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第一稿,2017-06-09)</h3><h3>(第二稿,2017-06-10)</h3><h3>(第三稿,2017-06-20)</h3> <h3>学校一纸邀请函,带我重回实验园。</h3> <h3>下面的照片里,“回”字下面穿蓝西装的是孟宪彬书记,“友”字下面穿红西装的是张丽文校长。欢迎实验小学60年的校友们。</h3> <h3>2017-6-9, 10点刚到学校门口,就见到了小学的同班同学。赶快照个相。我们俩57年入校,是第一批在实验小学读满六年的学生,绝对限量版,有假包换。别人没发现我们这一特点,自己可不能把自己忽略了。</h3> <h3>其他实验小学的校友,后来是实验中学的同学也纷纷来到。留影少不了的。</h3> <h3>开始进门了。少先队员们纷纷来给我们戴红领巾。真有年轻的感觉呀!当年我好像是小学二年级第一批入的少先队。</h3> <h3>与给我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小校友合影,很荣幸。我心里想,别看我现在满脸皱纹,当年我也是打你的年纪过来的,也曾苗条过。</h3> <h3>满面带笑回忆一下童年时光。手拿请柬照张相。</h3> <h3>我姐姐的队礼打得很标准,摄影师更够水准。没有刻意去拍面部特写。</h3> <h3>体操队的造型充满了活力。</h3> <h3>我们到绘画教室参观。为了不打扰学生们的上课,拍了二张照片就赶快退出。</h3> <h3>来到体育馆。兼作礼堂的体育馆一个篮球场那样大。舞台也不小。后面的大屏幕与舞台同样大小。两边还有展示字幕的屏幕,可以展示节目的内容。都高科技了。</h3> <h3>站在体育馆后面拍的照片。场地确实不小。</h3> <h3>小学虽然不是同班的。实验中学高中却是同班的。李学长笑得开心,你看,白牙都露出来了。</h3> <h3>实验小学又实验中学的同学。</h3> <h3>见到老师分外亲。</h3> <h3>食堂师傅为大家添菜加饭,干净卫生。</h3> <h3>原来在实验小学上学时都是自己带饭,放到蒸气笼屉里面热一热,拿到教室里面坐在书桌旁吃。</h3><h3><br></h3><h3>现在到食堂里一人打一份菜,坐在食堂里吃,感觉不一样啊。有生第一回。</h3> <h3>师兄笑眯眯的,显然吃得挺满意。</h3> <h3>看看女校友的盘子,所剩无几,谁也没少吃。不是因为得到一顿免费的午餐,而是荤素搭配,再加上蛋花汤溜缝,自然就进展迅速了。</h3> <h3>校长为我们简介实验小学的发展情况。</h3> <h3>实验小学的师资力量极其雄厚。</h3> <h3>我们为实验小学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h3> <h3>当年同学在实验小学老校门前表演。这个门是我走了6年的门,原装原配。注意到,那时的口号是做革命的后代。</h3> <h3>多年以后回校。在校门口照个相。不知道这些人里有没有你。</h3> <h3>老师耐心地给大家讲课。放学以后做完作业就开始玩,好像没听说上补习班这码子事。</h3> <h3>时代在前进。注意到了吗?现在已经开始用彩色照片了。隔壁老王家二丫头,小卖部李婶儿她闺女,街对面爱弹玻璃球打啪叽的铁蛋,也都在里边,怕你们眼神不好,提醒一下。</h3> <h3>照片的回忆。向雷锋同志学习。大概是乘车去抚顺雷锋纪念馆。记得当年是上中学时,骑着自行车去的抚顺雷锋纪念馆。爽呀!别人怎么想的不知道,反正我那时学雷锋是真心的。</h3> <h3>我的小学同班同学回馈学校,当了校友课程主讲人。我也有意献献爱心,后来又一想,这种事情是需要有文化底蕴的人才能干得来,不是人人想做就能做的。</h3> <h3>校友课程主讲人贺玉民。</h3> <h3>校友课程主讲人王钜。</h3> <h3>校友课程主讲人高翔。</h3> <h3>校友课程主讲人郎军。</h3> <h3>校友课程主讲人白铁兵。</h3> <h3>校友课程主讲人王晓明。</h3> <h3>校友课程主讲人蔡小菜。</h3> <h3>文艺演出开始</h3> <h3>建校50周年时的精彩镜头,今又重现。我想70年校庆时会更加辉煌。今天的接待者,那时都可能变成了被接待者;今天的被接待者,一部分可能已经被挂到墙上了。</h3> <h3>教过我们音乐课的马国林老师。据说他已经走了有几年了。是他对我进行了音乐的启蒙。他让我们听的轻音乐唱片【幼儿园的早晨】,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人,是需要音乐的,不论他将来干哪一行。</h3> <h3>53年前表演的获奖节目,今天由原班人马再演一遍。可以看出来每个人的伙食都不错。重在参与。</h3> <h3>我们六年级的班主任刘忠连老师。听说去年已经走了。他的颜容笑貌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之中。他为我们朗诵的一首志愿军归国诗,其中一句“祖国,我回来了!”至今还在我耳边回荡。艺术的感染力,可以通过老师浑厚的嗓音,渗透到学生的每一个细胞。</h3> <h3>老师们的朗诵。功底不浅,发自肺腑,为人师表,桃李天下。</h3> <h3>校友回忆小学学习生活的回忆录即将出版。</h3> <h3>校友任丽蔚与学校合唱团为大家献歌。</h3> <h3>视频:让我们荡起双桨。</h3> <h3>舞台两旁的文字图片介绍屏宽大清晰,先进时尚。</h3> <h3>视频:校友的民乐团演奏【奔马】</h3> <h3>视频:学校舞蹈团集体舞</h3> <h3>管乐队阵容强大,乐器精良,指挥精湛,今非昔比。实际上,我在的时候不记得学校有管乐队。</h3> <h3>视频:学校管乐团合奏。</h3> <h3>校友代表们光荣登台共祝校庆60周年。</h3> <h3>我们一个院儿的小朋友,有的是50年没见过面。口中说是第二次握手,其实这辈子从来没握过手。口中说是再照一个相,其实从来没有在一起照过相,尽管我们在同一个楼住过好几年。</h3> <h3>这里面有2/3的人不认识。</h3> <h3>师生情谊。</h3> <h3>当老师的幸福感就体现在这里。</h3> <h3>66届毕业生合影。阵势不小。除了没赶上的,都到齐了。</h3> <h3>二个少先队员在找当年的感觉。</h3> <h3>书记,校长都很谦卑,就座时在二边,让老校长们坐中间。拍照时被校友推到中间位置。</h3> <h3>尽管白了少年头,“时刻准备着”的决心仍然铭记在心。别看有了啤酒肚,接班一点儿不耽误。有道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h3> <h3>在实验小学老校牌前合影。</h3> <h3>师生那个情谊重呀,今天呀来表现。</h3> <h3>依依不舍,再照一张。</h3> <h3>考入辽宁省实验中学的校友,与老师合影。</h3> <h3>考入辽宁省实验中学的校友,与书记孟宪斌,校长张丽文合影。</h3> <h3>杨素琴老师和苏晓辰同学,师生情谊,展露无疑。</h3> <h3>【洪湖赤卫队】演员(六六届毕业生)台下合影,从左至右:唐妮妮、王晓明、白洁</h3> <h3>王洪杰老师今年七十八岁了,仍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五十三年前他担任我们几个的班主任时,是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有着火一般的工作热情。课堂上他书写潇洒漂亮的板书,眼含热泪讲述沂蒙山红嫂的动人故事。</h3> <h3>63届2班同学毕业照</h3> <h3>63届4班毕业照</h3><div>第一排:左一,李洁 、王锦华;右一,程玉华、郭兰芬;第二排:左一,葛凤珍、刘黎黎、赵莉、许晓虹、孙子纯、刘玉兰、石宝利、徐素珍、马春凤、王莉平、景秋芳、翁玉珠、温悠、邵素珍;第三排:右一,齐静芳、张玉琴、李志文;左四,于锡典,右四,董庆。最后一排:左五,曹宝忠(好像是,记不太清楚了)</div> <h3>63届5班毕业照</h3> <h3>难忘的实验小学生活 -- 韩平 (63届5班)</h3><h3><br></h3><div>照片上是1957年进入省实验小学读书, 1963年毕业前与校长和老师合影的一群少年们,由于三年困难时期营养不良,多数瘦小枯干,我(第二排左三) 只有1.38米高,前排右一的刘小君就更矮了,他是时任省教育厅副厅长的儿子却穿着打补丁的裤子,这一点现在的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只有前排左三的牛大力个子高,他是省政协副主席牛平甫的公子,其实当时我们很多人是为了照相才穿了象样的衣服(有的还是借的)。艰苦的生活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我们经常在校办农场劳动,还参加除四害讲卫生和大炼钢铁的活动。照片中后来考入实验中学的有王晓虹、李大欣、高慧、佟明晶(3排左二,初32)、韩娅娅(后排左五,初二一)和马京(后排右五,初32)。</div><div> 由于我们是实验班,从小学二年起就开设俄语课教学,以至我们现在都不忘俄语。</div><div> 记得1962年我们全班同学参加迎接缅甸总理奈温的活动,我们提前两小时在黄河大街等待,有两名同学的氢气球不小心提前飞了急的直哭。</div><div>五十多年过去了,照片上的旧教学楼已不存在,代之以宽阔的操场和高大的新教学楼,校名又叫辽宁省实验学校了(因与省实验中学合并,1958至1962年曾叫辽宁省实验学校小学部),但我始终觉得在实验小学的六年是我最快乐最美好的时光。2017年迎来建校60周年,祝母校的未来更加美好!</div> <h3>★★★★★★★★★★★★★★★★★★</h3> <h3>★★★★★★★★★★★★★★★★★★</h3><h3>区运动会 照片</h3><h3>1排右起:朱晓梅,陆明珠,丁亚平,董和平,曾利;</h3><div>2排右起:宋清华,姜铀铀,李涛,白华,张英英,戈晓铭;</div><div>3排男生只认出,右1张哈唐,王矩,赵诗进,邓建,李清江,不好意思,把同学都忘了。</div><div>4排右起:李树成老师,何世贵老师(去世),郎军,中间的不知道,然后是李兆甲(教导主任),靳庆贵老师(去世);</div> <h3>65届4班同学毕业照。</h3> <h3>校友聚会继续扩大。50年没见面的63届4班同学集合在校园附近。</h3> <h3>昔日王谢堂前燕,如今又到桓利家。</h3> <h3>实验小学的同学,升入实验中学,有聊不完的话题,继续聚。</h3> <h3>我会不断加入新的照片。如果你有兴趣看到更多照片和视频,请点击下面二维码入群,并注明自己是哪一届毕业生,例如:“于首三63-2”, 意思是63年毕业生,第二班。</h3><h3><br></h3><h3>愿意加入【辽宁省实验学校校友消息群】的请点击下面二维码入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