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35901部队一O六团三连战友的记忆

美友7651599

<h1>  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诞辰九十周年之即,勾起了那段青春岁月,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三十八年前我们从祖国的东西南北相聚雲南的昆明、八寨、冷水沟、富宁、大南溪、芹菜塘、锁龙寺……。成为过命的兄弟和战友,在边防一线防御作战我们朝夕相处,结下了深深的兄弟情,这将成为我们美好的记忆。</h1><h1> 现如今网络平台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保持联系,相互打听,为的是多喊上一声老战友,多少年音迅全无,多少次梦回南疆,梦中还喊着一二三四,唱着打靶归来 ; 一首《驼铃》唱了三十八年 ! 哽咽的喉咙一时不知说什么。战友您、还有您还有……您,如今可好,让我道上一句亲切的问候,送上一份衷心的祝福。</h1> <h1> 战前动员口号是: 争先锋不辱使命,打硬仗攻坚克难。</h1><h1> 要求: 1 不允许私自单独行动 。</h1><h1> 2 不允许与家人、亲朋等有任何书信往来。</h1><h1> 3 视武器为生命,枪支弹药随身携带。</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106团从解放战争进军大西南时组建(前身是二野四兵团工兵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第九团),先后经历了抗美援朝,津塘沿海和首都国防施工,1963年华北抗洪抢险,抗美援越,中原国防工程施工,郑州支左,北部构筑中蒙边境国防工事,转战秦岭、巴山蜀水,支援祖国三线建设。</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1979年开赴中越边境参战,历经八年;1982年整编为昆明军区工程兵106团,1985年整编为成都军区工兵团,1992年整编为十四集团军工兵团。期间全团参与了汶川大地震抢险救灾;赴黎巴嫩进行国际维和;参与了中美等国在夏威夷的联合军演。2017年4月28日整编为75集团军工兵防化旅、下辖8个营[原十四集团军工兵团(老一O六团)保留了两个营和部分直属队]旅部驻云南玉溪北城。</h1> <h1>  中国人民解放军88704部队106团一九七九年三月奉中央军委命令开赴云南省河口、马关等地中越边境一线进行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防御作战。</h1><h1> 这是开赴前线时三连的的领导班子: 前:左一孟珍文指导员,山西人; 左二袁泽智副指导员, 湖北人; 后:左一王洪明连长,湖北人;左二 冯三姬副连长, 广东人。</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一九七九年三月先后从兄弟部队抽调人员补充到88704部队,三连从131团调进的有朱占成、陈纯彦、魏立军、菊殿军、王成林、李福旺、陈步信、陆灿松等有从104团调进的王乃林、于刚跃、周大跃等有从132团调进的孙汉江、王建国等。五十三师师部还专门从机关挑选骨干补充106团,三连有贾宾奎等骨干。</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三连争得了全团的先锋连,将与团首长、机关开赴对越还击战的最前沿。三月某日从陕西洋县登上军运专列一路南下,路经数省市县,穿越数不尽的桥梁、山川,尝尽军供站提供的各地美味。</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对越 自卫还击防御作战对我们刚刚入伍半年的新兵来说算是一次远征,战友们还有点惊魂未定,军列穿越在川、滇的深山峡谷之中。一日夜里12时左右战友们都在安睡,躺在我身边的南京战友王建突然下腹剧烈疼痛,全身卷曲着,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流到军衣上,王建战友不停地呻吟。排长耿立义、副排长赖春平以级班长们聚拢在一起商议,怎么办?一时战友们也束手无策,不断地用毛巾擦去王建战友脸上脖胫上的汗水。是等靠站还是鸣枪示警。见到痛苦难耐的战友,容不得再拖延时间,战友们岀主意说先用手电扎上红布示警,过了几分钟不见效果,于是耿立义排长拔出手枪快速走到闷罐门前向天空鸣了几枪,几分钟过去了不见军列有要停的意思,于是又向天空鸣了几枪。这时列车有了反应,逐渐开始减速,只听得车轮磨擦铁轨刺耳的声音,时断时续,军列在急停的巨大惯性作用下停了下来,急促的脚步带着高声叫喊,那里鸣枪?那里?那里?战友们拿着手电遥晃做着提示并高喊这里在这里,有战友生病了,需要紧急救治。连领导、卫生员、通信员都急速赶到,卫生员做了简单处置(可能是给病人吃了去痛片),连首长决定待列车到了站立即送医院就医。卫生员留在了三排车箱内,军列又开始运行。后来三连进驻冷水沟不久王建战友病好归队。后来王建战友自述得的是急性阑尾炎。在攀枝花住了两个多月院。</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快进入昆明东站时军列的速度开始缓慢运行,突然闷罐车箱內站岗值班的战友喊叫了起来!快来看,快来看,听到喊叫声行动快的战友拥挤到开着缝隙并不大的车门前,这时有的战友相互协作推拉开铁门,还有的战友聚拢被包垫高脚底从通风窗口向外瞭望。映入眼帘的场景就像过电影一样,站台货场场地到处堆放的是被解放军打残了的军用物资,最为醒目的是被打残了的汽车炮车和枪械还有数不清破损的军用物资,堆积如山。火车缓缓而行一幕幕眼前掠过。十分壮观,当然战争就是这样残酷无情。人类能够创造,也能毁灭创造。车箱内嘶嘶语语。几分钟后我们开始整理行装,查验枪弹。坐了三天两夜的闷罐军列停下了,我们呼吸到了第一口春城的新鲜空气。三连官兵无暇顾及美丽春城的姿色和风土人情。</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到了前线我们团改番号,对外公开番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5901部队。106团是要保密的。孟指导员要求全连严明纪律,注重军容,一切行动听指挥,拿出我们军委特种兵的威风。一会有军区首长来迎接我们。战友们忘记了一路奔波的疲劳拿出百倍的精神,唱着嘹亮的《解放军进行曲》整齐列队,等待首长的到来。不一会多辆军用吉普车停在了东站的站台上,先后下来许多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不一会昆明军区一号首长对越自卫反击战西线总指挥军区杨得志司令员从我们队前走过,并挥手致意。 &nbsp;</h1><h1> </h1> <h1>  一九七九年中央军委命令五十三师一O六团赴云南前线对敌进行防御作战 , 三月份三连做为先锋连第一个 随团首长及团机关工作人员满载着军用物资开往云南前线。第一站一一云南省省会昆明,牛街庄火车站。</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三月,激战过后的省会似乎还残留有霄烟的味道。由于是刚到前线显得格外紧张,我连住在昆明东站招待所包了三层楼,入住后各楼层设双岗子弹上膛,械备森严。随后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三连的全体官兵以排为单位紧张有序的装卸从陕西运往前线的装备、物资,挥汗如雨,在高温的罐车内亦博上阵,时而有首长来还得装装样子。在东站不但有本团的物资来来去去而且还目睹了军列满载军用物资、兵员等急速而来,南下而去的情景。我们亲临现场的每一名战友都有相同的经历。 中越友好时期 从昆明至河内有趟窄轨国际列车,战争以来通往越南的客货运就停止了,中国境内的客货运到河口县还在运行,我们三连的任务就是把全团的物资从宽轨列车导入窄轨列车上。进入东站以来时而有团物资军列到达,时而又有开往前线满载着荷枪实弹的南下官兵。时而还会有从前线撤下来的伤病员。他(她.)们表情凝重,面带杀气似乎战友的仇还没有报就回后方养伤!在军供站驻地的广播里经常播放一首新歌叫《年青的朋友来相会》大大缓解了我们紧张和劳累的氛围,为了缓解压力连领导还组织我们到军区,当地驻军驻地观看电影、组织拉歌,洗温泉澡,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到动物园游玩,其特色是园大动物少,最为突出的应该就是大象多、金丝猴多。三连最为出彩的是早操十分养眼,崭新的军装,标准的军姿,有节奏的步伐,口号声歌声无不彰显西北勇士的標捍。引起市民、工人、学生和驻军的关注。</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历史的见证,有天吃中午饭的时侯军供站里开进了俩辆大客车,从车上下来很多身穿蓝色衣服的人有序地进行站队讲话然后和我们一样七八个人围在一起吃饭。他(她)们都不说话。孟指导跟我们说是越南俘虏,两国将在规定地点进行零公里交换。指导员时而和翻释对话时而与俘虏手语交流。我们看到了真实场面,越南,从抗法到抗美中国人民无私援助,经过了数代人民的友好相处被中国人民称之为同志加兄弟。黎笋政府背弃中越传统友谊,妄自称大,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由于连年战争,政府与老百姓练就了特殊环境生存的本能,的的确确他们是全民皆兵(后来听英模报告后知道越南兵上至50一60岁的老人下至15、16岁少年、而且女兵非常多,都能掌握多种武器的应用)。并且擅长丛林游击作战,此次反击作战中国的无数战友倒在了他(她)们的枪口之下……。饭后俘虏们坐上大客车向我们招手,唱着《越南和中国,山连山,水连水》淹没在杂吵的汽车声和我们的谈话声之中。</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r></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h1> <h1>  昆明火车东站--- 一辆辆军列满载着兵员,物资装备源源运往云南最前线。</h1> <h1>  一O六团 先锋三连 。第二站马关县八寨镇。</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三连圆满完成了全团物资转运任务。马不停蹄又一路南下来到了马关县八寨镇。承建团前线指挥所。来到八寨住地已是傍晚,我们的落脚处好像是骡、马、猪、牛、羊的交易市场。到处是木桩和牲畜的粪便和散发臭气的污泥浊水。第二天全连开始清理场地洒上用白灰拌和的新土,硬化场地,修整排水。不几日军用卡车运来了简易木板房材料,全连各排分工多地展开团各机关,功能设施房屋的拚装建设。并用油毛毯铺顶,为了防止大风侵袭,我们用稻草和泥巴就像屋顶铺瓦一样把泥巴压在油毛毯上。团首长十分关心我们送来整卡车菠萝,还教我们用盐浸泡后再吃。战后的八寨老乡对当兵的特好,还把人民解放军称之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一日全连紧急集合宣读106团敌情通报X连事务员在为连队采购生活物资返回连队途中被越南特工袭击牺牲在回连队的路上,这是我团到云南前线第一个牺牲的战友。连里再三强调要加强警惕,并加强个人军事技能的训练,外出要三人以上。</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星期天休息我们上街,头一次见到八寨集市的繁华和民风的淳朴。八寨(古称阿雅),街上、身穿各民族服装的百姓游走于街上(据说八寨有9种少数民族、实际我们是分辩不出来的,怎么看都一样。)。施展手艺做金、银、铜器的非常多有我从来没有见过的金银饰品、摆于街路两旁。八寨盛产三七、香蕉、甘蔗、烤烟,还有坳黑发亮的梅里子又大又甜。边锤小镇与昆明的省会城市相比别有风味。</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当兵睡觉是没有枕头的,都是用一块白布包上自己的冬、夏装当枕头,有上街的机会怎能错过,好多战友做了枕套,我们付钱老百姓怎么也不收,没办法又不能违反纪律,就只好扔下2角钱跑了。 可能是军事要地的原故八寨小镇驻扎着公安边防检查站,当地驻军还有先于我们来到八寨的部队。很多部队他们从何而来,要执行什么任务我们当兵的自然不得而知。记得有一回吃过晚饭连队集合看电影,行进在八寨的不算宽敞的马路上,各排的歌声、121 的号子声吸引街民出来观看,整齐的步伐、嘹亮的歌声把我们带入了观看电影的场地。在我们连的左侧也坐有一同观看电影的兄弟部队。暂时的宁静后三连开始唱了几首老歌如《团结就是力量》、《打靶归来》等。这时左侧兄弟部队主动响起了号子“唱的好不好呀、好;妙不妙呀、妙;再来一首要不要呀,要、要”,挑战的号子,和变化各种有节奏的手掌拍击声非常整齐。于是三连迎接挑战唱了一首歌后又开始挑战兄弟部队唱歌。那想该部队被我们低估了,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一点甘拜下风的苗头。兄弟部队的指挥员动作干练,指挥有章法,变化多端,底下干部战士势气高涨、斗志旺盛没有服输的念头。三连从来都是拉歌场上的强者如今真的碰到了对手了。双方你来我往,就象角斗场上的公鸡,斗的是面红耳赤。此次较量三连没有占得上峰。回来后孟指导员总结两点:1 指挥套路陈旧单一,要多掌握几套技能应对挑战2 连队新歌少,总是那些老歌从陕西唱到西南我们要多学点新歌新曲。于是三连开始了拉歌、练歌、学歌的小高潮。非常遗憾的是再也没有机会和那支训练有素的部队比拉歌了。我们又要向南,一路向南。 再见了八寨!再见了兄弟! &nbsp;</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h1> <h1> 一O六团先锋三连 。七月进驻第一个国防施工地点河口县桥头乡冷水沟村。</h1> <h1>  1979年7月某曰 不知是有意安排还是保密的军事行动,三连进驻河口县桥头公社(现在称之为桥头镇)冷水沟村,也是傍黑的夜晚,辩不清方向。可能是事先安排,连部、后勤、炊事班和朱先龙、杨进修所带领的一排二排入驻村寨的民房;耿立义、夏茂祥带领的三琲、四排在距公路直线100米的山上开辟住地。各排各班顾不得长时间坐车的劳累放下背包斜挎枪支拿起锹镐开始平整场地搭建住房。山下住有一支边防部队,偶而有些星点亮光,山上葱绿野草和山林辩不清南北东西。四排依顺公路走势搭建了三座军用帐篷。三排搭建的是三角形营地,七班离公路最近。二个排很快搭起了军用帐篷,点起了马灯就地铺起床板,把炊事班送来的饭菜消灭的一干二净。</h1><h1> 寂静的山寨因我们的到来出现了生机。连首长提前做好了信访工作,到当地边防部队、乡村政府了解情况,边境离我们这有多远,特工活动频繁吗,边民生活情况等等,掌握第一手资料,随后带上通信员、司号员、卫生员到各排各个班组走访,嘱托的第一句话就是冷水沟离边境只有几公里,千万千万不能放松任何警惕,要设明暗哨,今晚的口令是✘✘一回令是✘✘。 卫生员还给每人发放有避蚊剂、清凉油等。 第二天真实的冷水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据了解冷水沟海拔1344千米属亚热带河谷气候,早晨白雾穿过我们所住的帐篷,(可与天宫比美,真有点天当房,地当床的感觉,)地上的绿草叶含着晶莹的水珠在随风点头、像是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欢迎。出过早操,吃过早饭继续修整我们的营地。潮湿炎热的天气战友们衣裤就象水洗了一样紧贴身上,为了解决洗澡和洗脸刷牙问题、战友们齐心协力到山里寻找水源,用碗口粗的竹筒一破两半架起了长长竹渠引来山泉。一排二排住在不知是傣族 、还是布衣族家里的竹楼(好象还叫吊脚楼),竹楼下面养着牲畜,也是烧柴做饭的地方。楼上行走时发出吱吱的响声,给人感觉脚下没根,房屋内即黑暗又拥挤。不过要比住帐篷强的多。村寨一片片绿树成阴,沙杆树、筒竹、长的特别高。顺着老乡每日行走的乡间小路可以到上面的不算宽的公路、公路上面就是三排、四排的的新营房,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公路向南延伸2至3公里就是边境线,边境线我方控制着一座无名高地的制高点,可直接锁定公路和高地以下越南一片开阔的稻田地。(后来四排在无名高地施工),顺着公路可通往越南的猛康县。三连来到冷水沟最近的边境一线以来经常听到边境方向传来的隆隆炮声和时断时续的枪声。黑夜站岗放哨感到很害怕和恐惧。特别是刚到此地夜晚看到天上飞翔的萤火虫飘乎不定,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场景,每当萤火虫迎面飞来时总以为是特工在抽烟(天真幼稚的想法,那有搞侦察抽烟的)我们大气不敢出、生怕弄出点动静(被特工发现)。后来知道怎么回事了胆子也就壮了。不久全连全部更换了武器装备如冲锋枪、半自动步枪、班用轻击枪,四O火箭筒,使用半自动步枪必须是射击水平最高的人使用,熟称神枪手、射手等。为了防止敌人炮袭各班还组织了挖猫耳洞。</h1><h1> 很快三连接到了在1344和无名高地修筑两条连坑道,二排、三排主攻1344四排主攻无名高地。施工前连首长召开动员大会,王洪明连长提出确保施工安全和预防敌特工偷袭,特别是施工时不能放松警戒,每个班次必须设有哨兵。此次设防施工必须贯彻三同时1 同时施工 2 同时修路 3 同时备料,总体思路是速战速决(实际团里也是这个思路)早干完早撤出、早回汉中。(孟珍文指导员在八寨受伤未归)袁泽智副指导员战前动员时说,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每个人都要争取火线入党,火线立功受奖,营、连月月评营、连嘉奖,团年终评功授奖。机会摆在面前人人都会有机会为家人增添荣誉。从现在起可以与家中亲人、朋友、通信了。英模宣讲团的到来,增添了我们爱国守土的职责和战胜各种困难的坚定勇气。三连在1344高地和无名高地同时开始进入边境施工,两个工地上的空压机的轰呜声和坑道内开山的炮声昼夜不停。每天连队施工统计员在通报栏内进行进度通报。当然连队的吃喝生活是十分艰苦的,高金明司务员几乎每天坐生活车到马关等地采购疏菜,肉类,生活用品,传送信件,有时我们守在帐篷内耳朵听着,眼睛望着公路上传来的汽车声音,在汽车到来的时候战友们的欣喜的心情就别提了……卸车全都是主动自愿的。其目的每个战友都是知道的!有时候雨天雾大时连里生活车几天出不了门,没有菜吃,炊事班就发放酸辣罐头、午餐肉蚕豆罐头,再有就是压缩干菜。当然蚕豆肉罐头是很少的。酸辣罐头吃得我们牙直倒,最难下咽的当属压缩干菜,后来很多战友戏称干菜为"马草",吃后不好消化,以致于很多战友经常到桥头去看病。我们施工洞口前面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白天还好,到了晚上林子里总会发出叭叭的响声,引起我们的警觉,我们在洞口留有专门岗哨,架起轻机枪以防不侧,后来又拉起了电网。一次九班战友往外倒渣时发现林里有一处红点并伴有响声,带班付排长史学军端起冲锋枪一通扫射弹夹内30发子弹一扫而光。枪声过后十几分钟不见动静便拿着手电查找原因,原来是电网接口处受潮联接不好造成的。后来电网被取掉了。坑道施工条件十分艰苦,特别是小型坑道,机械化工具是用不上的,能够用得上的也只有风钻和风镐。施工连一般每个排的头一个班称之为风钻班,如一班、四班、七班、十班,战友们个个都是人高马大,力大无比,大型坑道施工需要多部风钻在作业面上钻眼,然后是有机械操作手进行装渣,组员操作电瓶斗车出渣运渣。在云南前线不存在这种条件,一个作业面最多两部风钻就够了,爆破手一般都是正付班长,他们经验丰富,装药点火都有路数。如先点拔心炮再点周边炮最后点抬炮。扒渣工作很原始,铁爬子,竹簸箕,手推小平车,是我们的施工工具,在密不透风的坑道里挥汗如雨,小平车装满一车推走一车。班前班后都要检查矿架有没有异样,特别是雨水天气,都会关注曾经塌方过的地方有没有变化。泥泞道路把施工物资阻挡在山下,战友们的双肩代替了运输汽车,山高路滑,战友们的双肩被压的血迹斑斑,有一天团首长寇政委到1344高地和无名高地视察正赶上三排八班往1344高地工地上扛原木,廖琦班长、刘和平付班长带领全班战友在往工地运送矿架原木,突然倾盆大雨急速而来战友们没有任何准备只有冒雨前行,雨中行走十分困难跌倒了再爬起来,双膝支撑地面,口中喘着粗气,甚至冒着有滚下山波的危险,战友们咬紧牙关,没有放弃,此时的情景被当时滞留在泥泞山路上的团寇政委看在眼里,多么感人的场面,兄弟、战友……,他丢掉手中的雨伞,在雨中高喊,三连的战友们你们辛苦了,你们不愧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我谢谢你们了。多么温暖的语言,多么关心的话语,衬托出无限的爱和认可,廖班长后来回忆说当时眼里的泪珠与雨水交融,内心的激动之情无以言表;</h1><h1> 长期艰苦的生活和环境下战友们有的得了严重的皮肤病,烂裆病,疟疾病,有首长的关心,战友的呵护,病号饭送到营房里送到战友的身边,用温暖和关爱为病友们减轻心里的负担,连队卫生员提出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内裤,要经常洗洗澡,连里还为每个排配上行军锅,各班下工回来可以烧些热水冲洗纳凉。艰苦的条件练就了我们的坚韧性格,练就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1344高地无名高地,三连的第一个战役最终取得胜利,它的艰苦程度和南方季节的适应能力为我们今后的攻坚克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入党、立功、受奖的战友被全连的战友树为楷模 和学习的榜样 。 </h1><h1> </h1> <h1> 这几张照片是在冷水沟拍摄的真实照片 ,这是发放参战纪念章后,七班全体战友和三排长耿立义拍照留念。下排左起:曹新民 1977年入伍 安徵人;耿立义 1973入伍 江苏人 ;江俊富 1979年入伍 江苏人;王华荣 1977年入伍 四川人(现重庆人);刘水根 1975年入伍 江西人;朱占成 1979年入伍 辽宁人 (山西入伍);陈广琴 1979年入伍 江西人;胥国勋 1978年入伍 四川人;达文冲 1978年入伍 四川人。 .. </h1> <h1> 魏力军战友身后的营房和竹筒水槽</h1> <h1> 菊殿军战友身后的帐篷和竹筒水槽,</h1><h1><br></h1> <h1> 廖奇战友与身后的营房,十分珍贵的照片。</h1> <h1>  战友们秀了一把新装备 四O火箭筒、班用轻机枪、冲锋枪。左一:孙汉江(湖北武汉)、朱占成(山西翼城)、王建(江苏南京)、王建国(湖北武汉)、许少春(江苏南京)。</h1> <h1>  很酷的战友照:孙汉江、朱占成、王建、王建国、许少春。</h1> <h3>  贾宾奎 1977入伍 安徽 砀山,1979年参加了自卫反击战冷水沟防御作战</h3> <h1> 贾宾奎、达文冲历险 (一)一次四排十班全体由班长张钢铁带领全班执行任务,回连的路上天降细雨乘坐的解放运输车被一块山石拦在了回来的路上,战友们跳下车正在你推我抬的时候山上的红色泥浆伴有滚石直泄下来,说时迟那时快,有的战友动作迅速离开了,贾宾奎被惊吓停在原地发愣,班长张钢铁、战友孙玉良迅速将贾宾奎战友架起躲到安全地带。当宾奎战友回过神时想起当时情景眼里噙满了泪水,多么好的班长,多么友爱的战友。 &nbsp;</h1><h1> (二)一次三排七班和四排的十班到桥头拉木料,此次装车是在桥头林场,山上伐木工伐倒木料后按照规定尺寸分段切割,我们再将林场工人伐下的原木在两人一组一段一段的装上卡车,在紧张而又忙乱的装车中,山上滚下一根原木朝着贾宾奎战友滚了过来,这时他快速地躲在了土岩下面,只见一根木料顺着他的头顶滑落而下,只听得离我不远处有人在大声呼叫,原来是七班战友达文冲躲闪不急被滚木挤伤,战友们一边向山上高声呼喊一边冲向事发地点,战友们齐心协力把木料移走,只见达文冲战友满脸的痛苦的表情、汗珠顷刻间顺着脸颊往下掉、军装被汗水浸透,他双手按着左腿不停地在呻吟。(后来据达文冲战友和连队战友回忆林场的工人大部今是服刑劳改人员伐木料,往下放木料没有联络信号造成的)危急时刻七班长刘水根果断做出决定快速把没有装满车的木料卸了下来立即送往桥头卫生所。由于所里设备简陋卫生员处置了一下用几本书夹在了受伤部位并见建议即送往文山州野战医院。战友们支好担架上了军用卡车呼啸地奔跑在盘山路上。一路上宾奎战友和其他战友轮换着双手托着战友的腿减少文冲战友的痛苦。九十多公里的路程一路狂奔到了文山已经是中午了,当时不知是吃午饭还是午休一时找不到人,刘班长气急之下向天空鸣了几枪。不多时招来了医护人员,焦急的等待,几个小时的成功手术战友的腿是粉碎性骨折,骨头上打了几颗钢钉外面敷上石膏,手术后战友们来到了病床前问平安。这时我们班班长在喊;"贾宾奎、贾宾奎",贾宾奎听讯高声回答:"到",班长说:"你留下护理达文冲战友,我说保证完成任务"。一个月后达文冲战友能拄拐自理了我回了连队。</h1><h1> </h1><h1> 回 忆:贾宾奎 达文冲</h1><h1> 整 理: 朱占成 </h1><h1><br></h1><h1><br></h1><h1> </h1> <h1>  我们食用过的压缩食品</h1> <h1>  我们食用过的压缩食品</h1> <h1> 苦战冷水沟三连三同时,同时施工、同时修路、同时备料(每天扛原木上山)。五个多月就完成了军区、和团交给的任务。我还记得好象在九月十月106团还上了解放军报,大概内容是这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在国防施工中提前10个月完成边境一线设防任务。同时转载的有国防战士报。这篇报道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认可。三连进入了工程伪装和休整训练期,每天上午工作下午在公路上训练,连队还组织了歌咏比赛,检查内务,抢夺流动红旗。干部战士洗去几个月以来的征尘,个个精神焕发,斗志昂扬。新兵帮老兵洗衣服,老兵帮新兵缝被子。还时常到炊事班帮帮厨,讨点老兵私藏存货饱饱口福,还得了巴瑟的去勤杂班带上老兵们从黄文欢游击队(亲共的游击队,经常到边防连和我们连走动。)换来的海霸、空霸、双狮手表得瑟得瑟(听说游击队缺少电池、避蚊剂、风油精,所以老兵或手头宽裕的跟他们对换)。星期天找同乡战友拉家常。几个月的训练休整、工程散后工作落入了尾声。</h1><h1> 1980年五月份连里命令三排去富宁打前站由连长王洪明亲自带队,排长耿立义接到命令召集全排立即整理行装两日内开拔。两日后在全连战友的目送之下相互挥手致意。全排坐上解放牌军用卡车行进在中越边境的崇山峻岭之中!一路上没有歌声也很少有笑声,因为不知道离越南到底有多远,总感觉汽车是压着国境线前行我们不得不紧握手中的钢枪,子弹装满了弹夹,随时应对不测。 从冷水沟出发经屏边过马关奔文山。一路上崎岖山路,时而前行云海之上时而又在谷底盘旋,穿越城镇乡村,在屏边、马关、文山、砚山路过时我们看到了还没有长出绿草的烈士灵墓。当时的情景感到非常凄凉。我们虽然是匆匆过客,比你们幸运,只是你我守土的职责不一样。愿没有谋过面的战友一路走好。在文山州我们的军车穿城而过,感觉还算繁华。在文山接待站住了一夜,第二天吃过早饭又继续富宁之行。经过富宁县是早上八九点钟军车行进缓慢,学校的蓝球场上好象在上体育课你抢我夺。路过个不知是什么机关单位的地方正在学做新广播体操,还听到中央广播电台广播的新闻内容是南斯拉夫总统去世。这条新闻我记忆犹新因为我十分喜欢看南斯拉夫的电影如《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影片。 过了富宁县军车又前行了近一个小时左右来到一片视野比较宽阔的地方停下了,听司机讲在有20里地就进入广西地界了。此地离边境也就3公里左右。我们就地快速卸下物资装备。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感觉有点分不清东西南北。还好有先期到达该地的团负责人给我们讲解了当地周围的环境状况,特别要注意,要集体行动不得个人外出,他指着南边3公里以外山上树木说:看到没、前几天刚种上的,据说,越南方面得知消息说“中国佬"又派一只机械化师开赴富宁一线,我们顺着团首长指的方向望去山顶上果真种了很多树木。接下来我们在离公路的一侧隐蔽之处支起帐篷、驻扎了下来。由于炊事班此次打前站只选派了几个人,我们必须全力帮助炊事班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这次随三排打前站的炊事班长、是73年江苏人、志愿兵张西利(其余几个人已经忘了)到此地数日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炊事班长张希利为了改善火食开始学做豆腐,我们帮助打下手,张班长早已把黄豆泡好并联系好老乡家用老乡家的石磨。我们三五个人来到老乡家看到一尊半人高的石磨,房屋顶上绑有一条牛皮绳底下另一头套上一根丁字型长木杆,木杆下端有个轴头直接插入石磨的偏心口内,釆用的是离心力原理。刚开始我们向老老乡学了很多遍慢慢熟练了就运用自如了。煮豆浆压布包到点卤水在我们来说都是技术活,说实话试了好多回,叫全排吃了好几天豆渣。还有几次张班长找我们去老乡家拿军帽装上满满的黄豆去换鸡来改善生话。我们这些刚刚步入二十岁的年青小伙见什么都好奇,老乡家舂米打粑粑我们也凑一会热闹,边防检查站有几匹矮脚马我们也尝试着骑上一把,当然结果是很狼狈的。</h1><h1> 富宁县是个军事要地,每天经过的军车军人无数。有一天上午九点多钟文山州侦察大队有几个侦察兵从我们的营房外经过直奔边境方向急速而去,下午四时左右,侦察兵们撤了回来有三名战友被地雷炸伤,他们满身鲜血看不清伤在何处,在离我们不远的公路上进行人工呼吸和简单包扎,边防连迅速开出两辆212吉普指挥车把伤员送往文山野战医院,后来听边防连战友说有一名牺牲了。事有凑巧当晚边防连放了场聊斋电影《画皮》,吓得站岗哨兵不敢出帐篷。亲爱的战友虽然我和你在一种特殊的场合匆匆见过一面,可能还不到1分钟,你我并不相识,我也不知你的忠骨埋于何处,今天的记忆也就算是我对你的祭奠吧!在富宁训练、学习不足一个月接到上级通知下一个目的地是河口县的大南溪。 再见了富宁! &nbsp;</h1><h1> &nbsp;</h1><h1> </h1> <h3> 2015年达文冲战友重返故地拍摄的大南溪三连驻地及曾经战斗生活过的886高地和1076高地</h3> <h1> 2013年湖南辰溪战友龚代忠一行数人重返故地大南溪和1076高地。龚战友背后记录着“坚守英雄排”的石碑是成都军区授予边防某部三排的,1986年3月18日越军一个加强连进攻1076高地,我边防排凭借我们当年三连构筑的坚固工事,经过两天两夜的战斗打退越军三次进攻,毙敌22人,伤敌16人,我边防排无一伤亡。该团被成都军区授予“坚守英雄排”称号。</h1> <h1> 2013年湖南辰溪战友龚代忠与时任“坚守英雄排”排长在1076高地合影留念</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欣赏了龚代忠战友的《彩云之南——大南溪掠影》,对当时那段经历浮想联篇,特别是曾经战斗生话过的886高地和1076高地,真是故事多多,不胜感慨。1979年底35901部队三连提前数月完成了冷水沟地域边境设防任务。休整期间,三排接到连里通知为下一个施工点打前站。当时只说是富宁离广西20公里,我们一路过马关经文山来到了一个离边境不远的地方(至今也不知道该地方叫什么了)安营扎寨。不到一个月三排徹出了该地。而后三连各排聚集在大南溪开始了自力更生建设营房(竹笆房)艰苦施工的两年历程。</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三连从陕西到冷水沟没有一个象样的营房,来到大南溪后连首长规划、布局并组织全连官兵开始了建造营房的施工中。全连各有分工,砍毛竹、伐原木、编竹笆、竖支住、上人字架,热火朝天,干劲十足。全连齐心协力盖起整齐的营房,炊事班,修建了蓝球场,会场,库房等。为了防水,防风各排各班挖渠铺油毯,搭球架,一个面貌全新的三连营地展现官兵眼前。就这样1980至1981年的两年间三连在南溪的崇山之中先后构筑了886高地和1076高地的连排坑道和封锁要害公路的高重机掩体工事。886高地主要公路能发挥运输能力,修一条几十米的路物资就能顺利送达。难度最大是在山顶上修筑高、重机掩体工事。工程不大,修路没有意义,于是我们依靠超人的毅力把沙石料,钢筋水泥,水和模板全部背上山头。在此次施工中连理开展技术比武活动我拔得配模、扎筋能手双头筹。荣获营嘉奖一次。高地上住有边防排,大部分都是本省的兵,我们关系处的很好,互有来往节假曰看到我们吃饺子很是羡幕,于是我们也会去帮助帮助改善伙食。边防连有需求,三连领导责无旁货全力支持。受连、排、班指派我带人为边防连修球场,抺地面,受到兄弟部队首长和三连首长的好评。我们有时很辛苦、我们也非常劳累、可有时也非常烂漫,在躲避坑道烟雾时,战友们躺在沙石堆上数星星,谈理想,想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时而眼睛也会湿。</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1981年五六月份三连开始了构筑1076高地工事,现在回忆那是我们连到前线承担的第四条坑道,条件十分艰苦,土质条件最差(土语叫风化石地貌),运输条件最艰难,施工地点离营房最远的工程。此项工程创造了三连最辉煌时期,也给三连官兵脑海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我所在的三排远离营房驻扎在1076大山脚下,搭建帐篷又过上了冷水沟式的生活。施工前我们必须要修通长达15公里的盘山公路,其难度非常大!首先面对的是叫不上来名的毒蛇,最为危险的是地雷,3月5日解放军撤军时布下了满山遍野的地雷,经常有报道地雷炸死炸伤边防战士、边民、牲畜等。我们七、八、九三个班就遇到了危险时刻。一天八班长在拿砍刀砍阻挡前进道路上的灌木时一条毒蛇朝八班长爬了过来,他机警的端起冲锋枪一气猛扫蛇当场毕命。还有一次付排长史学军带领七班砍毛竹发现了地雷引线如果举起的砍刀落下我们七班将负出不可想象的代价。由于1076高地山高林密光修路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每前进一步都有危险,由于毒蛇、地雷的危险有可能造成非战斗减员,经排、连长许艮先与边防连协商申请派人用火焰喷射器为我们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在扫障清路过程中不时有地雷爆炸的轰鸣声。我们顺着烧焦了的树木和陡峭岩石坡上埋下了数车炸药一通猛炸,场景只有在战争片才能看到的景观呈现在眼前。数天后拉着施工物资的车队盘旋在1076高地上。我们在一个狭长的山顶处构筑排坑道。由于土质属于风化层施工时塌方现象时而发生,如遇这种作业面施工进度就十分缓慢,我们果断采取支矿架回填木料的办法进行安全加固。最难的是为了降底成本全连进行经济核算。我们在山顶施工采用气灯照明,风镐掘进,经常与机械连战友争台时。三班6小时倒班休息之余还要自备塌方回填木料,1076高地海拔高,气候潮湿,进山备木料经常被蚊虫,蚂蝗叮咬,从林子里出来满身的包和血。衣服上浸满了汗渍和血迹。处理塌方是最危险的工作,顶部掉落的碎石顺着安全帽滑落在肩上、腿上、伤手伤脚是常有的事。由于现代化的装备使用不上,基本上都是原始施工,扒渣、运渣周而复始每挖进一米都要支矿架,3米左右的圆木两人各扛一头,脚踏木梯加固在作业面前。班与班之间尽职尽责,安全无二心。每次施工回来浑身的汗味,炸药的烟臭味伴随着我们,沒有洗澡水。我们用空压机气管引水到帐篷前冲洗凉水澡。1076工程是三连战友永远的印迹。</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1985年拍摄《高山下的花环》听说就是在886和1076高地拍摄的。龚代忠战友重返故地证实了1076的防御体系为守为国防做出的具大贡献。我们这些流水的兵与南溪河水一样,存有的只有记忆。 </h1><h1><br></h1><h1> </h1> <h1> 2015年三连七班战友,四川达州七八年老兵重返大南溪三连驻地,故地重游,现场已是一片香焦林了。下面第一个箭头指的地点就是三连驻地下面是一条公路,公路下面就是南溪农场。远处两座山峰就是三连战斗过的地方。</h1> <h1> 三连与河口情之深,意之切。正当内地的年青人头顶披肩发,身穿喇叭裤,唱着《美酒加咖啡》的时候三连的官兵却奋战在边境线上,舍生忘死地保卫国家安宁,他们伴随着《火红的攀枝花》、《再见吧妈妈》,在真真切切地在体验人生价值。三连的战友们从1979年以来在河口边境一线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曾付出了几批年青军人的辛勤汗水与心血,三年的时间里106团构筑了坚不可摧的国防为祖国边境的安宁奉献着,为祖国刚刚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果守护着。81年底三连各个年代的新老兵们都在讨论着去与留的问题。朱占成同志经连首长讨论你被派往八寨团军训队训练新兵。这个意外事情的到来打破了我退伍回家的念想。找排长、找连长指导员,诉说想退伍的理由,首长果断回绝了三句话: 你回去有现成的工作,又是铁饭碗,晚两年再回不行吗?各种陈述理由都打了水漂,我只好以探亲来做交易答应了下来,不过还得等新兵训练结束才能再说,没办法,只有服从。</h1><h1> 从训练队回来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芹菜塘(也有称之为龙堡的)。象是一个陈旧泥泞的一个长方型的大四合院,连部座落正北面、左侧是三排右侧是一排,正对面一有一百来米住的是二排,四排顺势三排一侧,四排门前是一条能走一辆生活车的泥泞土路。营房上面是一条不知何时修的沙石公路,路况还算好。炊事班住在连部的右下侧稍远一点的位置。天然的地理优势和环境,给连队带来了养猪事业的机遇,在专职司养员的精心管理下个个长的是膘肥体壮。</h1><h1> 第二印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由于八一年底老兵退伍我还在训练新兵,没有赶上送别战友,内心的感觉还算好点。可是回连后发现,换了很多连排首长和正副班长,新老兵又一次的更新,老面孔没了,相知相爱的战友们走了,这一走可能就是永别,他们为连队留下艰韧不拔的干劲、勇于吃苦的精神、团结友爱的情意。心酸伴随着失落,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三连的新领导班子是连长许艮先、指导员郭福增、副连长耿立成、(付指导员忘了),一排长朱先龙、二排长杨进修、三排长耿立义、四排长换成了姜亚波。姜排长很随和,是一名1973入伍的老兵,江苏泗洪人,写得一手好字。姜排长还送过我一个笔记本,至今我还在保存。</h1><h1> 连里任命我为十二班班长,与副班长湖南新化人曾学和带领十二班,曾班付身高一米八以上,一口湖南乡音,很难听懂,身体素质特好是一个极佳的风钻手。(今年在微信里得知四川云阳李春生也是十二班的成员,其余战友被我忘的实在想不起来了)。来到班里整体感觉是内务整洁,地面凸凹不平,通风、采光不好。于是我发动全班改变面貌,取来黄土垫地面,用一块薄木板把头部绑上一根绳子,然后用一支脚踏上进行拍打一面洒水一面拍打效果特别好,战友们在竹笆墙上开了四个窗户并用油毯做了防雨措施,顿时室内通风透气,脚下平坦,感觉十分舒适。此次环境整理得到了全连的推广。</h1><h1> 三连新的施工地点是在离边防连附近的边境线上,其任务是打一条连坑道(坑道的代号叫什么已经忘了,暂且称为无名高地)此地作业环境要比冷水沟、南溪的886高地、1076高地好些。施工的头一声炮声是我们四排放的。炸药爆破的碎石央极了附近的边防连,房上的石棉瓦,被点缀成漏勺,玻璃几乎没有留下完整的。后来两个连队怎样解决的我们是一概不知的。由于运输条件和作业环境为施工提供了便利,连队施工统计员杨清顺每班次统计施工进度(我带的十二班每次都是成突出,要知道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挣奖金了。),器材员赵家全修复风钻,风镐并送到施工现场,炊事班把饭、菜、水送到工地,确保了施工进度。可是洞内的石质是不可予侧的。当时正是我们施工,在掘进一个90度弯处时风钻打的深、炸药剂量大。炮声过后出现了非常好的角度也取得了一炮进度最高成绩,出过渣后进行第二轮排眼时出现了塌方, 风钻被埋了半个身子,我迅速组织班组成员分成两组,一组随付班长迅速准备矿架和回填木料,我带一组快速出渣并观察顶部情况。刚刚清走的渣石又堆了起来,一次二次三次,几次下来战友们累得精疲力尽,付班长曾学和出主意说渣石留下不请了可留作支撑,我们从塌方的缝隙上去先用长木料做支撑顶住主要点尽量多撑几点,然后快速回填。我同意了曾班付的观点第一个上去了我手提施工灯观察情况里面有不到一间房子大的空间,最高塌落处有3米左右,属不规则石土层,也有可回旋余地。(后来想想要是再塌方有可能会造成不可想向的后果),可能是战友们的精神打动了山神,在回填时没有较大的塌落,战友们迅速行动起来 争相上到最危险处回填。当我们加固好塌方从上面下来时满身的汗水、泥水、血水浸透了衣裤,(我的腿上至今留有散落的风化石砸伤后的伤疤。)此次塌方的果断与成功得到了连排首长的表杨。本人荣获连嘉奖一次。</h1><h1> 经过六个月的苦战,施工进度很快,连队生活搞的非常好。1982年8月1日建军节全连放假,排长派我们班协助炊事班杀猪,我在班里问谁杀过猪,战友们你看我、我看你都说见过没杀过。副班长曾学和说只要大家按住我来杀,战友们七手八脚费了很大劲才把猪捆绑住,曾班副动作利索,从脖径处将刀插入猪的心脏。杀死后又从猪的脚踝处割开个小口然后就象吹气球一样往里吹气,几个人轮番吹气又有几个人拿看木板在猪的身上敲打,据说是好退毛,战友们一通忙活,烧水退毛开膛破肚。围观的湖南战友用当地乡语说今天中午有(“嘎嘎” 发音)肉吃了。中午炊事班做了一顿丰盛菜肴连里还破例每个班发一瓶“剑南春”酒、一瓶“菠萝汽”香槟酒。几个月的辛劳在八一建军节这天得以放松。</h1><h1> 施工进入了被复阶段,配模、扎筋、回填、浇筑一气呵成,不能留有施工缝。全连上阵,以排为单位,夜以继日。绞拌机搅拌好水泥沙石料然后用人工推料、倒在作业面的地下在用人工倒到二层用溥钢板搭的平台上再由两人把浆料甩进模板内。最困难的是顶部回填石料 ,战友用小平车从洞外推到作业面,然后在人工接力传到拱顶,拱顶两边有两名战友身体不能直立,只能爬行,浑身的汗水和着泥浆把皮肤腐蚀的褶皱发白。最终战友们齐心协力拿下了被复任务,这个时侯也是最轻闲的时候,都不愿意留在连里,都想进坑道保养,因为不受领导管、可自寻其乐。在芹菜塘的两个洞口我们用青石磊了两座机枪工事,并用水泥勾缝,外形很漂亮,通过伪装和自然绿化真是“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芹菜塘(龙堡)三连战斗与生活有得有失、有伤痛,有遗憾!但是我们坚强。四年的一线防御作战,我们历经磨难,流血牺牲,青春献祖国。国防坚固了,我们为之荣耀自豪。</h1><h1> </h1><h1> </h1><h1><br></h1> <h1> 检查险情</h1> <h3>  处理塌方</h3> <h3>  排眼布炮</h3> <h1>  点着煤油灯——打钎</h1> <h3><font color="#010101">1982年解放军百万裁军已经波及到了各个兵种,特别是工程兵、铁道兵等。106团做为云南边境防御作战主力部队被昆明军区保留了下来,但是复员退伍的战友特别多,又一次情感的洗礼!我们唱着《驼铃》,送战友,踏征程……。 三连, 1982年11月中旬转场来到弥勒县锁龙寺接管前驻守部队留下的工程。为了解决党组织问题二十四岁的我又一次留在了部队。这也是当兵第五个年头了津贴从6元长到了12元再加上进山费7元满共19元。老兵复员、退伍后当时的班组都不是正规编制是临时组建的。连首长也配置不齐,不过还是许艮先连长带着三连心里感觉一丝的安慰。从芹菜塘(龙堡)到锁龙寺(冲头)我随史学军排付带领一个临时班组十余人打前站,驻守在坑道附近的一个营房里,每日的任务是坑道周围的站岗执勤。被精简的部队放弃了很多遗留物资总有些老百姓想拿些东西,看到我们管理的很严也就敬而远之了。由于全连还没有全到,我们经常出些公差。抽调部分人员为营部修整营房、盖伙房,砌炉灶。每天要往返七、八里路。当时一营长董文山经常到我们干活的地方做指导,营长家属在营部附近开了个军人服务部,还经常过来招乎我们喝水。 11月底全连集中,进入三连有一个木制结构的方型拱门两边方形立柱用油毛毯围起,上面写有保卫边疆,建没国防等一些大字。向前走百十余米就是三连的中心地带,右侧是用青石垒砌的墙、中间有石阶、拾级而上就是三连连部,连部依山而建门前种有香焦树(或称为笆焦树)。连部下面是一个操场丶操场下面是一条长年流趟的小河(渠)对面是三连的猪圈,炊事班的工作间,炊事班营房,从炊事班到连部和排、班要经过一个小木桥,经过饭堂就是一排和各排营房。 三连新的领导班子:连长 许艮先、指导员 朱文生、副连长 耿立义、副指导员 梁玉林。一排长 吴执中、(二排长 xxx、三排长 xxx、四排长 xxx我已经忘记了)。我被分到一排三班当班长。锁龙寺(冲头)远离了边境一线的紧张,不过我们并没有忘记越南人的狂妄叫嚣,七九年越南人当时有一句狂语是这样说的:"打到桥头吃早点、打到开远吃午餐、打到昆明过元旦。这说明战争并没有结束,危险是长期存在的。全连上下积极级贯彻团党委的思想,严肃整顿军纪,加强连队政治思想建设,理论文化和健身设施建设,久违了一年的蓝球场又建了起来,蓝球场上的你争我夺无不增添了三连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休息间隙各排的战友们从河道里捞起石头磊筑球场周围,取来黄土平整场地,立起护拦、拉起铁丝网防止蓝球落水。可能是我抺球场有经验,又一次和战友们抹了球场。相隔一年我们三连有了自己的而且很像样的水泥球场场地。我记得一九八二年度三连表彰大会就是在修整一新的球场上进行的。立功的,军旗下照像的(当时也是奖项的一种),营嘉奖,连嘉奖。 最为欣喜的是一九八三年春节临近三连喜迎了一台19英寸金星牌彩色电视机,全连干部战士那个高兴。排长吴执中派我们三班去支天线,我带领班里战友支起了高高的天线,屋里屋外相互传话,左一点右一点的调试,事情办的非常漂亮。这应该是三连第一台电视机(始祖)晚饭后三连集体第一次观看了电视节目。 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使得国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各行各业需要复合性人才,全军开始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活动。全连也掀起了学文化、学技术的活动学照像,学厨艺,学理发,学电工,学种菜。学习热情高涨。 八三年新兵招的是贵州的,新战友下连自然要敲锣、打鼓,杀猪,炒菜欢迎—翻。改革开放已五年,新兵文化水平比较高,思想素质也较高,为三连补充了新鲜血液和无限的生命力战斗力。分到我们三班的战友是贵州清镇的柳永涛、还有贵州天柱的龙秀仕等战友。经过几个月整合配置连队进入了正常的施工,由于坑道是别的部队没有完成的工程,坑道并没有贯通,里面的功能设施还没有展开。我们为了完善了各项附加功能,先打通了主坑道,然后再打附加功能坑道。在施工一个水库的时候遇到了大塌方,因为坑道石质较好连长许艮先决定采用打矛杆、喷浆固定的技术进行处理,我们经过多次排险后,进行矛杆布局,然后喷上添有速凝剂的水泥沙浆,效果非常好。后几个功能房间我们采取的是光面爆破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施工进度。在被复阶段主巷道采取的是钢筋混凝土浇筑,其光面爆破和石质较好地段都是采取喷塑被复方法。 八三年部队进入了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时期。连首长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体能,军容军纪和内务管理,开展开荒种菜和文体活动。主动联系与弥勒县六郎洞电厂职工进行蓝球友谊比赛。许艮先连长,梁玉林付指导员,一排长吴执中,连测绘员任明果,二班长何秀法,三班长朱占成,三班付曾令保等都是球场上的主力。 几年来的国防、防御体系的建立,趋于稳定的边境一线为军嫂们提供了到部队探亲和结婚的愿望。其中一排付排长史学军的家属来队,我们三班献出库房当新房,战友们把房间用报纸表的很漂亮,没事的时候还去帮助干点活。打饭送菜;还有一次战友李胜水对象来队结婚,连首长和全连的战友给二位新人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婚礼,他的湖南老乡和三班江西战友陈贯忠、贵州战友柳永涛等还筹备了许多小节目,充分体现了战友们的关爱和热情。 开荒种地全连搞的有声有色,由于没有经验种在河道附近的菜被大雨过后的山洪一扫而光,山上种的玉米颗粒无收。三连战友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全面完成了施工任务。一O六团三连五年来相继完成了五条坑道,四座高、重机工事,为国防的稳固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贡献,战友们奉献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战友们脚踏国境线,纵横千里保国防,不但流血流汗,而且还有留下了宝贵的生命,年青的生命定格在18、19岁,留在了红河,留在了三连战友的记忆里。</font></h3> <h3>  朱占成在三连方型拱门前留念</h3> <h3>  朱占成、何秀法在三连方型拱门前留念。</h3> <h3>  朱占成和北京战友三连卫生员冯长征在蓝球场护栏处留念,上边是连库房。</h3> <h3>  朱占成在连部前留念,背景是门前种的香焦树,下面是蓝球场。</h3> <h3>  朱占成和副指导员梁玉林在三连球场留念</h3> <h3>  贾连英 连部通信员 ,河南朱口,1982入伍。在三连方型拱门前留影。</h3> <h1> 本篇作者 : 朱占成 ,1979年入伍, 先期服役88717部队,131团九连,因88704部队上前线扩编调入106团三连。 1983年从部队入党, 曾任九班长,十二班长,三班长。服役五年,先后获得连嘉奖三次,营嘉奖一次,106团共青团工委授誉新长征突出手称号,1983年底退伍。</h1><h1> 1984年3月参加工作,就职于中国兵器春雷机械厂。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十五年。1995年先后任单位设备员、调度员、总调度员、分工会主席。2001年被公司聘为分厂副厂长,2005年被聘为党支部书记兼分厂副厂长。2013年退居二线,2015年退休。</h1> <h1>  战友情谊就像一壶陈年老酒,时间越久越醇厚,千山万水隔不断彼此那深深的牵挂;岁月匆匆,也挡不住与日俱增的战友情。现如今我们要好好利用网络平台经常保持联系,相互打听彼此的消息,为的是多喊上一声老战友,道上一句亲切的问候,送上一份衷心的祝福 !</h1> <h3> 声明 : 陆军装备的 (朱占成)美篇106团三连战友的记忆纯属个人记忆之作,不是回忆录。是描写了本人从1979年至1983年在三连生活工作经历。内容如有不实之处敬请战友们原谅。</h3>