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郑秀萍

<h3>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br /></h3><h3>(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h3><h3>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而阅读习惯主要包括多读、精思、勤记、善用四个方面。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有了阅读的兴趣,掌握了阅读方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没有任何强制的因素情况下,能饶有兴趣地去读书、写作、服务社会。</h3><h3>(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h3><h3>从1972年起,美国国家教育发展评估会一直追踪四年级、八年级与十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结果发现,养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以及最能享受阅读乐趣的学生,综合素质最高。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法国在假日中心建立课外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h3><h3>"十五"期间,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研究中心确立了《"亲近母语"阅读课程构建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课题,并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评审中得以立项。该课题以倡导儿童阅读,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书香社会为宗旨。课题组在各个不同层次的学校推广亲近母语读书会,重点建设班级读书会、校园读书会、亲子共读会、教师读书会,特别关注农村小学读书会的建设。积极策划和举办各种关于儿童阅读的学术研究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倡导阅读理念,建设书香社会。</h3><h3>本课题着重从我校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我校小学生发展的良好阅读习惯模式,探索多样的读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h3><h3>(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h3><h3>学会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是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基础,良好阅读习惯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习惯的培养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因此,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新课标提出,学校要树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为伴。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在对"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提到:"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文新课程标准》也对小学阶段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小学生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它关于对各年级段课外阅读的要求有这样的表述:一二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段(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段(篇),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段(篇),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而目前课堂阅读教学远远达不到这个目标,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也只有通过大量课外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文化沉淀,提高读书能力。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校虽然很多老师和部分家长也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但我校所处农村,家长的素质高低不一,又由于在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所以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量、阅读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视野不够开阔,知识面不广,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存在问题有:1、学生阅读面窄,卡通、漫画及学习辅导类图书较多,内容较单一,2、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不强,阅读时间少,电视媒体、网络电子游戏对儿童的文本阅读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3、阅读方式单一,主要以书面阅读为主,以课本为主。4、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h3><h3>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农村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务实有效的解决学生上述存在的问题,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促进学生有效阅读,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阅读,增强学生阅读兴趣,从而形成终生受益的良好阅读习惯。希望能以这次课题研究为契机,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构建有效的"农村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指导活动模式,同时,积极投入到系统的教育科研中去,提升自身的教育素质,增加工作的科研意识,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墨香校园。</h3><h3>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创新点</h3><h3>(一)研究目标</h3><h3>1、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注意力集中,边读边思考,查工具书、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制作读书卡等。</h3><h3>2、探索多样的读书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喜欢和好书交朋友。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h3><h3>3、围绕"建设墨香校园"这一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性地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提升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使全校师生热爱阅读、喜欢思考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浓厚的学校文化特色,努力达到"读书,让学校精神起来"的目标。</h3><h3>(二)研究的主要内容</h3><h3>1、整理适合我县农村小学实际情况的学生必读书目、家长必读书目。</h3><h3>2、我县农村小学生阅读状况的分析研究。</h3><h3>3、适合农村小学学生阅读方法的研究。</h3><h3>4、农村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h3><h3>5、通过课内外贯通融合,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并着力构建学生阅读能力的自主化、自动化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h3><h3>(三)创新之处:探索实践形成适合农村小学学生的良好阅读方法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争取家长配合,初步创建完善的亲子共读模式。</h3><h3>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h3><h3>(一)研究方法:</h3><h3>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学、培训等形式学习相关理论,利用网络、文献资料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h3><h3>2、调查法:对学生采用问卷、访谈调查等方法,对目前我校及我县几所农村学校的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h3><h3>3、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进行跟踪、观察、记录、分析,在行动中进行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学生阅读好习惯,在学生中进行好习惯的行为训练。开展适合农村小学生的读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h3><h3>4、榜样激励法:对爱阅读的同学进行物质奖励、开展阅读经验交流会、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张贴优秀的读书卡等。</h3><h3>5、课例研究法:开展课例研究(集体备课制定教学设计,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活动等)、开展案例研究,注重个案研究分析,从个案研究中发现有价值的典型经验和成果,为实验结论积累素材。</h3><h3>6、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一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提炼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对研究实践进行分析,及时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尝试改进,及时总结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策略和经验,揭示规律,形成教学策略,同时积极撰写阶段科研成果,从而转变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科研水平。</h3><h3>(二)实施步骤:</h3><h3>1、准备阶段(2016年05月—2016年06月)</h3><h3>(1)准备资料文献,确立课题目标与课题内容,成立课题组</h3><h3>(2)采用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阅读情况,搜集资料,摸清现状。</h3><h3>(3)采用文献研究法,学习理论、实践及操作方法,学习有关小学阅读指导相关的各级各类文献资料,学习语文课程标准。</h3><h3>(4)方案设计撰写。</h3><h3>2、实施阶段(2016年07月—2017年06月)</h3><h3>第一阶段(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方法指导)</h3><h3>(1)建立班级图书角,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图书,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向学生推荐适合各个年级段的书刊。</h3><h3>(2)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根据实施方案,收集实践与研究中的有关资料,积累阅读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并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边行动,边研究,边创新。</h3><h3>(3)阅读方法的指导。骨干教师上课内阅读方法指导课和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h3><h3>(4)阶段探讨、总结适合本校小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好方法。</h3><h3>(5)各个实验班级全面铺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阅读的方法的指导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使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h3><h3>(6)课题组成员参加送教下乡活动,到乡下农村学校上课内阅读方法指导课和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h3><h3>第二阶段(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学模式的形成)</h3><h3>(1)重点开展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日记、读书征文、读书心得、讲故事比赛、组织学生参观县图书馆等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h3><h3>(2)骨干教师上读书活动课示范课。通过读书活动课的有效课堂教学不断推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h3><h3>(3)教学模式的形成。通过调查问卷、案例分析、课例分析等形式检验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反思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进一步明确和调整后期课题研究方向,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h3><h3>(4</h3><h3>)定期进行阶段总结,积极做好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h3><h3>3、总结阶段(2017年05月—2017年06月)</h3><h3>(1)整理各类资料,课题组进行分析、反馈、总结。</h3><h3>(2)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做好结题工作。</h3><h3>(3)进行成果展示。</h3><h3>四、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h3><h3>1、课题组核心成员大多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具备大专、本科学历;多位老师曾参加课题《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和《提高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的研究,并获得结题,玉法宁老师还担任过课题《提高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的负责人;课题组核心成员有论文在省级、国家级教育刊物上发表,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论文评比中获奖,在区、市、县级教学优质课比赛中获奖,均具备较强的教研科研能力。</h3><h3>2、课题组成员的结构比较合理,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敢于创新的年轻教师,高年级段语文教师与低年级段语文教师相结合,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可以找到学生由低到高的过程中阅读方法、习惯的特点进行研究。</h3><h3>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h3><h3>1、研究资料:县图书馆、学校图书室有丰富的图书,每位老师都有一台电脑均可上网查找资料。</h3><h3>2、实验仪器设备:网络设施齐全,校广播站开通,班班有一体机,班班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为实验研究提供了交流平台,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h3><h3>3、研究经费:目前我们已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校长、支书为资金担保人,表示在经费上一定予以保障,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方便。</h3><h3>4、研究时间:本课题从申报之日起,约需一年时间,预计2017年6月结题。</h3><h3>5、学校领导对阅读的重视: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h3><h3>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条件也有必要改善目前学生阅读现状,开展好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认真根据既定计划和方案,逐项落实,定期检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保证按时结题。</h3><h3>六、课题组成员及职责</h3><h3>课题负责人:郑秀萍(全面负责课题实施)</h3><h3>课题组成员:玉法宁(课题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实施,课题实施教师);梁培新、庞繁锦、黄艳虹、李慧慧(课题实施教师,具体开展实验);卢国留(电教设备技术保障,对外联络员);陆丽先(课题的阶段总结、资料收集整理)。</h3><h3>专家指导:韦月初(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h3><h3>曾勇翔(县教育局课改专家组组长 )</h3><h3><br /></h3><h3><br /></h3>

阅读

学生

课题

研究

课外阅读

习惯

读书

小学生

良好

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