校务通”“成长档案”“云课堂”,是江川小学顾校长给我们带来《基于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师生成长的管理与服务体系》,给已在智慧校园建设上奔跑的我们却带来了新的冲击,那就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云端的资源管理和师生的综合性评价,以及实质的无纸化办公。</h3> <h3><b>庄严的升旗仪式—</b>—7日早晨,早早地我们来到南校区,全程接待、陪同我们的石主席告诉我们升旗仪式八点一十开始,若要一起参加就请到一楼排队。进行曲响起时,我们随着学校的所有老师一起列队到操场。发现所有女老师没有一人穿高跟鞋,习惯高跟鞋的我,明白江川老师平底鞋下踏出的是干练和辛劳。那天太阳挺热情的,可是操场上和孩子们站在一起的老师们也很执着,保持立正、不动声色。</h3> <h3><b>扎实高效的课堂—</b>—8日上午,学校为我们安排了语数英音体美共9节展示课。我听了两节语文课,后与听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了交流,都同样谈到:江川小学的课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精准,重难点的处理恰到好处,整个教学流程干净利落,扎实有效,没有任何的花架子。教师的基本功、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都令我们折服的。有时真感觉,教育唯有这般和风细雨,才能,有春暖花开。</h3> <h3>  两天满满的学习、体验、请教,我们带着许多感动和渴求,谈了我们下一步的帮扶愿望:从学校的发展规划、从教师的培训、从学生的研学体验等多方位的深入指导。而大姐姐似的马校长又总是谦逊又爽快:行!你们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们也正好去你们那儿学。</h3> <h3>  其实,江川小学再美好的教育,我们也无法复制,但是,江川小学创新的睿智、开放的气度、共享的雅量,却无处不在地撞击着我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